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192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包括绕中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内表面的第一夹持面板和第二夹持面板,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的转轴相互平行且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载板、所述第二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对显示装置进行翻转和包胶,使得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在翻转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很好地避免发生错位,避免了人工取放膜材对组装精度、良率的影响,也大幅地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包胶夹具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辅助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胶夹具。
技术介绍
随着LCD(LiquidCrystalDisplay)面板的迅速发展,LCD显示器以其超薄、重量轻、无辐射、性能稳定等诸多优势逐渐成为显示技术的主流。液晶显示器中主要包含有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两大部分,目前液晶显示器的无边框设计通常通过取消模组的胶框及整机前壳来实现。液晶显示器的无边框(BezelLess)整机逐渐成为一个流行的设计趋势,无边框显示器是指屏幕边框极窄的显示器设备,采用将显示器屏幕和边框融合在一起造成视觉上看不到物理边框的设计,它的一大优点就是外观出众,相比过去带着厚边框的显示器,无边框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水平屏幕,从而使外形上更有时尚感;另一大优点就是,采用无边框技术的显示器可以很好的实现显示器拼接,实现两联屏、三联屏甚至多联屏,而无边框显示器能最大化体现联屏的效果。此外,无边框显示器能给用户带来更宽广的视觉效果,消除了原先厚边框显示器的束缚感。针对此类无边框的显示器,通常采用包胶的方式在显示器的外表面包覆一圈透明胶层。然而,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均为非常薄的膜层,由于缺少胶框等限位结构,在组装过程中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之间容易发生的膜材移位,而且,包覆胶层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工取放导致的膜材错位等问题,导致显示器的制作良率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可以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包胶良率和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包括绕中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内表面的第一夹持面板和第二夹持面板,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的转轴相互平行且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载板、所述第二载板。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装置包胶夹具还包括若干第一吸盘和若干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所述第二吸盘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内表面并且与真空发生装置连通,并对应与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吸盘、所述第二吸盘伸出于相应的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的高度大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的厚度。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吸盘、所述第二吸盘为硅胶材料。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内分别设有供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嵌设的凹槽。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的顶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的内表面共面。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的转轴关于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的中轴对称设置。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的夹持臂均形成叉指状,且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分别压合在显示装置的两相对面上时,二者的夹持臂相互错开。或者,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分别呈环状,且所述第一夹持面板、所述第二夹持面板上开设有贯穿各自厚度方向的避位孔;所述第一吸盘、所述第二吸盘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内表面,并穿过相应的所述避位孔。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装置包胶夹具还包括顶出机构,所述第二载板上开设有顶出孔,所述顶出机构与所述顶出孔正对并可沿所述顶出孔的深度方向运动而顶起显示装置。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载板表面还固定有分别用于弹性接触背光模组的正负极端子的一对导电簧片。本技术通过采用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对显示装置进行翻转和包胶,使得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在翻转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很好地避免发生错位,避免了人工取放膜材对组装精度、良率的影响,也大幅地提升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包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包胶夹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包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胶夹具主要包括绕中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内表面的第一夹持面板111和第二夹持面板121,第一夹持面板111、第二夹持面板121的转轴相互平行且分别平行于第一载板11、第二载板12。优选第一夹持面板111、第二夹持面板121的转轴均与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的中轴间隔一段距离。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夹持面板111和第二夹持面板121可以绕各自的转轴转动而配合将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夹紧于其中,从而方便对于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的端面、外表面包胶。结合图2所示,为更好地固定背光模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包胶夹具还包括阵列的若干第一吸盘110和若干第二吸盘120,第一吸盘110、第二吸盘120分别设于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内表面并且与真空发生装置连通,并对应与第一夹持面板111、第二夹持面板121错位设置,第一吸盘110、第二吸盘120伸出于相应的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的高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夹持面板111、第二夹持面板121的厚度。优选地,第一吸盘110、第二吸盘120为硅胶材料,当第一吸盘110、第二吸盘120分别吸附在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表面时,不会与膜层发生硬性接触,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作为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面板111、第二夹持面板121的夹持臂均形成叉指状,且第一夹持面板111、第二夹持面板121分别压合在显示装置的两相对面上时,二者的夹持臂相互错开,可以使得显示装置表面具有均匀的夹持力,而第一吸盘110、第二吸盘120分别位于第一夹持面板111、第二夹持面板121的夹持臂之间的间隙内。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内分别设有供第一夹持面板111、第二夹持面板121嵌设的凹槽,第一夹持面板111、第二夹持面板121的顶面分别与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的内表面共面,第一夹持面板111、第二夹持面板121的转轴关于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的中轴对称设置。显示装置的具体包胶过程为:首先将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依次层叠放置在第一夹持面板111和第一载板11上,利用阵列的第一吸盘110吸附住背光模组的底面而防止其在包胶过程中发生偏移,第一载板11为第一夹持面板111和显示装置提供承载力,然后将透明的面胶从靠近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的交界处的端面开始包覆,然后依次包覆显示面板的外表面、另一侧端面,再朝第一夹持面板111转动第二夹持面板121和第二载板12,利用第二夹持面板121夹持在上方的显示面板上,同时,第二载板12吸附在显示面板表面,然后,整体地翻转第一载板11、第二载板12,以将显示装置底面朝上(即背光模组朝上)地放置在第二载板12上,由于第一吸盘110、第二吸盘120的作用,第一夹持面板111、显示装置和第二夹持面板121随第一载板11、第二载板12的翻转而翻转,直至第二载板12作为承载板,撤去第一吸盘110的真空吸力和第一夹持面板1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绕中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载板(11)和所述第二载板(12)内表面的第一夹持面板(111)和第二夹持面板(121),所述第一夹持面板(111)、所述第二夹持面板(121)的转轴相互平行且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载板(11)、所述第二载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绕中轴转动连接的第一载板(11)和第二载板(1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载板(11)和所述第二载板(12)内表面的第一夹持面板(111)和第二夹持面板(121),所述第一夹持面板(111)、所述第二夹持面板(121)的转轴相互平行且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载板(11)、所述第二载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一吸盘(110)和若干第二吸盘(120),所述第一吸盘(110)、所述第二吸盘(120)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载板(11)和所述第二载板(12)内表面并且与真空发生装置连通,并对应与所述第一夹持面板(111)、所述第二夹持面板(121)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吸盘(110)、所述第二吸盘(120)伸出于相应的所述第一载板(11)和所述第二载板(12)的高度大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夹持面板(111)、所述第二夹持面板(121)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盘(110)、所述第二吸盘(120)为硅胶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板(11)和所述第二载板(12)内分别设有供所述第一夹持面板(111)、所述第二夹持面板(121)嵌设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包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板(111)、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邱珠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