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多触点接触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763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多触点接触件,多触点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定义其插接方向为上下方向,接触件本体上设有引出端,接触件本体上设有用于弹性顶压在适配的插接导电件上的弹片,接触件本体为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用于避让适配的插接导电件的避让孔,弹片包括由所述避让孔的对应内沿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内弹片,还包括由所述接触件本体的对应外侧端部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外弹片,内弹片与所述外弹片均具有用于与适配的插接导电件接触导通的接触部,插接导电件与接触件插接配合时,多个弹片布置在同一个端子实体上,实现接触件的多重触点设计,能够减少传输功率的损耗,提高接触导通的可靠性,结构比较简单,实用性较强。

A connector and its socket, multi-contact par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nector, its socket and multi-contact contacts. The multi-contact contacts include the contacts body. The insertion direction is defined as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The contacts body is equipped with a lead-out end. The contacts body is equipped with a shrapnel for elastic top-pressing on the adapted connectors. The contacts body is a plate structure, and the connectors are equipped with an insertion conduction for avoiding adaptation. The shrapnel includes an inner shrapnel formed by bending and extending the corresponding inner edge of the shrapnel upward, and an outer shrapnel formed by bending and extending the corresponding outer end of the contact body upward. Both the inner shrapnel and the outer shrapnel have contact parts for contacting and conducting fittings with the adapted plug conducting fittings. When the plug conducting fittings with the contacting fittings, a plurality of shrapnels are formed. The shrapnel is arranged on the same terminal entity to realize the multi-contact design of the contact parts, which can reduce the loss of transmission power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contact conduction.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practicability is str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多触点接触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多触点接触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接触件通过引出端实现与线缆或端子的固定导通,接触件与插接导电件的连接一般是通过两侧的弹片直接压紧插接导电件的相对两侧板面上实现插接连接,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接触件普遍被用于电流传输和信号控制,而这种接触件与插接导电件之间仅仅有一对接触点,这就限制了信号的通流能力,而且接触导通的可靠性较低,功率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触点接触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触件与插接导电件接触时接触点较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多触点接触件的插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插座的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多触点接触件的技术方案是:方案1:一种多触点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定义其插接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接触件本体上设有引出端,接触件本体上设有用于弹性顶压在适配的插接导电件上的弹片,所述接触件本体为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用于避让适配的插接导电件的避让孔,所述弹片包括由所述避让孔的对应内沿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内弹片,还包括由所述接触件本体的对应外侧端部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外弹片,所述内弹片与所述外弹片均具有用于与适配的插接导电件接触导通的接触部。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有至少两层,沿上下方向分布。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相邻的两层接触部间隔布置。方案4:在方案2的基础上,每一层中的接触部具有两个以上,沿垂直于插接方向分布。方案5:在方案4的基础上,同一层中的各个接触部相对间隔布置。方案6:在方案2的基础上,适配的插接导电件的相背两侧均布置有所述接触部,相对布置的两个接触部为一组构成接触组,每一层中具有至少一组接触组。方案7:在方案2~6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有两层,所述内弹片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外弹片的接触部的下方。方案8:在方案1~6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内弹片由避让孔的前后两侧边沿向上弯折并相对靠近构成,所述外弹片由接触件本体的前后两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并相对靠近形成。方案9:在方案8的基础上,所述引出端为由接触件本体的左右两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引脚。方案10:在方案8的基础上,同一组中的两个内弹片和/或同一组中的两个外弹片的顶端具有相背弯折延伸布置的引导段。方案11:在方案8的基础上,所述外弹片与所述内弹片沿前后方向交错布置。本专利技术插座的技术方案是:方案12: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和设置在插座本体上的多触点接触件,多触点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定义其插接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接触件本体上设有引出端,接触件本体上设有用于弹性顶压在适配的插接导电件上的弹片,所述接触件本体为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用于避让适配的插接导电件的避让孔,所述弹片包括由所述避让孔的内沿处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内弹片,还包括由所述接触件本体的外侧端部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外弹片,所述内弹片与所述外弹片均具有用于与适配的插接导电件接触导通的接触部。方案13:在方案12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有至少两层,沿上下方向分布。方案14:在方案13的基础上,相邻的两层接触部间隔布置。方案15:在方案13的基础上,每一层中的接触部具有两个以上,沿垂直于插接方向分布。方案16:在方案15的基础上,同一层中的各个接触部相对间隔布置。方案17:在方案13的基础上,适配的插接导电件的相背两侧均布置有所述接触部,相对布置的两个接触部为一组构成接触组,每一层中具有至少一组接触组。方案18:在方案13~17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有两层,所述内弹片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外弹片的接触部的下方。方案19:在方案12~17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内弹片由避让孔的前后两侧边沿向上弯折并相对靠近构成,所述外弹片由接触件本体的前后两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并相对靠近形成。方案20:在方案19的基础上,所述引出端为由接触件本体的左右两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引脚。方案21:在方案19的基础上,同一组中的两个内弹片和/或同一组中的两个外弹片的顶端具有相背弯折延伸布置的引导段。方案22:在方案19的基础上,所述外弹片与所述内弹片沿前后方向交错布置。方案23:在方案12~17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插座为PCB插座,所述插座本体包括绝缘体和与绝缘体固定装配的PCB板。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方案24:连接器,包括插头与插座,所述插头包括插接导电件,所述插座包括接触件,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定义其插接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接触件本体上设有引出端,接触件本体上设有弹性顶压在所述插接导电件上的弹片,所述接触件本体为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用于避让适配的插接导电件的避让孔,所述弹片包括由所述避让孔的内沿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内弹片,还包括由所述接触件本体的外侧端部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外弹片,所述内弹片与所述外弹片均具有与所述插接导电件接触导通的接触部。方案25:在方案24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有至少两层,沿上下方向分布。方案26:在方案25的基础上,相邻的两层接触部间隔布置。方案27:在方案25的基础上,每一层中的接触部具有两个以上,沿垂直于插接方向分布。方案28:在方案27的基础上,同一层中的各个接触部相对间隔布置。方案29:在方案25的基础上,所述插接导电件为片状结构,插接导电件的相背两侧均布置有所述接触部,相对布置的两个接触部为一组构成接触组,每一层中具有至少一组接触组。方案30:在方案25~29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有两层,所述内弹片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外弹片的接触部的下方。方案31:在方案24~29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接触部弹性顶压于插接导电件的前后两侧面上,所述内弹片由避让孔的前后两侧边沿向上弯折并相对靠近构成,所述外弹片由接触件本体的前后两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并相对靠近形成。方案32:在方案31的基础上,所述引出端为由接触件本体的左右两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引脚。方案33:在方案31的基础上,同一组中的两个内弹片和/或同一组中的两个外弹片的顶端具有相背弯折延伸布置的引导段。方案34:在方案31的基础上,所述外弹片与所述内弹片沿前后方向交错布置。方案35:在方案24~29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插座为PCB插座,所述插座本体包括绝缘体和与绝缘体固定装配的PCB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多触点接触件,通过将弹片设置由接触件本体的避让孔向上弯折延伸的内弹片以及由接触件本体的外端部向上弯折延伸的外弹片,从而能够实现插接导电件与接触件插接配合时,多个弹片布置在同一个端子实体上,从而实现接触件的多重触点设计,能够减少传输功率的损耗,提高接触导通的可靠性,结构比较简单,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接触件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接触件与插接导电片插接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连接器主要包括插头和插座,其中插头包括插接导电片2,插座包括接触件1,定义插头与插座的插接方向为上下方向。对于插接导电片2来说,其为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结构,且厚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插接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触点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定义其插接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接触件本体上设有引出端,接触件本体上设有用于弹性顶压在适配的插接导电件上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本体为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用于避让适配的插接导电件的避让孔,所述弹片包括由所述避让孔的对应内沿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内弹片,还包括由所述接触件本体的对应外侧端部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外弹片,所述内弹片与所述外弹片均具有用于与适配的插接导电件接触导通的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触点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定义其插接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接触件本体上设有引出端,接触件本体上设有用于弹性顶压在适配的插接导电件上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本体为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用于避让适配的插接导电件的避让孔,所述弹片包括由所述避让孔的对应内沿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内弹片,还包括由所述接触件本体的对应外侧端部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的外弹片,所述内弹片与所述外弹片均具有用于与适配的插接导电件接触导通的接触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点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有至少两层,沿上下方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触点接触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层接触部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触点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层中的接触部具有两个以上,沿垂直于插接方向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触点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同一层中的各个接触部相对间隔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触点接触件,其特征在于:适配的插接导电件的相背两侧均布置有所述接触部,相对布置的两个接触部为一组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宏飞崔艳磊张志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