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01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第一电极接线片,与第一电极电连接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分;第二电极接线片,与第二电极电连接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曲部分;容纳电极组件的外部构件;以及加强构件,设置在外部构件中同时设置成邻近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第二电极接线片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再充电电池
本公开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近来,诸如柔性显示器、可佩戴移动电话和手表等的柔性电子设备的开发和商业化成为焦点。因此,对于实现作为这种柔性电子设备的电源设备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柔性特性的需求增加了。通常,根据电池的形状,可再充电电池可分为圆柱形电池、棱柱形电池和袋型电池。在这些电池中,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来实现袋型电池在高集成密度、高单位重量能量密度、低成本和容易变形方面的柔性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优异柔性和耐用性的可再充电电池。【技术方案】在一个方面中,本公开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第一电极接线片,与第一电极电连接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分;第二电极接线片,与第二电极电连接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曲部分;容纳电极组件的第一外部构件;密封第一外部构件的第二外部构件;以及加强构件,设置在第一外部构件中同时设置成邻近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第二电极接线片中的至少一个。【有利效果】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可再充电电池具有优异的弯曲特性,并且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柔性。此外,即使在反复弯曲之后,根据本公开的可再充电电池也可以确保优异的耐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当移除第二外部构件时图1中x-y平面的水平截面图。图3是图1中可再充电电池的y-z平面的垂直截面图。图4示出图1中沿一个方向弯曲的可再充电电池。图5和图6示出相对于图1中加强构件的位置的示例性变化。图7和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部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图和说明书在本质上应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此外,由于为了便于描述,图中示出的每个元件的尺寸和厚度是随便示出的,所以本专利技术不必局限于图中示出的尺寸和厚度。此外,除非明确相反地描述,否则词语“包括”和诸如“包含”或“含有”的变体将被理解为暗示包括所述元素,而不排除任何其他元素。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2是在移除图1中的第二外部构件之后从第二外部构件观察到的第一外部构件方向上观察的x-y平面的水平截面图。此外,图3是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y-z平面的垂直截面图,并且图4示出图1中沿一个方向弯曲的可再充电电池。首先,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包括电极组件10、第一外部构件25和第二外部构件15。第一外部构件25和第二外部构件15容纳电极组件10。电极组件10可以充电和放电,并且包括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设置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的隔板13。如图1所示,电极组件10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形成为四边形片材形状的多个第一电极11和多个第二电极12交替堆叠,同时将隔板13设置在它们之间。尽管未示出,但是本公开的电极组件10可以具有扁平结构,其中隔板设置在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之间,每个电极形成为带状,并且螺旋缠绕在一起,然后被挤压。在本公开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极性没有特别限制。即,第一电极11可以是正电极,第二电极12可以是负电极,或者第一电极11可以是负电极,第二电极12可以是正电极。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描述第一电极11是正电极,第二电极12是负电极。第一电极11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集电器11a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一涂覆区域11b和第一未涂覆区域(未示出)。第一集电器11a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薄金属板形成,并且包括涂覆有活性物质的第一涂覆区域11b和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第一未涂覆区域。因此,第一未涂覆区域是第一集电器11a暴露的区域。第一涂覆区域11b可以仅设置在第一集电器11a的一侧,但是如图1所示,优选地,第一涂覆区域11b设置在第一集电器11a的相反侧,使得可以实现具有更高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第一集电器11a可以形成为例如网格或箔的形状。此外,第一集电器11a可以由例如铝或铝合金制成。第一涂覆区域11b可以通过使用包括能够可逆嵌入和脱嵌锂的化合物(锂化嵌入化合物)的材料来形成,但不限于此。活性物质未涂覆的第一未涂覆区域与第一电极接线片51连接,使得第一未涂覆区域可以与第一电极11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接线片51可以通过延伸第一未涂覆区域来形成。也就是说,第一电极接线片51可以整体连接到第一集电器11a,然后延伸。可选地,第一电极接线片51可以作为单独的构件提供,并且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到未涂覆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接线片51可以由与第一集电器11a相同的材料制成。第一电极接线片51可以形成为例如具有预定宽度的带的形状,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分51a。第一弯曲部分51a分散可再充电电池100弯曲时产生的弯曲应力。因此,如图3所示,第一弯曲部分51a可以弯曲成“∧”形状,但是第一弯曲部分51a的弯曲形状不限于任何特定形状,只要其能够分散弯曲应力即可。此外,当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1时,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弯曲部分51a。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第一弯曲部分51a分别设置在第一外部构件25和第二外部构件15中,同时彼此分开。也就是说,由于多个第一弯曲部分51a被设置成彼此分开,所以可以更容易地实现具有优异柔性的可再充电电池。第二电极12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集电器12a的至少一侧的第二涂覆区域12b和第二未涂覆区域(未示出)。第二集电器12a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薄板形成,并且包括涂覆有活性物质的第二涂覆区域12b和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第二未涂覆区域。因此,第二未涂覆区域是第二集电器12a暴露的区域。第二涂覆区域12b可以仅设置在第二集电器12a的一侧,如图1所示,优选地,第二涂覆区域12b设置在第二集电器12a的相反侧,使得可以实现具有更高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第二集电器12a可以形成为例如网格或箔的形状。此外,第二集电器12a可以由例如铜或铜合金制成。第一涂覆区域11b使用包含诸如结晶碳、无定形碳、碳复合物和碳纤维的碳材料、锂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锂合金中的至少一种的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活性物质未涂覆的第二未涂覆区域可以与第二电极接线片52连接,因此第二未涂覆区域可以与第二电极12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极接线片52可以通过延伸第二未涂覆区域来形成。也就是说,第二电极接线片52可以整体连接到第二集电器12a并因此延伸。可选地,第二电极接线片52可以作为单独的构件提供,并且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到未涂覆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极接线片52可以由与第二集电器12a相同的材料制成。第二电极接线片52可以形成为例如具有预定宽度的带的形状,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曲部分52a。第二弯曲部分52a分散可再充电电池100弯曲时产生的弯曲应力。因此,第二弯曲部分52a可以弯曲成图2所示的具有等腰形状的山形,但是第二弯曲部分52a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可以分散弯曲应力即可。此外,当设置多个第二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第一电极接线片,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分;第二电极接线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曲部分;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外部构件;密封所述第一外部构件的第二外部构件;和加强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构件中同时设置成邻近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07 KR 10-2016-0147469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第一电极接线片,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分;第二电极接线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曲部分;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外部构件;密封所述第一外部构件的第二外部构件;和加强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构件中同时设置成邻近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中的至少一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外部构件包括插入所述电极组件的容纳部分,和在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成邻近所述容纳部分的余裕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满足方程1:方程10.5n×ML≤H其中n是第一弯曲部分的数量或第二弯曲部分的数量,ML表示所述余裕部分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并且H表示所述加强构件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在被弯曲时满足方程2和方程3:方程24R<L×n其中,R表示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弯曲时的曲率半径,L表示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长边的长度,并且n表示所述第一弯曲部分或所述第二弯曲部分的数量,方程3ht+h2-0.5h1≤H其中,ht表示所述电极组件的高度,h2表示所述第一弯曲部分或所述第二弯曲部分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大运朴凤景方源奎孙主姬宋昡和杨政烨严惠悧李承栽崔率韩周亨洪锡宪金潺岱南政圭徐晙源李正斗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