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243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该结构用于连接自行车的左右后下叉管、下管以及座管;所述内走线中轴上开有与下管相通的下管腰型孔、与左后下叉管相通的左后下叉圆孔、与右后下叉管相通的右后下叉圆孔以及左右下叉圆孔之间的工艺圆中孔;通过中轴结构改进实现走线可以直接从车架内侧、下管到五通到后下叉,车架无需打孔,从而提高车架的整体刚度。改进中轴结构的走线方式为一个后变速走线,一个前变速走线,一个刹车走线,客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去选择走线方式,且支持机械变速并兼容电子变速。

A Mid-Axis Structure for Bicycle Internal Rout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icycle inner alignment center axle structure, which is used to connect bicycle left and right rear lower fork pipes, lower pipes and seat pipes; the middle axle of the inner alignment is provided with a waist-shaped hole of the lower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ipe, a left rear lower fork circular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rear lower fork pipe, a right rear lower fork circular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rear lower fork pipe and a technological middle hole between the left and lower fork circular holes. The alignment of the mid-axle structure can be realized directly from the inside of the frame, the lower pipe to the five-way to the rear fork. The frame does not need to be perforated, thus improving the overall stiffness of the frame. The way to improve the axle structure is a rear speed change route, a front speed change route and a brake route. Customers can choose the rout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needs, and support mechanical speed change and compatible with electronic speed 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
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自行车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轻质高强的折叠自行车成为人们出行的必需品。普通的内走向车架,走线方式为靠近五通处的下管打孔,让走线从下管出来,绕过五通后再打孔进去后下叉,这样不仅影响车架强度,而且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自行车内走线成为流行趋势,内走线结构拥有走线不受泥沙影响,外观简洁以及支持电子变速和机械变速兼容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走线可以直接从车架内侧、下管到五通到后下叉,车架无需打孔,从而提高了车架的整体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该结构用于连接自行车的左右后下叉管、下管以及座管;所述内走线中轴上开有与下管相通的下管腰型孔、与左后下叉管相通的左后下叉圆孔、与右后下叉管相通的右后下叉圆孔以及左右下叉圆孔之间的工艺圆中孔;所述左后下叉圆孔和下管腰型孔实现了左后下叉管、中轴以及下管之间相通,用于后变速线的排线;所述右后下叉圆孔和下管腰型孔实现了右后下叉管、中轴以及下管之间相通,用于刹车线的排线;所述工艺圆中孔和下管腰型孔实现了自行车外部、中轴以及下管之间相通,用于前变速线的排线;所述左后下叉圆孔、右后下叉圆孔与工艺圆中孔在同一个平面,且左后下叉圆孔与右后下叉圆孔关于工艺圆中孔左右对称;所述左后下叉圆孔与右后下叉圆孔大小相同,均为到之间;所述工艺圆中孔的大小为到之间;所述下管腰型孔的两端由半圆孔组成,半圆孔的半径大小为到之间,两个半圆孔之间的间距d等于1/4倍的中轴长L。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中轴结构改进实现走线可以直接从车架内侧、下管到五通到后下叉,车架无需打孔,从而提高车架的整体刚度。改进中轴结构的走线方式为一个后变速走线,一个前变速走线,一个刹车走线,客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去选择走线方式,且支持机械变速并兼容电子变速。附图说明图1为内走线中轴装配图;图2为内走线中轴结构图;图中:1中轴,2左后下叉,3刹车线,4前变速线,5右后下叉,6后变速线,7座管,8下管,9工艺圆中孔,10左后下叉圆孔,11下管腰型孔,12左后下叉圆孔;具体实施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该结构用于连接自行车的左后下叉管2、右后下叉管5、下管8以及座管7;所述内走线中轴1上开有与下管8相通的下管腰型孔11、与左后下叉管相通的左后下叉圆孔10、与右后下叉管相通的右后下叉圆孔12以及左右下叉圆孔之间的工艺圆中孔9;所述左后下叉圆孔10和下管腰型孔11实现了左后下叉管2、中轴1以及下管8之间相通,用于后变速线6的排线;所述右后下叉圆孔12和下管腰型孔11实现了右后下叉管5、中轴1以及下管8之间相通,用于刹车线3的排线;所述工艺圆中孔9和下管腰型孔11实现了自行车外部、中轴1以及下管8之间相通,用于前变速线4的排线;所述左后下叉圆孔10、右后下叉圆孔12与工艺圆中孔9在同一个平面,且左后下叉圆孔10与右后下叉圆孔12关于工艺圆中9孔左右对称;所述左后下叉圆孔与右后下叉圆孔大小相同为到之间;所述工艺圆中孔的大小为到之间;所述下管腰型孔11的两端由半圆孔组成,半圆孔的半径大小为到之间,两个半圆孔之间的间距d等于1/4倍的中轴长L;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中轴结构改进实现走线可以直接从车架内侧、下管到五通到后下叉,车架无需打孔,从而提高车架的整体刚度。改进中轴结构的走线方式为一个后变速走线,一个前变速走线,一个刹车走线,客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去选择走线方式,且支持机械变速并兼容电子变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用于连接自行车的左右后下叉管、下管以及座管;所述内走线中轴上开有与下管相通的下管腰型孔、与左后下叉管相通的左后下叉圆孔、与右后下叉管相通的右后下叉圆孔以及左右下叉圆孔之间的工艺圆中孔;所述左后下叉圆孔和下管腰型孔实现了左后下叉管、中轴以及下管之间相通,用于后变速线的排线;所述右后下叉圆孔和下管腰型孔实现了右后下叉管、中轴以及下管之间相通,用于刹车线的排线;所述工艺圆中孔和下管腰型孔实现了自行车外部、中轴以及下管之间相通,用于前变速线的排线;所述左后下叉圆孔、右后下叉圆孔与工艺圆中孔在同一个平面,且左后下叉圆孔与右后下叉圆孔关于工艺圆中孔左右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内走线中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用于连接自行车的左右后下叉管、下管以及座管;所述内走线中轴上开有与下管相通的下管腰型孔、与左后下叉管相通的左后下叉圆孔、与右后下叉管相通的右后下叉圆孔以及左右下叉圆孔之间的工艺圆中孔;所述左后下叉圆孔和下管腰型孔实现了左后下叉管、中轴以及下管之间相通,用于后变速线的排线;所述右后下叉圆孔和下管腰型孔实现了右后下叉管、中轴以及下管之间相通,用于刹车线的排线;所述工艺圆中孔和下管腰型孔实现了自行车外部、中轴以及下管之间相通,用于前变速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宇杨彦鹏吴永刚李进海王轮谢公宁卜晓波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航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