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习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48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习步车,包括习步车主体、放置沉腔、护栏、座椅软垫和缓冲弹簧,所述习步车主体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螺纹连接有高度调节器,高度调节器内部的底端设有支撑脚架,所述支撑脚架底端的中心位置处皆固定有万向轮,所述习步车主体顶端的一侧铰接有倚靠杆,所述习步车主体远离放置沉腔一侧的两端皆固定有角度调节座,所述角度调节座下方的习步车主体侧壁上固定有置物袋,置物袋位置处的习步车主体侧壁上安装有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缓冲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提高了习步车的使用范围,提高了习步车使用时的便利程度,而且避免了习步车的颠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习步车
本技术涉及习步车
,具体为一种习步车。
技术介绍
习步车是婴儿小时候进行学习走路的工具,习步车来源于西方,是宝宝会走路之前的代步工具,一般由底盘框架、上盘座椅、玩具音乐盒三部分组成,归属于玩具童车类,习步车可以适度辅助婴儿学习走路,带玩具的习步车也具有“娱乐”性功能,对于训练婴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有一定的帮助,在保证安全和正确使用的前提下,习步车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也解放了妈妈的双手,但如果习步车选择不合适,使用不当,也会对宝宝学习走路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很多的学步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实现推杆的角度调节功能,而且很多的习步车在行走的过程中较为颠簸,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习步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习步车,包括习步车主体、放置沉腔、护栏、座椅软垫和缓冲弹簧,所述习步车主体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螺纹连接有高度调节器,高度调节器内部的底端设有支撑脚架,所述支撑脚架底端的中心位置处皆固定有万向轮,所述习步车主体顶端的一侧铰接有倚靠杆,习步车主体远离倚靠杆一侧的顶端设有放置沉腔,且放置沉腔与倚靠杆相互配合,所述习步车主体远离放置沉腔一侧的两端皆固定有角度调节座,且角度调节座的内侧设有U型推杆,所述角度调节座下方的习步车主体侧壁上固定有置物袋,置物袋位置处的习步车主体侧壁上安装有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缓冲弹簧,所述座椅主体的上方设有座椅软垫,且座椅软垫的底端与缓冲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习步车主体外侧壁的中心位置处皆设有等间距的多档位挂钩。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表面设有刹车片。优选的,所述U型推杆远离角度调节座的一端设有防滑软垫。优选的,所述放置沉腔一侧的习步车主体顶端固定有护栏。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座的外侧壁上设有紧固螺栓,且紧固螺栓贯穿角度调节座并与U型推杆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习步车主体远离置物袋一端的两侧壁上设有可收放的脚踏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习步车通过在置物袋位置处的习步车主体侧壁上安装座椅主体,座椅主体顶端的拐角位置处固定缓冲弹簧,并通过在座椅主体的上方设座椅软垫,避免了习步车的颠簸,从而提高了习步车使用时的舒适程度,通过在习步车主体远离放置沉腔一侧的两端固定角度调节座,角度调节座的外侧壁上设紧固螺栓,并通过在角度调节座的内侧设U型推杆,并通在U型推杆远离角度调节座的一端设防滑软垫,实现了习步车推杆的角度调节功能,从而提高了习步车的使用范围,同时通过在习步车主体底端的拐角位置处螺纹连接高度调节器,支撑脚架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万向轮,并通过在习步车主体外侧壁的中心位置处设多档位挂钩,提高了习步车使用性,从而提高了习步车使用时的便利程度,本技术不仅提高了习步车的使用范围,提高了习步车使用时的便利程度,而且避免了习步车的颠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习步车主体;2、放置沉腔;3、护栏;4、U型推杆;5、防滑软垫;6、角度调节座;7、置物袋;8、座椅软垫;9、高度调节器;10、支撑脚架;11、座椅主体;12、多档位挂钩;13、万向轮;14、倚靠杆;15、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习步车,包括习步车主体1、放置沉腔2、护栏3、座椅软垫8和缓冲弹簧15,习步车主体1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螺纹连接有高度调节器9,高度调节器9内部的底端设有支撑脚架10,支撑脚架10底端的中心位置处皆固定有万向轮13,万向轮13的表面设有刹车片,用于急停工作,习步车主体1顶端的一侧铰接有倚靠杆14,习步车主体1远离倚靠杆14一侧的顶端设有放置沉腔2,且放置沉腔2与倚靠杆14相互配合,放置沉腔2一侧的习步车主体1顶端固定有护栏3,用于防护功能,习步车主体1远离放置沉腔2一侧的两端皆固定有角度调节座6,且角度调节座6的内侧设有U型推杆4,U型推杆4远离角度调节座6的一端设有防滑软垫5,避免打滑,角度调节座6的外侧壁上设有紧固螺栓,且紧固螺栓贯穿角度调节座6并与U型推杆4相互配合,用于固定工作,角度调节座6下方的习步车主体1侧壁上固定有置物袋7,置物袋7位置处的习步车主体1侧壁上安装有座椅主体11,座椅主体11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缓冲弹簧15,座椅主体11的上方设有座椅软垫8,且座椅软垫8的底端与缓冲弹簧15的顶端固定连接,习步车主体1远离置物袋7一端的两侧壁上设有可收放的脚踏板,用于脚放置工作,习步车主体1外侧壁的中心位置处皆设有等间距的多档位挂钩12,用于悬挂物品。工作原理:当习步车需要防颠簸时,首先通过置物袋7位置处习步车主体1侧壁上的座椅主体11与座椅主体11顶端拐角位置处的缓冲弹簧15以及座椅主体11上方的座椅软垫8相互配合工作,完成习步车的防颠簸工作,当习步车需要调节U型推杆角度时,通过习步车主体1远离放置沉腔2一侧两端的角度调节座6与角度调节座6外侧壁上的紧固螺栓以及U型推杆4远离角度调节座6一端的防滑软垫5相互配合工作,完成习步车U型推杆的角度调节工作,当习步车需要不同婴儿使用时,通过调节习步车主体1底端拐角位置处的高度调节器9,并配合支撑脚架10底端中心位置处的万向轮13以及习步车主体1外侧壁中心位置处的多档位挂钩12,完成不同婴儿的使用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习步车,包括习步车主体(1)、放置沉腔(2)、护栏(3)、座椅软垫(8)和缓冲弹簧(15),其特征在于:所述习步车主体(1)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螺纹连接有高度调节器(9),高度调节器(9)内部的底端设有支撑脚架(10),所述支撑脚架(10)底端的中心位置处皆固定有万向轮(13),所述习步车主体(1)顶端的一侧铰接有倚靠杆(14),习步车主体(1)远离倚靠杆(14)一侧的顶端设有放置沉腔(2),且放置沉腔(2)与倚靠杆(14)相互配合,所述习步车主体(1)远离放置沉腔(2)一侧的两端皆固定有角度调节座(6),且角度调节座(6)的内侧设有U型推杆(4),所述角度调节座(6)下方的习步车主体(1)侧壁上固定有置物袋(7),置物袋(7)位置处的习步车主体(1)侧壁上安装有座椅主体(11),所述座椅主体(11)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缓冲弹簧(15),所述座椅主体(11)的上方设有座椅软垫(8),且座椅软垫(8)的底端与缓冲弹簧(15)的顶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习步车,包括习步车主体(1)、放置沉腔(2)、护栏(3)、座椅软垫(8)和缓冲弹簧(15),其特征在于:所述习步车主体(1)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螺纹连接有高度调节器(9),高度调节器(9)内部的底端设有支撑脚架(10),所述支撑脚架(10)底端的中心位置处皆固定有万向轮(13),所述习步车主体(1)顶端的一侧铰接有倚靠杆(14),习步车主体(1)远离倚靠杆(14)一侧的顶端设有放置沉腔(2),且放置沉腔(2)与倚靠杆(14)相互配合,所述习步车主体(1)远离放置沉腔(2)一侧的两端皆固定有角度调节座(6),且角度调节座(6)的内侧设有U型推杆(4),所述角度调节座(6)下方的习步车主体(1)侧壁上固定有置物袋(7),置物袋(7)位置处的习步车主体(1)侧壁上安装有座椅主体(11),所述座椅主体(11)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缓冲弹簧(15),所述座椅主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