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亚高山退化森林快速成林恢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03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森林生态恢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亚高山退化森林快速成林恢复技术。主要是针对西南亚高山针叶林退化形成的典型次生灌丛阶段这一特定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一种依靠当地次生灌丛微生境进行森林低成本快速恢复的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非常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树木存活率高,树苗种植后无需人工浇水、施肥等养护,仅依靠自然环境,即可显著提高树苗栽植存活率,促进退化的生态系统快速演替与恢复。

A Low Cost Quick Afforestation Restoration Technology for Degraded Subalpine Forest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fores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low-cost rapid afforestation recovery technology for degraded sub-alpine forests. Aiming at the typical secondary Shrub Stage of the degradation of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s in southwest China, a low-cost and fast forest restor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local secondary shrub microhabitats was proposed. The technology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very simple, with strong operability, low cost and high survival rate of trees. After planting, there is no need for artificial watering, fertilization and other maintenance, and only relying on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survival rate of tree seedling planting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rapid succession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 can be promo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成本亚高山退化森林快速成林恢复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森林生态恢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的亚高山退化森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恢复技术。
技术介绍
西南高山、亚高山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两大生态屏障的重要区域,也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体区和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尽管国家在该区域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但由于当地特殊生态环境及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生态整体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因此,亟待加强该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目前,关于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恢复的技术和理念相对落后。一方面,从未有任何现有技术考虑借助退化区域生境促进种植树苗的生长。以往我国关于高山、亚高山的森林恢复大多采用种植单一针叶树种的方式,在退化区域的空地营造大面积的人工针叶纯林。该技术主要缺陷在于:(1)林木苗栽种前投入较多人力以促进生长,例如通过化学方法来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如脱落酸或移栽存活剂植前浸根),再例如进行精细大穴整地等,前期投入工作量大、成本高,不利于大面积恢复营建。(2)由于高山、亚高山地区存在土壤贫瘠、水分蒸发量大、气候恶劣等情况,且山高坡陡、人迹罕至,靠人力抵达不仅危险,而且很艰难,因此人工栽种后长期实施有效管护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甚至在栽植树苗时的定根水都难以保证,致使树苗存活率低,成林难度大。(3)即便人工造林成林后,人工针叶林也还普遍存在更新困难、群落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低和生境适宜性差等生态功能退化问题。另一方面,目前的恢复技术在不同生境区域的适应性和推广性还有待检验,缺乏针对不同退化阶段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重建的技术。依据植被退化阶段的群落优势种差异,亚高山退化森林可划分为迹地阶段、次生灌丛阶段、阔叶林阶段和针阔混交林阶段。由于长期的森林采伐和破坏,目前亚高山区域次生灌丛分布面积极广、类型丰富。但由于高寒区的特殊脆弱生态环境,在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恢复后期树种自然生长缓慢、更新困难等问题,致使次生灌丛自然演替恢复过程较慢,难以恢复到地带性森林阶段。然而,针对西南亚高山针叶林退化的典型次生灌丛阶段,以往的森林退化恢复技术从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综上,提供一种针对西南亚高山针叶林退化的典型次生灌丛阶段的快速有效的成林恢复技术,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亚高山地区退化森林恢复技术。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成本亚高山地区退化森林恢复技术,主要依靠次生灌丛微生境栽植建群种树苗。本专利技术依赖当地的次生灌丛微生境进行植树造林,综合利用了次生灌丛提供的光照、阴凉、聚集的水分和营养等条件,帮助当地生态从次生灌丛阶段快速演替恢复到针阔混交阶段,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生态多样性。优选的,所述成林恢复技术针对高山带和/或亚高山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针对西南地区亚高山针叶林退化形成的典型次生灌丛阶段这一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经长期实践证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适应性强、成本低、可操作性高,可进一步推广到其它地区的高山带、亚高山带,帮助当地快速恢复生态环境。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依靠次生灌丛微生境的恢复技术,主要指将所述建群种树苗栽种在所述次生灌丛的根系分布范围的地面投射区域内。优选的,所述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在当年土壤冻结前进行整地:在当地次生灌丛根系分布区域内设置坑穴。所述土壤冻结前,具体是指秋季,具体时间根据实施本技术的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西南亚高山地区可以选择在9~10月进行。所述坑穴设置在次生灌丛根系覆盖范围所对应的地面投射区域内进行,以保证后续种植的建群种树苗能够充分利用次生灌丛微生境快速存活和生长。(2)来年土壤冻融结束后,将建群种树苗种入所述坑穴内。所述建群种树苗的种类及树龄都非常重要。如果选择当地不适宜的树种,会降低存活率;如果贸然引入当地没有的品种,也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等情况。另外,树龄过大或过小也都与存活率密切相关。经长期分析,本专利技术在西南地区恢复森林时所用建群种树苗为:5年生的云杉苗龄,株高30cm左右;2年生的红桦苗龄,株高50cm左右。专利技术人使用3年生或6年生的云杉苗,及使用1年生及3年生的红桦苗,存活率均不理想,平均存活率普遍在80%左右。坑穴优选同时设置于次生灌丛所在坡向线的上下方向。如果种植区处于阳坡,将建群种树苗种植于次生灌丛上方向时,光照较厉害,不利于建群种树苗的前期存活;如果种植区处于阴坡,将建群种树苗种植于次生灌丛下方向时,建群种树苗接受的光照较小,不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依然不利于其存活和成长。因此,本技术同时在次生灌丛的上下方向栽种建群种树苗,无论种植区处于阳坡还是阴坡,均可以保证建群种树苗的存活率。优选的,所述次生灌丛所在坡向线的上下方向种植相同品种的建群种树苗。优选的,所述坑穴大小以建群种树苗的根系自然舒张为准;和/或;所述各坑穴围绕次生灌丛根系均布,穴间距1~3m。优选的,所述坑穴与次生灌丛主根间距20~35cm;和/或;所述各建群种树苗种植间距2m以上。优选的,所述建群种树苗的种植采取针叶树、阔叶树混交种植的方式。优选的,所述建群种树苗种植组成为,针叶树:阔叶树=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科学价值。本专利技术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为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与退化森林恢复进程,以西南亚高山针叶林退化形成的典型次生灌丛为主要对象,针对亚高山次生灌丛演替恢复后期树种自然更新困难、生长缓慢、难以恢复到地带性森林阶段等问题,利用演替、恢复后期物种(建群种树苗)的定居与生长可依赖于早期演替、恢复物种(次生灌丛)的微生境(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水分、光照等)这一理论,将建群种树苗栽植在次生灌丛根系分布区域内,使次生灌丛促进建群种树苗的存活与生长。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特定栽植方法,既能降低退化森林恢复的经济成本,又能快速促进植被恢复、快速成林,缩短次生灌丛向地带性顶级植被正向演替、恢复的周期,为亚高山森林恢复提供科学支撑。此外,本专利技术弥补了当前亚高山退化森林人工恢复措施的不足,对以后亚高山森林的恢复具有重大借鉴意义。(2)生态效益。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这些区域山高坡陡、水源涵养功能弱,地质灾害频发。本专利技术促进了西南地区退化森林的植被恢复,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改善林地景观格局,推动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乃至对长江等流域的国土保安和三峡工程的长久运行都将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树木存活率高,树苗种植后无需人工浇水、施肥等养护,仅依靠自然环境,即可显著提高树苗栽植存活率,快速促进次生灌丛快速成林演替与恢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种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对亚高山天然林植被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后获取天然林里植物物种组成与分布密度,并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宜的建群种树苗,在亚高山次生灌丛林里栽植并进行合理的群落配置(不同物种的栽植密度)。亚高山环境特殊,山高坡陡、人际稀少,不能浇灌定根水,也不便于日常管护。为了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与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帮助退化森林快速成林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依靠次生灌丛微生境栽种建群种树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帮助退化森林快速成林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依靠次生灌丛微生境栽种建群种树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帮助退化森林快速成林恢复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技术针对高山带和/或亚高山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帮助退化森林快速成林恢复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群种树苗栽种在所述次生灌丛根系分布范围的地面投射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帮助退化森林快速成林恢复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在当年土壤冻结前,在当地次生灌丛根系分布范围的地面投射区域内设置坑穴;(2)在来年土壤冻融结束后,将所述建群种树苗种入所述坑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帮助退化森林快速成林恢复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群种树苗同时栽种于所述次生灌丛所在坡向线的上下方向。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丹刘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