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294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包括车架和前叉,其中,所述前叉包括立管和两支管,所述两支管的一端与立管连接,另一端与前轮横轴连接,所述支管与立管的连接端设置为圆弧形;所述车架包括上管、中管、后上叉和后下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叉与后下叉通过后叉片连接在一起;立管,包含一管体和位于管体两端的第一、二螺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管体为碳纤维管;该第一、二螺座结构体为铝质的螺座结构体;在该立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的管体与第一、二螺座结构体连成一体的内覆层与外覆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轻自行车的重量,使得自行车能适用多种用户和场合,还可使得自行车更为美观大方。

A Light Weight Intelligent Bicy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ighter weight intelligent bicycle, including a frame and a front fork, in which the front fork includes a riser and two pipes, one end of the two pipes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ser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wheel transverse axle, and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branch pipe and the riser is arranged in a circular arc; the frame includes an upper pipe, a middle pipe, a rear upper fork and a rear lower fork, and the rear upper fork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ar upper fork. The riser consists of a tube body and a first and second screw structure at both ends of the tube body, characterized by: the tube body is a carbon fiber tube; the first and second screw structure body is an aluminium screw structure; the inner and outer parts of the ris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inner layer and an outer layer connecting the said tube body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screw structures.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bicycle, make the bicycle suitable for various users and occasions, and make the bicycle more beautiful and genero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自行车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
技术介绍
智能自行车是常用的交通和运动工具,其包括车架和前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行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要求智能自行车重量较轻、外形美观等。特别是一些表演用的智能自行车,其对重量的要求更高。但现有的一些智能自行车,其前叉等部件的重量较重,导致难以满足用户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旨在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自行车重量较重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包括车架和前叉,所述前叉包括立管和两支管,所述两支管的一端与立管连接,另一端与前轮横轴连接,所述支管与立管的连接端设置为圆弧形;立管,包含一管体和位于管体两端的第一、二螺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管体为碳纤维管;该第一、二螺座结构体、为铝质的螺座结构体;在该立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的管体与第一、二螺座结构体连成一体的内覆层与外覆层。优选地,所述支管由与立管连接的一端向与前轮横轴连接的一端逐渐变小;所述支管与前轮横轴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片,通过该连接片与前轮横轴连接;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通孔;内侧圆弧的半径为80~100mm;所述车架包括上管、中管、后上叉和后下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叉与后下叉通过后叉片连接在一起,所述后叉片呈三角形设置,其设有与后轮横轴相适配的叉口,所述后叉片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后上叉和后下叉基本相切;所述后上叉通过焊接搭设在所述上管和中管上;所述后上叉靠近所述中管的一端设置有内凹圆弧。本专利技术中的智能自行车,前叉的支管与立管的连接端设置为弧形,因此减轻了前叉的重量,使得智能自行车能适用多种用户和场合。另外,支管由与立管连接的一端向与前轮横轴连接的一端逐渐变小,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并且使得前叉更为美观大方。车架的后叉片的两条边与所述后上叉和后下叉分别相切,因此后叉片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使得智能自行车能适用多种用户和场合。另外,后上叉通过焊接搭设在所述上管和中管上,使得车架更为美观大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的前叉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的前叉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的车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的车架中后上叉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智能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前轮和后轮等,可以是运动或表演用的智能自行车,也可以是骑行用的智能自行车。参照图1和图2,提出本专利技术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中前叉一实施例。自行车前叉包括立管10和两支管20,所述两支管20的一端与立管10连接,另一端与前轮横轴(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支管20与立管10的连接端21设置为圆弧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管20与立管10可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其连接端21可在焊接前通过模具折弯成型。当然,此处所述的圆弧形并不一定指严格意义上的圆弧形,其也可以呈非规则弧形设置,只要相对直角可减轻重量即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端21处,内侧圆弧最小的半径为80~100mm。内侧圆弧指的是与前轮相对的小圆弧。进一步的,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支管20由与立管10连接的一端向与前轮横轴连接的一端逐渐变小。即,支管20的管身具有锥度,该锥度从连接端21由大到小向对端过渡,相对直管而言,本实施例能进一步减轻前叉的重量,并且使得前叉更为美观大方。由于连接端21是大端,不影响支管20与立管10的连接强度,因此这种方案是可行的。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管20与前轮横轴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片22,通过该连接片22与前轮横轴连接。具体的,连接片22上设置有开叉口23,该开叉口23与前轮横轴适配,可供前轮横轴插入。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片22上设置有通孔23。该通孔2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减轻前叉的重量。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自行车前叉的支管20与立管10的连接端21设置为弧形,因此减轻了前叉的重量,使得自行车能适用多种用户和场合。另外,支管20由与立管21连接的一端向与前轮横轴连接的一端逐渐变小,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并且使得前叉更为美观大方。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自行车的车架包括上管30、中管40、后上叉50和后下叉60。后上叉50与后下叉60通过后叉片70连接在一起。所述后叉片70呈三角形设置,其设有与后轮横轴相适配的叉口71,所述后叉片70的两条边72、73分别与所述后上叉50和后下叉60基本相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后叉片70的两条边72、73分别与所述后上叉50和后下叉60基本相切,因此后叉片70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使得自行车能适用多种用户和场合。参照图3所示,所述后上叉50通过焊接搭设在所述上管30和中管40上。由于后上叉50通过焊接搭设在所述上管30和中管40上,使得整个车架外形简洁,更为美观大方。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后上叉50靠近所述中管40的一端设置有内凹圆弧51。该内凹圆弧51可通过模具折弯成型。由于设置有内凹圆弧51,后上叉50与前三角之间呈流线型,外形更为美观大方。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包括车架和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包括立管(10)和两支管(20),所述两支管(20)的一端与立管(10)连接,另一端与前轮横轴连接,所述支管(20)与立管(10)的连接端(21)设置为圆弧形;立管(10),包含一管体(1)和位于管体(1)两端的第一、二螺座结构体(2)、(3a),其特征在于:该管体(1)为碳纤维管;该第一、二螺座结构体(2)、(3a)为铝质的螺座结构体;在该立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的管体(1)与第一、二螺座结构体(2)、(3a)连成一体的内覆层(8b)与外覆层(8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量较轻的智能自行车,包括车架和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包括立管(10)和两支管(20),所述两支管(20)的一端与立管(10)连接,另一端与前轮横轴连接,所述支管(20)与立管(10)的连接端(21)设置为圆弧形;立管(10),包含一管体(1)和位于管体(1)两端的第一、二螺座结构体(2)、(3a),其特征在于:该管体(1)为碳纤维管;该第一、二螺座结构体(2)、(3a)为铝质的螺座结构体;在该立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的管体(1)与第一、二螺座结构体(2)、(3a)连成一体的内覆层(8b)与外覆层(8a)。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彩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