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端部识别器及使用该对应识别器的线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618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缆端部的对应识别,特别涉及线缆端部识别器及使用该对应识别器的线缆组件。线缆组件包括设有识别光纤的线缆主体和用于固定在线缆主体的两端部的线缆端部识别器,线缆端部识别器包括识别器主体,识别器主体上设有用于与线缆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识别光纤从线缆主体内以弯折形式引出,识别器主体上还设有供引出的识别光纤插入的光纤插接通道和与光纤插接通道相向布置的入射光对接部。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的端口可识别光缆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端部识别器及使用该对应识别器的线缆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端部的对应识别,特别涉及线缆端部识别器及使用该对应识别器的线缆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布线系统中,机房布线密度愈来愈高,一处设备与另一处设备之间连接的线缆非常多,很容易出现接线时接错的现象,给施工、维护人员带来极大困扰。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在线缆两端加贴标签,但是该方式需要制作、粘贴标签,工作量很大,并且标签极易损坏、脱落、脏污而导致信息难以识别。有些线缆采用端头加装专用芯片的方式,线缆与设备连接后通过设备读取芯片信息来识别正确与否,但是这种方式必须要等设备完全架设好且系统通电时才能发现,不利于工程施工的同步进行,而且需要增加专门的识别系统而导致客户成本的很大程度上升,上电操作也增加了人身、设备的安全风险。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其他解决方案,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69489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可发光识别的光缆,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内设有紧套光纤,所述紧套光纤与护套之间填充有芳纶纤维,所述护套内设有一根露出于护套外表面的发光线;所述发光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导线外设有发光材料层,该发光材料层及第二导线外包覆有透明材料层。使用时,在光缆的一端施加激励电源,则整根光缆就会发出特别颜色的光,有利于光纤跳线的端部查找。但是上述方案需要将发光线从护套内露出,会破坏护套的结构完整性和强度,并且需要设置两根导线和发光材料层,成本较高,发光材料层如果与导线接触不够良好还会出现失效,可靠性差。再如公开号为CN1095484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光缆端口在线识别法及端口可识别光缆,其采用的其中一种方案是在传输信息的光缆的护套中嵌入用于传送标识光信号的识别光纤,光缆的两端于光缆插头处设置光学透镜,光学透镜与识别光纤的端面对接实现光的传导,在一端的光学透镜处入射光信号,另一端的光学透镜处即可发出可见光,实现线缆的识别。该方案能够避免采用导线和发光材料层,但是制作光缆时需要保证光学透镜与识别光纤端面的良好耦合,并且使用时需要保证入射光信号的角度,否则光线难以通过识别光纤顺利传递,操作不方便,影响维护施工效率。另外,线缆受到拉扯后容易造成识别光纤退缩,会影响光学透镜与识别光纤端面的耦合,可靠性差,如果识别光纤退缩长度较大还将导致识别功能失效,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端部识别器及使用该对应识别器的线缆组件,以解决现有的端口可识别光缆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线缆组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方案1.线缆组件,包括设有识别光纤的线缆主体和用于固定在线缆主体的两端部的线缆端部识别器,线缆端部识别器包括识别器主体,识别器主体上设有用于与线缆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识别光纤从线缆主体内以弯折形式引出,识别器主体上还设有供引出的识别光纤插入的光纤插接通道和与光纤插接通道相向布置的入射光对接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识别器主体能够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到线缆上,而从线缆主体内以弯折形式引出的识别光纤能够插入到光纤插接通道内实现识别光纤的定位,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光源对准入射光对接部,实现光线向识别光纤的传输,保证耦合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实现光线向识别光纤的顺利传递,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方案2.基于方案1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底座上设有供线缆主体穿过的线缆穿孔,所述连接结构由所述线缆穿孔形成。连接结构采用线缆穿孔的形式制作方便,连接可靠,操作简便。方案3.基于方案2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穿孔靠近线缆主体穿出方向的一侧设有供识别光纤从线缆穿孔弯向光纤插接通道的避让口。设置避让口能够方便地实现识别光纤的弯折、提高装配效率。方案4.基于方案3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避让口与光纤插接通道之间设有用于避免识别光纤受损的倒圆角。设置倒圆角有利于提高线缆组件使用寿命。方案5.基于方案3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识别器主体包括设有所述连接结构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内芯,底座上设有用于与内芯围成所述光纤插接通道的底座槽体,并且/或者内芯上设有用于与底座围成所述光纤插接通道的内芯槽体。采用底座槽体和/或内芯槽体围成部分或全部光纤插接通道的能够避免将识别光纤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组装,操作方便,并且通过合理设置槽体的深度能够实现对识别光纤的装夹,实现识别光纤的定位。方案6.基于方案5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底座包括供内芯嵌入的内芯安装腔,所述线缆穿孔设置在内芯安装腔的底部壁体内,内芯安装腔与线缆穿孔之间通过隔离壁隔开,所述避让口设置在所述隔离壁上。方案7.基于方案6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内芯上凸设用于从所述避让口伸入线缆穿孔并与线缆穿孔的底面对接的堵头块,所述识别光纤夹设在所述避让口的侧壁与所述堵头块之间。设置堵头块能够对弯折后的光纤进行支撑,提高识别光纤的定位准确性。方案8.基于方案7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堵头块上设有所述内芯槽体。方案9.基于方案8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内芯槽体和避让口均沿垂直于线缆穿孔的方向偏置布置,所述内芯槽体设置在堵头块的侧棱处。方案10.基于方案5—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内芯上设有与所述内芯槽体相连以供识别光纤的顶端插入的光纤插接孔。设置光纤插接孔能够更好地保证识别光纤的定位,提高光路耦合性能。方案11.基于方案5—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内芯是由透明材料制成。采用该方案能够便于对线缆的观察,使用更方便。方案12.基于方案1—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入射光对接部是由识别器主体上设置的通光孔形成。设置通光孔能够与光源连接器形成良好耦合。方案13.基于方案12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通光孔与光纤插接通道之间设有透明隔层。设置透明隔层能够对识别光纤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识别光纤受到污染而影响光路的耦合。方案14.基于方案1—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端部识别器还包括用于使光源连接器与所述入射光对接部对接的连接器转接头,所述识别器主体上设有供连接器转接头固定的转换头固定结构。连接器转接头能够适配现有的光源连接器,不需改变现有光源连接器的结构即可实现光源的连接,使用方便,成本低。方案15.基于方案14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转换头固定结构由识别器主体的侧面上设置的卡接槽形成。方案16.基于方案15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卡接槽设有沿线缆的延伸方向相互间隔的两个以上。方案17.基于方案16所述的线缆组件,所述卡接槽包括沿垂直于线缆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槽。本专利技术中线缆端部识别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方案1.线缆端部识别器,包括识别器主体,识别器主体上设有用于与线缆连接的连接结构,识别器主体上还设有供从线缆主体内以弯折形式引出的识别光纤插入的光纤插接通道和与光纤插接通道相向布置的入射光对接部。方案2.基于方案1所述的线缆端部识别器,所述底座上设有供线缆主体穿过的线缆穿孔,所述连接结构由所述线缆穿孔形成。方案3.基于方案2所述的线缆端部识别器,所述线缆穿孔靠近线缆主体穿出方向的一侧设有供识别光纤从线缆穿孔弯向光纤插接通道的避让口。方案4.基于方案3所述的线缆端部识别器,所述避让口与光纤插接通道之间设有用于避免识别光纤受损的倒角。方案5.基于方案3所述的线缆端部识别器,所述识别器主体包括设有所述连接结构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内芯,底座上设有用于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线缆组件,包括设有识别光纤的线缆主体和用于固定在线缆主体的两端部的线缆端部识别器,其特征在于:线缆端部识别器包括识别器主体,识别器主体上设有用于与线缆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识别光纤从线缆主体内以弯折形式引出,识别器主体上还设有供引出的识别光纤插入的光纤插接通道和与光纤插接通道相向布置的入射光对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线缆组件,包括设有识别光纤的线缆主体和用于固定在线缆主体的两端部的线缆端部识别器,其特征在于:线缆端部识别器包括识别器主体,识别器主体上设有用于与线缆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识别光纤从线缆主体内以弯折形式引出,识别器主体上还设有供引出的识别光纤插入的光纤插接通道和与光纤插接通道相向布置的入射光对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供线缆主体穿过的线缆穿孔,所述连接结构由所述线缆穿孔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穿孔靠近线缆主体穿出方向的一侧设有供识别光纤从线缆穿孔弯向光纤插接通道的避让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口与光纤插接通道之间设有用于避免识别光纤受损的倒圆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器主体包括设有所述连接结构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内芯,底座上设有用于与内芯围成所述光纤插接通道的底座槽体,并且/或者内芯上设有用于与底座围成所述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殿孙亚磊田兵兵李智乐朱双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