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249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包括由内把手壳体、内把手、保险开关、扭簧、摆臂、保险插销、保险摆臂和内把手轴组成的内把手总成,由外把手、外把手壳体、外把手转动片、连杆、被动摆臂、驱动摆臂和锁芯组件组成的外把手总成,由上锁闭盒体、上锁闭锁舌、上锁闭转动片和上锁闭压簧组成的上锁闭总成,由下锁闭盒体、下锁闭锁舌、下锁闭转动片和下锁闭压簧组成的下锁闭总成,由锁闭座、齿板、垫板、微动开关座、微动开关、压簧筒和触发杆组成的锁闭座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用于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方式采用插销式,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提供防误操作及开关门信号反馈装置,内外把手均可开关锁,且互不干扰,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舱门锁闭
,特别涉及一种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
技术介绍
直升机的舱门锁闭机构是舱门开启和关闭的重要结构,其中驾驶舱门是驾驶员进出直升机的通道,驾驶舱门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障直升机安全飞行的重要结构,但是现有的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结构复杂,故障率较高,而且内外把手联动,使用其中一个把手时,另一个把手也会运动,出现故障后不易修理,大多数驾驶舱门没有防误操作装置,在使用中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用于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方式采用插销式,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提供防误操作及开关门信号反馈装置,内外把手均可开关锁,且互不干扰,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包括内把手总成、外把手总成、上锁闭总成、下锁闭总成和锁闭座总成,所述内把手总成和外把手总成之间设置有硬质连杆,所述外把手总成与上锁闭总成之间设置有第一软钢丝,所述外把手总成与下锁闭总成之间设置有第二软钢丝;所述内把手总成包括内把手壳体、内把手、保险开关、扭簧、摆臂、保险插销、保险摆臂和内把手轴,所述保险开关位于内把手壳体的前侧壁,且保险开关与内把手壳体后侧壁的保险摆臂转动连接,所述内把手通过内把手轴设置于内把手壳体的前侧壁内腔,所述扭簧套接于内把手轴的外壁,且扭簧位于摆臂和内把手壳体的内腔侧壁之间;所述外把手总成包括外把手、外把手壳体、外把手转动片、连杆、被动摆臂、驱动摆臂和锁芯组件,所述外把手壳体的前侧壁设置有外把手,所述外把手的前侧壁左侧设置有锁芯组件,所述驱动摆臂通过转轴与外把手相连接,所述驱动摆臂的上方连接有被动摆臂,所述被动摆臂通过连杆与外把手转动片相连接;所述上锁闭总成包括上锁闭盒体、上锁闭锁舌、上锁闭转动片和上锁闭压簧,所述上锁闭盒体的上侧腔体右侧设置有上锁闭锁舌,且上锁闭锁舌的右侧插入锁闭座总成的内腔,所述上锁闭压簧位于上锁闭盒体与锁闭锁舌之间,所述上锁闭盒体的下侧腔体转动连接有上锁闭转动片,所述上锁闭转动片的两端分别与上锁闭锁舌和第一软钢丝相连接;所述下锁闭总成包括下锁闭盒体、下锁闭锁舌、下锁闭转动片和下锁闭压簧,所述下锁闭盒体的上侧腔体右侧设置有下锁闭锁舌,且下锁闭锁舌的右侧插入锁闭座总成的内腔,所述下锁闭压簧位于下锁闭盒体和下锁闭锁舌之间,所述下锁闭盒体的下侧腔体转动连接有下锁闭转动片,所述下锁闭转动片的顶部与下锁闭锁舌和第二软钢丝相连接;所述锁闭座总成包括锁闭座、齿板、垫板、微动开关座、微动开关、压簧筒和触发杆,所述锁闭座的左侧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齿板、垫板,所述锁闭座的左侧设置有微动开关座,所述微动开关座的前侧壁顶部设置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的底部与触发杆连接,所述触发杆的右侧与压簧筒的左侧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压簧筒的内腔设置有压簧,且压簧与触发杆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簧筒可以对压簧进行位置保护,不影响触发杆的工作。优选的,所述内把手壳体的后侧壁设置有插销孔,且插销孔与保险插销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保险插销插入或拔出内把手壳体上的插销孔,实现对内把手进行锁定或解锁。优选的,所述外把手的后侧壁设置有摆臂槽,且锁芯组件上的摆臂与摆臂槽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锁芯组件上的摆臂,使摆臂插入或移除外把手上的摆臂槽,实现对外把手的锁定或解锁。优选的,所述保险开关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手接触保险开关后的摩擦力,便于转动保险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把内把手总成和外把手总成的解锁方式分开单独设计,可以使内外把手互不干涉,均可解锁,并且在外把手上设置有需要钥匙的锁芯组件,可以防止非专业人员解锁舱门,增加直升机的安全性,并且内把手设有保险装置,可以有效防止误操作,通过微动开关的触发方式,可以对舱门的开关进行反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把手总成前侧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把手总成后侧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外把手总成前侧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把手总成后侧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上锁闭总成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锁闭总成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锁闭座总成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内把手总成;101-内把手壳体;102-内把手;103-保险开关;104-扭簧;105-摆臂;106-保险插销;107-保险摆臂;108-内把手轴;110-硬质连杆;200-外把手总成;201-外把手;202-外把手壳体;203-外把手转动片;204-连杆;205-被动摆臂;206-驱动摆臂;207-锁芯组件;300-上锁闭总成;301-上锁闭盒体;302-上锁闭锁舌;303-上锁闭转动片;304-上锁闭压簧;310-第一软钢丝;400-下锁闭总成;401-下锁闭盒体;402-下锁闭锁舌;403-下锁闭转动片;404-下锁闭压簧;410-第二软钢丝;500-锁闭座总成;501-锁闭座;502-齿板、垫板;503-微动开关座;504-微动开关;505-压簧筒;506-触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8所示的一种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包括内把手总成100、外把手总成200、上锁闭总成300、下锁闭总成400和锁闭座总成500,内把手总成100和外把手总成200之间设置有硬质连杆110,外把手总成200与上锁闭总成300之间设置有第一软钢丝310,外把手总成200与下锁闭总成400之间设置有第二软钢丝410;内把手总成100包括内把手壳体101、内把手102、保险开关103、扭簧104、摆臂105、保险插销106、保险摆臂107和内把手轴108,保险开关103位于内把手壳体101的前侧壁,且保险开关103与内把手壳体101后侧壁的保险摆臂107转动连接,保险开关103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筋,增大手接触保险开关103后的摩擦力,便于转动保险开关103,内把手102通过内把手轴108设置于内把手壳体101的前侧壁内腔,扭簧104套接于内把手轴108的外壁,且扭簧104位于摆臂105和内把手壳体101的内腔侧壁之间,内把手壳体101的后侧壁设置有插销孔,且插销孔与保险插销106相匹配,可以通过保险插销106插入或拔出内把手壳体101上的插销孔,实现对内把手102进行锁定或解锁;外把手总成200包括外把手201、外把手壳体202、外把手转动片203、连杆204、被动摆臂205、驱动摆臂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把手总成(100)、外把手总成(200)、上锁闭总成(300)、下锁闭总成(400)和锁闭座总成(500),所述内把手总成(100)和外把手总成(200)之间设置有硬质连杆(110),所述外把手总成(200)与上锁闭总成(300)之间设置有第一软钢丝(310),所述外把手总成(200)与下锁闭总成(400)之间设置有第二软钢丝(410);所述内把手总成(100)包括内把手壳体(101)、内把手(102)、保险开关(103)、扭簧(104)、摆臂(105)、保险插销(106)、保险摆臂(107)和内把手轴(108),所述保险开关(103)位于内把手壳体(101)的前侧壁,且保险开关(103)与内把手壳体(101)后侧壁的保险摆臂(107)转动连接,所述内把手(102)通过内把手轴(108)设置于内把手壳体(101)的前侧壁内腔,所述扭簧(104)套接于内把手轴(108)的外壁,且扭簧(104)位于摆臂(105)和内把手壳体(101)的内腔侧壁之间;所述外把手总成(200)包括外把手(201)、外把手壳体(202)、外把手转动片(203)、连杆(204)、被动摆臂(205)、驱动摆臂(206)和锁芯组件(207),所述外把手壳体(202)的前侧壁设置有外把手(201),所述外把手(201)的前侧壁左侧设置有锁芯组件(207),所述驱动摆臂(206)通过转轴与外把手(201)相连接,所述驱动摆臂(206)的上方连接有被动摆臂(205),所述被动摆臂(205)通过连杆(204)与外把手转动片(203)相连接;所述上锁闭总成(300)包括上锁闭盒体(301)、上锁闭锁舌(302)、上锁闭转动片(303)和上锁闭压簧(304),所述上锁闭盒体(301)的上侧腔体右侧设置有上锁闭锁舌(302),且上锁闭锁舌(302)的右侧插入锁闭座总成(500)的内腔,所述上锁闭压簧(304)位于上锁闭盒体(301)与锁闭锁舌(302)之间,所述上锁闭盒体(301)的下侧腔体转动连接有上锁闭转动片(303),所述上锁闭转动片(303)的两端分别与上锁闭锁舌(302)和第一软钢丝(310)相连接;所述下锁闭总成(400)包括下锁闭盒体(401)、下锁闭锁舌(402)、下锁闭转动片(403)和下锁闭压簧(404),所述下锁闭盒体(401)的上侧腔体右侧设置有下锁闭锁舌(402),且下锁闭锁舌(402)的右侧插入锁闭座总成(500)的内腔,所述下锁闭压簧(404)位于下锁闭盒体(401)和下锁闭锁舌(402)之间,所述下锁闭盒体(401)的下侧腔体转动连接有下锁闭转动片(403),所述下锁闭转动片(403)的顶部与下锁闭锁舌(402)和第二软钢丝(410)相连接;所述锁闭座总成(500)包括锁闭座(501)、齿板、垫板(502)、微动开关座(503)、微动开关(504)、压簧筒(505)和触发杆(506),所述锁闭座(501)的左侧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齿板、垫板(502),所述锁闭座(501)的左侧设置有微动开关座(503),所述微动开关座(503)的前侧壁顶部设置有微动开关(504),所述微动开关(504)的底部与触发杆(506)连接,所述触发杆(506)的右侧与压簧筒(505)的左侧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把手总成(100)、外把手总成(200)、上锁闭总成(300)、下锁闭总成(400)和锁闭座总成(500),所述内把手总成(100)和外把手总成(200)之间设置有硬质连杆(110),所述外把手总成(200)与上锁闭总成(300)之间设置有第一软钢丝(310),所述外把手总成(200)与下锁闭总成(400)之间设置有第二软钢丝(410);所述内把手总成(100)包括内把手壳体(101)、内把手(102)、保险开关(103)、扭簧(104)、摆臂(105)、保险插销(106)、保险摆臂(107)和内把手轴(108),所述保险开关(103)位于内把手壳体(101)的前侧壁,且保险开关(103)与内把手壳体(101)后侧壁的保险摆臂(107)转动连接,所述内把手(102)通过内把手轴(108)设置于内把手壳体(101)的前侧壁内腔,所述扭簧(104)套接于内把手轴(108)的外壁,且扭簧(104)位于摆臂(105)和内把手壳体(101)的内腔侧壁之间;所述外把手总成(200)包括外把手(201)、外把手壳体(202)、外把手转动片(203)、连杆(204)、被动摆臂(205)、驱动摆臂(206)和锁芯组件(207),所述外把手壳体(202)的前侧壁设置有外把手(201),所述外把手(201)的前侧壁左侧设置有锁芯组件(207),所述驱动摆臂(206)通过转轴与外把手(201)相连接,所述驱动摆臂(206)的上方连接有被动摆臂(205),所述被动摆臂(205)通过连杆(204)与外把手转动片(203)相连接;所述上锁闭总成(300)包括上锁闭盒体(301)、上锁闭锁舌(302)、上锁闭转动片(303)和上锁闭压簧(304),所述上锁闭盒体(301)的上侧腔体右侧设置有上锁闭锁舌(302),且上锁闭锁舌(302)的右侧插入锁闭座总成(500)的内腔,所述上锁闭压簧(304)位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冬张少康郑朝畅海涛陈雷鸣杨密琪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航气弹簧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