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体及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604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光体及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的导光体具有棒状部以及板状部。棒状部具有棒状导光部、以及从棒状导光部的周面突出并沿着棒状导光部延伸的连接凸部,板状部具有彼此背向的主表面、以及连接主表面的板状部的侧面。导光体是棒状部由第1树脂材料形成、板状部由含有光扩散材料的第2树脂材料形成的多色成形品,棒状导光部通过连接凸部连接到板状部的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体及车辆用灯具
本技术涉及适合在车辆用灯具等的灯具使用的导光体。另外,本技术涉及车辆用灯具、例如被用在汽车等车辆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使光源的光经由导光体向灯具前方射出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116142号公报中公开有具有如下结构的车辆用灯具:使光从侧面入射到板状导光体,利用设置在灯具内侧的主表面的台阶等的反射要素使之反射,并从灯具外侧的主表面向灯具前方射出光。在利用台阶等的反射要素使光从导光体射出的结构中,难以使导光体均匀地面发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以上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导光体表面的发光的均匀性提高的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的导光体是具有棒状部以及板状部的导光体,棒状部具有棒状导光部、以及从棒状导光部的周面突出并沿着棒状导光部延伸的连接凸部,板状部具有彼此背向的两个主表面、以及连接两个主表面的板状部侧面。导光体是棒状部由第1树脂材料形成、板状部由含有光扩散材料的第2树脂材料形成的多色成形品,棒状导光部通过连接凸部连接到板状部侧面。根据该方案,能够提高导光体表面的发光的均匀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连接凸部具有与板状部侧面接合的接合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连接凸部具有配置在接合面两侧并将接合面连接到棒状导光部的周面的两个凸部侧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两个凸部侧面中的一方与板状部的两个主表面中的一方处于同一平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两个凸部侧面分别与板状部的两个主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接合面相对于凸部侧面倾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板状部的基本厚度比从两个凸部侧面的一方到另一方的接合面的宽度大,连接凸部和棒状导光部的周面的一部分与板状部侧面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两个凸部侧面中的一方或双方,与棒状导光部的周面相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两个凸部侧面中的一方与棒状导光部的周面相接,接合面与同棒状导光部的周面相接一方的凸部侧面成钝角,与另一方的凸部侧面成锐角。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从两个凸部侧面的一方到另一方的接合面的宽度比板状部的基本厚度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至少一方的凸部侧面具有与板状部侧面接合的板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板状部侧面也设置板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连接凸部部分地向板状部侧面突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连接凸部具有与板状部侧面接合的接合面,接合面具有阶梯差,板状部侧面具有与接合面的阶梯差卡合的阶梯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棒状导光部与连接凸部是一体成形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棒状导光部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1树脂材料和第2树脂材料具有相同的光学的性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导光体不具有光学台阶或反射元件。有本技术的一个形态是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也可以具有上述的一个方案的导光体和光源。光源的光也可以是从棒状导光部的光入射面入射到棒状导光部,从棒状导光部经由连接凸部进入板状部,通过光扩散材料从板状部的主表面射出。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3的(A)是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图,图3的(B)是沿着图2的B-B线的截面图。图4的(A)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体的主视图,图4的(B)是沿着图4的(A)的C-C线的截面图。图5是对实施方式的导光体具有的棒状部的端部放大显示的示意立体图。图6的(A)以及图6的(B)是用于说明板状部的光射出效率的测量方法的示意图。图7示出比较例涉及的导光体的截面形状。图8的(A)以及图8的(B)是例示出在比较例涉及的导光体的成形工序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的示意图。图9的(A)到图9的(D)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体的其他各种例子。图10的(A)到图10的(D)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体的其他各种例子。图11的(A)到图11的(C)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体的其他各种例子。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通过参考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这并不是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而是对本技术的例示。以下,基于适当的实施方式参考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实施方式是例示而不是对技术进行限定,在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所有特征及其组合对于本技术不一定是必需的。在各附图示出的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要素、部件、以及处理中,赋予相同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各图示出的各部分的比例和形状是为了容易说明而方便性地设定,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得以限定的方式解释。另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的“第1”,“第2”等的用语,它并不是要表示任何顺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种结构与另一种结构区分开来。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3的(A)是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图。图3的(B)是沿着图2的B-B线的截面图。图4的(A)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体的主视图。图4的(B)是沿着图4的(A)的C-C线的截面图。图5是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体具有的棒状部的端部放大显示的示意立体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0例如是在车辆后方配置的后组合灯。车辆用灯具100包括具有开口部的灯主体102和覆盖灯主体102的开口部的透光性的外罩104。在由灯主体102和外罩104形成的灯室106内收纳有光源110、导光体112、以及遮蔽部件114。光源110、导光体112以及遮蔽部件114分别被固定于灯主体102。此外,在图2中,图示出拆除外罩104以及遮蔽部件114的状态的车辆用灯具100。光源110例如分别是LED(发光二极管)。此外,各光源也可以是LD(激光二极管)、有机或无机EL(电致发光)等其他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或白炽灯泡、卤素灯、放电灯等。导光体112具有棒状部116和板状部118。作为用于从光源110向板状部118引导光的导光管而设置有棒状部116,棒状部116沿着板状部118的至少一个侧缘部延伸。棒状部116具有棒状导光部120和连接凸部122。棒状导光部120和连接凸部122是一体成形品。板状部118是作为将由棒状部116所引导的光向导光体112的外部射出的发光部而设置的,具有沿着棒状部116的延伸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板状部118具有彼此背向的两个主表面118a、118b。主表面118a位于灯具前方侧,主表面118b位于灯具后方侧。另外,板状部118具有连接两个主表面118a、118b的多个侧面。本实施方式的板状部118是在棒状部116的延伸方向上较长的大致四边形状,有4个侧面118c、118d、118e、118f。侧面118c和侧面118d在棒状部116的延伸方向、即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另外,侧面118c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侧面118d的下方。侧面118c相对于棒状部116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侧面118d以随着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逐渐地靠近侧面118c的方式弯曲。侧面118e和侧面118f在与棒状部116的延伸方向大体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侧面118e连接侧面118c和侧面118d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侧面118f连接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体,具有棒状部以及板状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棒状部具有棒状导光部、以及从上述棒状导光部的周面突出并沿着上述棒状导光部延伸的连接凸部,上述板状部具有彼此背向的两个主表面、以及连接上述两个主表面的板状部侧面,上述导光体是上述棒状部由第1树脂材料形成、上述板状部由含有光扩散材料的第2树脂材料形成的多色成形品,上述棒状导光部通过上述连接凸部连接到上述板状部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09 JP 2017-1546101.一种导光体,具有棒状部以及板状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棒状部具有棒状导光部、以及从上述棒状导光部的周面突出并沿着上述棒状导光部延伸的连接凸部,上述板状部具有彼此背向的两个主表面、以及连接上述两个主表面的板状部侧面,上述导光体是上述棒状部由第1树脂材料形成、上述板状部由含有光扩散材料的第2树脂材料形成的多色成形品,上述棒状导光部通过上述连接凸部连接到上述板状部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凸部具有与上述板状部侧面接合的接合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凸部具有配置在上述接合面两侧并将上述接合面连接到上述棒状导光部的周面的两个凸部侧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凸部侧面中的一者与上述板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原永治小菅守山本彰则仲田麻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