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42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无需拆卸更换耳塞套即可调节耳塞部的大小,操作方便,耳塞套不易丢失。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壳和耳塞部,耳塞部包括耳塞套、筒状连接环及耳塞套调节臂,耳塞套为可变形软胶材质,筒状连接环前端固连耳塞套后端,后端固连耳壳前端,耳塞套调节臂固连于耳塞套;耳壳上设有驱动耳塞套调节臂前后直线运动的调节机构以带动耳塞套前部前后直线运动。通过调节机构驱动耳塞套调节臂带动耳塞套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由于耳塞套后端固定,其前部前后直线运动使得软胶材质的耳塞套伸缩变形改变大小,无需拆卸耳塞套即可达到可以适合不同耳廓大小用户佩戴的目的;耳塞套无需拆卸,每个耳壳只需配置一个耳塞套即可,不易丢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耳式耳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
,具体是一种无需拆卸即可调节耳塞套大小的入耳式耳机。
技术介绍
目前,入耳式耳机的使用已非常广泛,方便用户接打电话或收听音频,用户大多选择带硅胶耳塞套的入耳式耳机,因为硅胶耳塞套比较柔软,佩戴舒适度好,减缓佩戴疲劳。针对用户耳廓尺寸的不同,入耳式耳机通常配置3种尺寸大小的耳塞套,即大、中、小三种尺寸,用户需要通过逐个选择佩戴来体验选出合适的耳塞套,在更换耳塞套时需要拆卸原耳塞套,再更换上另一耳塞套,操作不便,且一般最终只会选择一种尺寸的耳塞套,另外两个耳塞套不常使用,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无需拆卸更换耳塞套即可调节耳塞部的大小,操作方便,每个耳壳仅配置一个耳塞套即可,且耳塞套无需拆卸则不易丢失。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壳和耳塞部,所述耳塞部包括耳塞套、筒状连接环及耳塞套调节臂,所述耳塞套为可变形的软胶材质,所述筒状连接环的前端固连所述耳塞套的后端,所述筒状连接环的后端固连所述耳壳的前端,所述耳塞套调节臂固连于所述耳塞套;所述耳壳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耳塞套调节臂前后直线运动的调节机构,以带动所述耳塞套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耳壳内的PCB板、设置在PCB板上的锅仔片、与PCB板电连接的马达、安装在马达输出轴上的齿轮和设置在所述耳壳上用于触压锅仔片的弹性按键,所述耳塞套调节臂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牙部,所述齿牙部包含由前至后依次排列的多个齿牙。所述耳壳内的PCB板、设置在PCB板上的锅仔片、与PCB板电连接的马达、安装在马达输出轴上的丝杠和设置在所述耳壳上用于触压锅仔片的弹性按键,所述耳塞套调节臂上固设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丝杠螺母,且所述耳塞套调节臂和所述耳壳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滑块机构。所述耳塞套的前端具有出音孔,所述耳塞套调节臂位于所述耳塞套的内部,且其前端具有与所述出音孔相适配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插设在所述出音孔内与所述耳塞套固连。所述耳塞套、筒状连接环及耳塞套调节臂通过双色注塑为一体。所述筒状连接环的前端具有凸缘,所述耳塞套的后端内表面上对应设有凹槽,所述凸缘嵌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筒状连接环的后端外表面与所述耳壳的前端内表面贴合并点胶固连。所述耳壳内形成有马达容置槽和PCB板容置槽,所述马达固设在所述马达容置槽内,所述PCB板固设在PCB板容置槽内,所述马达的电源线焊在所述PCB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无需拆卸耳塞套,通过调节机构驱动耳塞套调节臂前后直线运动,进而可带动软胶材质的耳塞套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由于耳塞套的后端与耳壳固定连接,则耳塞套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使得耳塞套可伸长或压缩变形,使耳塞套大小可变,达到可以适合不同耳廓大小用户佩戴的目的;耳塞套调节时无需拆卸,每个耳壳只需配置一个耳塞套即可,不易丢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的耳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的耳塞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分解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方位词语作一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以入耳式耳机耳塞部所在侧为前,耳壳所在侧为后,耳壳位于耳塞部的后侧。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壳10和耳塞部20,耳塞部20包括耳塞套21、筒状连接环22及耳塞套调节臂23,耳塞套21为可变形的软胶材质,以提高佩戴舒适度及通过耳塞套21是变形改变其大小,本实施例中耳塞套21为硅胶材质;筒状连接环22为塑胶件,其前端固连耳塞套21的后端,筒状连接环22的后端固连耳壳10的前端,即筒状连接环22将耳塞套21的后端固连在耳壳10的前端上;耳塞套调节臂23也为塑胶件,固连于耳塞套21;耳壳10上设有用于驱动耳塞套调节臂23前后直线运动的调节机构30,以带动耳塞套21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当调节机构30驱动耳塞套调节臂23前后直线运动时,耳塞套调节臂23固连于耳塞套21则带动耳塞套21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由于耳塞套21的后端与耳壳10固定连接,则当耳塞套21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时使得耳塞套21可伸长或压缩,即耳塞套21的大小可变,从而达到可以适合不同耳廓大小用户佩戴的目的;且本实施例中,耳塞套21调节时无需拆卸,通过耳塞套21的伸缩改变其大小,则每个耳壳10只需配置一个耳塞套21即可,不易丢失。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调节机构30包括设置在耳壳10内的PCB板31、设置在PCB板31上的锅仔片(DOME)32、与PCB板31电连接的马达33、安装在马达33输出轴上的齿轮34和设置在耳壳10上用于触压锅仔片32的弹性按键35,耳塞套调节臂23上设有与齿轮34啮合的齿牙部24,齿牙部24包含由前至后依次排列的多个齿牙。需要调节耳塞套21时,可以手动按压弹性按键35,触发锅仔片32,锅仔片32给PCB板31一个电信号,PCB板31收到信号后控制马达33开始转动,之后通过齿轮34与齿牙部24的啮合带动耳塞套调节臂23前后直线运动,进而带动耳塞套21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当向后(即向耳壳10所在侧)运动时,导致耳塞套21变形收缩,尺寸变小,当向前(即远离耳壳10所在侧)运动时,导致耳塞套21变形伸长,尺寸变大。采用本实施例调节机构30可以实现耳塞套21的电动调节,方便操作,同时,通过程序控制,可实现耳塞套21的多档调节,比如当按一下弹性按键35时,耳塞套21为最小尺寸状态,当连续按两下弹性按键35时,耳塞套21为中等大小状态,当连续按三下弹性按键35时,耳塞套21为最大尺寸状态。当然,耳塞套的前后直线运动,除上述马达驱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齿牙部啮合实现耳塞套调节臂直线运动外,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即通过马达输出轴上安装丝杠,在耳塞套调节臂上固设有与丝杠配合的丝杠螺母,且耳塞套调节臂和耳壳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滑块机构。同样,当需要调节耳塞套时,可以手动按压弹性按键,触发锅仔片,锅仔片给PCB板一个电信号,PCB板收到信号后控制马达开始转动,马达带动丝杠转动,之后通过丝杠螺母带动耳塞套调节臂前后直线运动,以带动耳塞套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导轨滑块机构的作用在于对耳塞套调节臂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使其仅能随丝杠螺母前后直线运动。对于耳塞套调节臂23与耳塞套21的固定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耳塞套21的前端具有出音孔25,耳塞套调节臂23位于耳塞套21的内部,且耳塞套调节臂23的前端具有与出音孔25相适配环形连接部26,环形连接部26插设在出音孔25内与耳塞套21固连,具体的固连方式可采用双色注塑或者点胶的方式。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耳塞套21、筒状连接环22及耳塞套调节臂23通过双色注塑为一体,相比点胶连接环保且连接可靠。进一步地,为提高连接可靠性,如图5所示,筒状连接环22的前端具有凸缘27,耳塞套21的后端内表面上对应设有凹槽28,凸缘27嵌于凹槽28内,则当筒状连接环22与耳塞套21双色注塑成型后,凸缘27嵌于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壳和耳塞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部包括耳塞套、筒状连接环及耳塞套调节臂,所述耳塞套为可变形的软胶材质,所述筒状连接环的前端固连所述耳塞套的后端,所述筒状连接环的后端固连所述耳壳的前端,所述耳塞套调节臂固连于所述耳塞套;所述耳壳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耳塞套调节臂前后直线运动的调节机构,以带动所述耳塞套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壳和耳塞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部包括耳塞套、筒状连接环及耳塞套调节臂,所述耳塞套为可变形的软胶材质,所述筒状连接环的前端固连所述耳塞套的后端,所述筒状连接环的后端固连所述耳壳的前端,所述耳塞套调节臂固连于所述耳塞套;所述耳壳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耳塞套调节臂前后直线运动的调节机构,以带动所述耳塞套的前部前后直线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耳壳内的PCB板、设置在PCB板上的锅仔片、与PCB板电连接的马达、安装在马达输出轴上的齿轮和设置在所述耳壳上用于触压锅仔片的弹性按键,所述耳塞套调节臂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牙部,所述齿牙部包含由前至后依次排列的多个齿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壳内的PCB板、设置在PCB板上的锅仔片、与PCB板电连接的马达、安装在马达输出轴上的丝杠和设置在所述耳壳上用于触压锅仔片的弹性按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彬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