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天线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50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天线元件,适用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双天线元件包含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天线接地部、第一短路接脚、第二短路接脚和电感单元。第一辐射部耦接第一信号源。第二辐射部耦接第二信号源,其中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配置成收发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中的信号,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率。第一短路接脚耦接于第一辐射部和天线接地部之间。第二短路接脚耦接于第二辐射部和天线接地部之间。电感单元耦接于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和第二辐射部的末端之间。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天线元件,具有体积小以及制作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天线元件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天线元件,特别是一种以电感单元互相耦接的双天线元件。
技术介绍
现今的通信装置大多采用具备多重输入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简称MIMO)技术的多天线系统,以提升通信装置的传输距离、传输品质以及传输速度等等。传统上,通信装置的天线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设置为天线的最低操作频段的0.65倍波长以上,以获得良好的隔离度。然而,全面屏设计的通信装置已蔚为主流,其屏幕周围的边框十分狭窄,大幅降低了可配置天线的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天线元件,具有体积小以及制作简单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天线元件,适用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双天线元件包含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天线接地部、第一短路接脚、第二短路接脚和电感单元。第一辐射部耦接第一信号源。第二辐射部耦接第二信号源,其中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配置成收发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中的信号,且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率。第一短路接脚耦接于第一辐射部和天线接地部之间。第二短路接脚耦接于第二辐射部和天线接地部之间。电感单元耦接于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和第二辐射部的末端之间。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为单极天线。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各自为U型结构,且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对称设置。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部包含:第一辐射段、第二辐射段以及第三辐射段。第一辐射段耦接第一短路接脚及第一信号源;第二辐射段耦接第一辐射段;以及第三辐射段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辐射段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二辐射段,第三辐射段的第二端耦接于电感单元;其中,第二辐射段垂直于第一辐射段以及第三辐射段。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辐射部包含:第四辐射段、第五辐射段以及第六辐射段。第四辐射段耦接第二短路接脚及第二信号源;第五辐射段耦接于第四辐射段;第六辐射段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六辐射段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五辐射段,第六辐射段的第二端耦接于电感单元;其中,第五辐射段垂直于第四辐射段以及第六辐射段,且第一辐射段朝向第四辐射段延伸,第三辐射段朝向第六辐射段延伸,以使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对称设置。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辐射段的第二端和第六辐射段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至3毫米。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频段的表面电流路径为自第一信号源至第三辐射部的第二端,且第二频段的表面电流路径长度小于第二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操作于第一频段时,第一辐射部具有第一电流零点,且第二辐射部具有第二电流零点,第一电流零点和第二电流零点在轴线上的垂直投影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双天线元件在轴线上的垂直投影的最大宽度。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流零点位于第一辐射部的转折衔接部,以及第二电流零点位于第二辐射部的转折衔接部。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感单元的个数为多个,上述多个电感单元串联耦接于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和第二辐射部的末端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双天线元件,具有体积小以及制作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简化后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双天线元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双天线元件操作于第一频段的示意图。图4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天线元件操作于第一频段的示意图。图5为图1的双天线元件的反射系数曲线图。图6为依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双天线元件简化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相关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方法流程。请参照图1,通信装置100包含双天线元件102和系统接地部104。双天线元件102包含第一辐射部110、第二辐射部120、天线接地部130、第一短路接脚140、第二短路接脚150和电感单元160,其中第一辐射部110和第二辐射部120为单极天线。图1的系统接地部104仅为示意性的绘制,系统接地部104的尺寸、位置及形状可以依不同的设计考量而调整。为使图面简洁而易于说明,通信装置100中的其他元件与连接关系并未描绘于图1中。实作上,通信装置100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是智能手机等等。在一实施例中,系统接地部104是通信装置100的显示器的金属基板或金属外框。第一辐射部110耦接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第一信号源106,第二辐射部120耦接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第二信号源108。第一辐射部110和第二辐射部120配置成收发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中的信号,且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率。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频段是5.2GHz或5.8GHz频段,而第二频段是2.4GHz频段。天线接地部130用于耦接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系统接地部104。实作上,天线接地部130和系统接地部104可使用导电铝箔贴附方式接合。第一短路接脚140耦接于第一辐射部110和天线接地部130之间,而第二短路接脚150则耦接于第二辐射部120和天线接地部13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天线接地部130的高度为1毫米。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辐射部110和第二辐射部120各自大致为U型结构,并以开口相对的方式对称设置。电感单元160耦接于第一辐射部110的末端和第二辐射部120的末端之间。当双天线元件102操作于频率较低的第二频段时,电感单元160可作为去耦合结构(decouplingstructure),使得第一辐射部110和第二辐射部120在低频段具有良好的隔离度。如此一来,第一辐射部110和第二辐射部120便能以微小的距离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电感单元160是由单一电感元件来实现,且其电感值为约82nH。请参照图2,第一辐射部110包含第一辐射段210、第二辐射段220和第三辐射段230。第一辐射段210耦接于第一短路接脚140和第一信号源106。第二辐射段220耦接于第一辐射段210。第三辐射段230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三辐射段230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二辐射段220,第三辐射段230的第二端耦接于电感单元160。并且,第二辐射段220实质上垂直于第一辐射段210以及第三辐射段230。第二辐射部120包含第四辐射段240、第五辐射段250和第六辐射段260。第四辐射段240耦接于第二短路接脚150和第二信号源108。第五辐射段250耦接于第四辐射段240。第六辐射段260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六辐射段260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五辐射段250,第六辐射段260的第二端耦接于电感单元160。并且,第五辐射段250实质上垂直于第四辐射段240以及第六辐射段260。由上述可知,电感单元160耦接于第三辐射段230的第二端和第六辐射段260的第二端之间。实作上,第一辐射部110和第二辐射部120的多个辐射段以及短路接脚可以用导电性的材质分别制成后再彼此拼接组合。或者,第一辐射部110和第二辐射部120以及短路接脚也可直接用一体成形的金属片来进行冲压或切割制作,以降低制造的复杂度和成本,并提升制造速度和良率。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辐射段230的第二端和第六辐射段260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至3毫米,第三辐射段230和第六辐射段260的长度皆为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天线元件,适用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天线元件包含:第一辐射部,其耦接第一信号源;第二辐射部,其耦接第二信号源,其中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配置成收发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中的信号,且所述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率;天线接地部;第一短路接脚,其耦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天线接地部之间;第二短路接脚,其耦接于所述第二辐射部和所述天线接地部之间;以及电感单元,其耦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和所述第二辐射部的末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天线元件,适用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天线元件包含:第一辐射部,其耦接第一信号源;第二辐射部,其耦接第二信号源,其中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配置成收发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中的信号,且所述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率;天线接地部;第一短路接脚,其耦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天线接地部之间;第二短路接脚,其耦接于所述第二辐射部和所述天线接地部之间;以及电感单元,其耦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和所述第二辐射部的末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为单极天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各自为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包含:第一辐射段,其耦接所述第一短路接脚及所述第一信号源;第二辐射段,其耦接所述第一辐射段;以及第三辐射段,其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辐射段的所述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辐射段,所述第三辐射段的所述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电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段垂直于所述第一辐射段以及所述第三辐射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部包含:第四辐射段,其耦接所述第二短路接脚及所述第二信号源;第五辐射段,其耦接于所述第四辐射段;以及第六辐射段,其包含第一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绍文李政哲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