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4639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39
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其包括骨干架、足底弧形杆,所述骨干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用于利用小腿腓肠肌进行定位的小腿杆部和用于足底固定的足底杆部,所述足底杆部与多个所述足底弧形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足底弧形杆包括杆身和与所述杆身固定连接的足底气囊,所述小腿杆部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小腿固定气囊,所述小腿固定气囊包括用于穿入所述小腿杆部的装配孔,以及环绕所述装配孔的充气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足下垂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在保障患者足部位置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产生压疮等附生伤害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护理辅助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足下垂通常指由于胫骨前肌群肌力不足,小腿三头肌痉挛、足跟腱挛缩等原因造成踝关节不能背伸的症状,对于如瘫痪病人情况类似的不能主动进行肢体活动的长期卧床患者,如不对其脚踝部位进行支靠防护,则其足部容易在重力作用下长期处于足下垂的位置,从而由于被子等外物压迫和长期的废用造成神经和肌肉损伤。现有的简单支靠护理方式为,在患者足部垫上棉花等软质缓冲物,然后利用硬纸壳或木板等硬质材料进行定位,这种方式不能提供稳定的支靠,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时,往往需要重新进行定位。市售也有利用多根伸缩带分别连接两块用于支垫小腿部和足底部的硬质树脂材料制成的足下垂矫正器,以及类似例如中国专利CN201720081313所提供的医用改良型防足下垂装置、中国专利CN201520699461所提供的足下垂矫正器等结构的护理装置。但市售的足下垂矫正器其与皮肤接触面积大,如使用在长期卧床患者身上,则容易造成压疮等附生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其包括骨干架、足底弧形杆,所述骨干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用于利用小腿腓肠肌进行定位的小腿杆部和用于足底固定的足底杆部,所述足底杆部与多个所述足底弧形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足底弧形杆包括杆身和与所述杆身固定连接的足底气囊,所述小腿杆部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小腿固定气囊,所述小腿固定气囊包括用于穿入所述小腿杆部的装配孔,以及环绕所述装配孔的充气条。优选地,所述小腿固定气囊由柔性材料通过剪裁拼装的方式制成。优选地,所述小腿杆部和所述足底杆部之间的夹角为90度夹角。优选地,所述骨干架和所述足底弧形杆的所述杆身由树脂材料注塑成型制成。优选地,所述充气条和所述足底气囊通过气管与电动充气泵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足下垂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在保障患者足部位置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产生压疮等附生伤害的风险。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的足下垂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1的足下垂防护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的足下垂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1的足下垂防护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结构原理示意图。参见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其包括骨干架1、足底弧形杆2,所述骨干架1包括对称设置的用于利用小腿腓肠肌进行定位的小腿杆部11和用于足底固定的足底杆部12,所述足底杆部12与多个所述足底弧形杆2可拆卸连接,所述足底弧形杆2包括杆身21和与所述杆身21固定连接的足底气囊22,所述小腿杆部11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小腿固定气囊3,所述小腿固定气囊3包括用于穿入所述小腿杆部11的装配孔31,以及环绕所述装配孔31的充气条32。图3中为了简化视图,只示意画出了一个所述小腿固定气囊3和一个所述足底弧形杆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小腿固定气囊3和所述足底弧形杆2都可以如图1图2所示设置多个。本技术所提供的足下垂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所述骨干架1和所述足底弧形杆2为刚性连接,这样可起到基本的定位作用,至少一个所述小腿固定气囊3在充气后固定在患者靠近膝盖(也就是小腿的腓肠肌上方)位置,这样就可起到对所述骨干架1的固定作用,由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小腿杆部11之间不是刚性连接,而是通过所述小腿固定气囊3的柔性连接,因此,通过选择不同尺寸大小的所述小腿固定气囊3就可以实现对于不同年龄及不同体型的患者的固定定位。所述小腿固定气囊3可由柔性材料(如橡胶)通过剪裁拼装的方式制成,这样在通过所述装配孔31套入所述小腿杆部11后,当充气条32充气时,所述装配孔31即可对所述小腿杆部11进行紧密夹持,保障连接可靠性。在所述小腿固定气囊3固定到位后,通过对所述足底弧形杆2上的所述足底气囊22进行充气,即可利用所述足底气囊22的充气变形对患者的足底进行施力,从而使得患者的足部保持与小腿的位置,避免患者足部处于足下垂的位置,从而由于被子等外物压迫和长期的废用造成神经和肌肉损伤。如附图1-3所示,所述小腿杆部11和所述足底杆部12之间的夹角可设置为垂直90度夹角,当然也可以设置在70-120度的范围内,只要充气后的所述足底气囊22能够保障患者足部与小腿部的位置关系即可。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提及的中国专利CN201720081313及中国专利CN201520699461等现有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不同的所述足底气囊22进行充、放气,在保障障患者足部与小腿部的位置关系的同时,可避免患者足底某一部位被长时间压迫,从而避免压疮等附生伤害。同样的,所述小腿固定气囊3可设置有多个充气条32,这样通过对不同的所述充气条32进行充、放气,就可以在保障所述骨干架1的位置固定的同时,避免患者小腿部某一部位被长时间压迫,从而避免压疮等附生伤害。此外,由于本技术是通过所述小腿固定气囊22来与患者小腿进行固定,因此,当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变换体位(例如擦拭背部时需将患者调整为侧躺位),本技术所提供的足下垂防护装置不会掉落,依然能保障患者的足部位置。所述小腿固定气囊22可设置多个,例如,在患者踝骨位置也可设置所述小腿固定气囊22,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患者足跟与比目鱼肌之间的小腿部进行支撑,从而抬升患者足部,避免患者足跟长时间与床面接触。所述足底弧形杆2的所述杆身21向外呈弧形凸出,这样所述足底气囊22充气后,可对患者足部形成部分包裹,从而可较好的控制患者足部的位置范围。所述骨干架1和所述足底弧形杆2的所述杆身21可以采用金属管材或板材制成,所述杆身21与所述足底杆部12可以焊接连接,也可如图3所示,采用套接连接,只要套接到位后,能采用诸如止动螺钉(图中未视出)之类的辅助固定件固定即可。当然所述骨干架1和所述足底弧形杆2的所述杆身21也可采用树脂材料注塑成型制成,这样的好处是重量轻,且对称设置的所述小腿杆部11之间的可变形能力更好,也就更有利于所述小腿固定气囊3对患者小腿的固定。所述足底气囊22可以粘接在所述杆身21上,也可套接在所述杆身21上,只要能够与所述杆身21固定连接即可,所述充气条32和所述足底气囊22可以各自设置有独立的充气口(例如图3中所述充气条32的充气口321),在使用过程中,由医护人员来定时对不同的所述充气条32和所述足底气囊22进行充、放气操作,从而调整患者被压迫的皮肤的位置。当然,所述充气条32和所述足底气囊22也可以通过各自的气管(图中未视出)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的可放置在病床旁边的电动充气泵(图中未视出)连接,这样可通过在电动充气泵上增加单片机来设定充放气程序,从而可对各个所述充气条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骨干架、足底弧形杆,所述骨干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用于利用小腿腓肠肌进行定位的小腿杆部和用于足底固定的足底杆部,所述足底杆部与多个所述足底弧形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足底弧形杆包括杆身和与所述杆身固定连接的足底气囊,所述小腿杆部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小腿固定气囊,所述小腿固定气囊包括用于穿入所述小腿杆部的装配孔,以及环绕所述装配孔的充气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下垂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骨干架、足底弧形杆,所述骨干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用于利用小腿腓肠肌进行定位的小腿杆部和用于足底固定的足底杆部,所述足底杆部与多个所述足底弧形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足底弧形杆包括杆身和与所述杆身固定连接的足底气囊,所述小腿杆部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小腿固定气囊,所述小腿固定气囊包括用于穿入所述小腿杆部的装配孔,以及环绕所述装配孔的充气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静田茂琴宋振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