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489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包括暴露试验场场地,所述暴露试验场场地通过便道分割出普通混凝土全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第一预留区、第二预留区、普通混凝土全埋区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所述通混凝土全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普通混凝土全埋区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内放置有相应的混凝土试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测试容量大,监测年限长,监测环境指标全面,为试验检测提供最准确的环境数据,通过长期检测,可得到测试的四种混凝土在极旱荒漠区最真实的耐久性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检测
,具体是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等材料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常出现正常服役期内失效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复杂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下降,而人们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机理认识不足。我国西部地区环境特殊,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代表的极旱荒漠环境区分布广,侵蚀劣化因素复杂,混凝土结构,尤其是铁路公路等建设的混凝土结构,受环境影响大,混凝土等材料劣化失效问题较严重。目前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主要依赖于室内耐久性试验数据,是在试验室条件下,模拟自然状态下的单一变量,无法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干湿循环、冷热交替等复杂条件,较难得到可靠的耐久性数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包括暴露试验场场地,所述暴露试验场场地通过便道分割出普通混凝土全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第一预留区、第二预留区、普通混凝土全埋区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所述通混凝土全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普通混凝土全埋区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内放置有相应的混凝土试块,所述第一预留区和第二预留区内分别设置有气象站和传感器组,利用气象站和传感器组对现实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所述暴露试验场场地内设置有无线传输装置,无线传输装置无线连接云平台装置,云平台装置无线连接客户终端,无线传输装置及云平台装置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和可视化处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全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普通混凝土全埋区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内的得混凝土试块各按特定的间距放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无线传输装置通过GPRS或G网络无线连接云平台装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客户终端为电脑、平板或手机中的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测试容量大,监测年限长,监测环境指标全面,为试验检测提供最准确的环境数据,通过长期检测,可得到测试的四种混凝土在极旱荒漠区最真实的耐久性数据。附图说明图1为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暴露试验场布局图。图2为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暴露试验场平面布局图。图中:暴露试验场场地1、气象站2、传感器组3、无线传输装置4、云平台装置5、客户终端6、普通混凝土全暴露区7、混凝土试块8、便道9、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10、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11、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12、第一预留区13、第二预留区14、普通混凝土全埋区15、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包括暴露试验场场地1,所述暴露试验场场地1通过便道9分割出普通混凝土全暴露区7、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10、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11、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12、第一预留区13、第二预留区14、普通混凝土全埋区15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16,所述通混凝土全暴露区7、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10、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11、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12、普通混凝土全埋区15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16内放置有相应的混凝土试块8,所述混凝土全暴露区7、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10、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11、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12、普通混凝土全埋区15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16内的得混凝土试块8各按特定的间距放置,所述第一预留区13和第二预留区14内分别设置有气象站2和传感器组3,利用气象站2和传感器组3对现实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所述暴露试验场场地1内设置有无线传输装置4,无线传输装置4通过GPRS或4G网络无线连接云平台装置5,云平台装置5无线连接客户终端6,所述客户终端6为电脑、平板或手机中的一种,无线传输装置及云平台装置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和可视化处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涉及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本系统使用时,在暴露试验场内放置可测试30年的水泥混凝土试件进行现实环境下的劣化,每年取样测试,记录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混凝土抗水渗透、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弯拉强度、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混凝土抗压、混凝土抗冻、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等)的变化;利用气象站2和传感器组3对现实环境(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风速、风向、辐射、降雨量、降雪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盐分、水位、水势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并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及云平台装置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和可视化处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包括暴露试验场场地(1),其特征在于,所述暴露试验场场地(1)通过便道(9)分割出普通混凝土全暴露区(7)、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10)、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11)、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12)、第一预留区(13)、第二预留区(14)、普通混凝土全埋区(15)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16),所述通混凝土全暴露区(7)、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10)、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11)、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12)、普通混凝土全埋区(15)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16)内放置有相应的混凝土试块(8),所述第一预留区(13)和第二预留区(14)内分别设置有气象站(2)和传感器组(3),利用气象站(2)和传感器组(3)对现实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所述暴露试验场场地(1)内设置有无线传输装置(4),无线传输装置(4)无线连接云平台装置(5),云平台装置(5)无线连接客户终端(6),无线传输装置及云平台装置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和可视化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旱荒漠区暴露场建设及路用材料耐久性研究系统,包括暴露试验场场地(1),其特征在于,所述暴露试验场场地(1)通过便道(9)分割出普通混凝土全暴露区(7)、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10)、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11)、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12)、第一预留区(13)、第二预留区(14)、普通混凝土全埋区(15)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16),所述通混凝土全暴露区(7)、高性能混凝土全暴露区(10)、高性能混凝土半暴露区(11)、高性能混凝土全埋区(12)、普通混凝土全埋区(15)和普通混凝土半暴露区(16)内放置有相应的混凝土试块(8),所述第一预留区(13)和第二预留区(14)内分别设置有气象站(2)和传感器组(3),利用气象站(2)和传感器组(3)对现实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所述暴露试验场场地(1)内设置有无线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军张晓军张全红栾纪昊宋尚霖张鹏举张斌高宏刚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恒路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恒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