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系统及电动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667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系统及电动车。该电池模组系统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第三电池模组、电池管理装置、电源切断装置和液冷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均为空腔,所述第一壳体扣合于所述第二壳体以形成容置空间,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第三电池模组、电池管理装置、电源切断装置和液冷组件分区域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电池模组系统及电动车结构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紧凑,在保证了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整个电池模组系统的体积最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系统及电动车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模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系统及电动车。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系统是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系统的电稳定和机械稳定直接关系到纯电动车电机的使用性能、续航能力和安全运行等。目前,由于电动车的行驶距离需求的增加,对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现有的动力电池系统大多结构尺寸较大且空间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系统及电动车,在保证能量密度的前提下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系统,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第三电池模组、电池管理装置、电源切断装置和液冷组件;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均为空腔,所述第一壳体扣合于所述第二壳体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空腔形成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空腔形成电池管理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空腔形成电源切断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容置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电源切断装置容置于所述电源切断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和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容置空间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电源管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的位置,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和所述电源切断装置容置空间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电源切断装置位于所述第三电池模组远离所述底壁的位置;所述液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液冷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连通;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均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均与所述电源切断装置电性连接。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系统还包括维修开关,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维修开关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固定连接,所述维修开关远离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的部分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维修开关与所述电源切断装置电性连接。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系统还包括通气阀,所述通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靠近所述维修开关的位置。可选地,所述液冷组件包括进水总管路、出水总管路、第一进水管路、第一出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和第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总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连通,所述出水总管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包括第一进水接口和第一出水接口,所述第一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一出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包括第二进水接口和第二出水接口,所述第二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二出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包括第三进水接口和第三出水接口,所述第三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三出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一出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二进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二出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三进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三出水接口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设置有第一加强钣金、第二加强钣金和第一固定角铁;所述第一加强钣金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加强钣金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固定角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一固定角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设置有第二固定角铁和第一侧边固定角铁;所述第二固定角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二固定角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边固定角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五侧面,所述第一侧边固定角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三电池模组设置有第三固定角铁和第二侧边固定角铁;所述第三固定角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池模组的第六侧面,所述第三固定角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边固定角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池模组的第七侧面,所述第二侧边固定角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均设置有多个电芯,其中,所述电芯为单体三元圆柱21700电芯。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电池模组系统。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系统及电动车,通过将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和第三电池模组进行模块化设计,分区域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结构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紧凑,在保证了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整个电池模组系统的体积最小化。进一步地,采用单体三元圆柱21700电芯能够使能量密度最大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系统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二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电池模组系统;1-第一壳体;11-第一凸起部;12-第二凸起部;13-第三凸起部;14-通孔;15-通气阀;2-第二壳体;3-第一电池模组;31-第一进水接口;32-第一出水接口;33-第一加强钣金;35-第一固定角铁;4-第二电池模组;41-第二进水接口;42-第二出水接口;43-第二固定角铁;44-第一侧边固定角铁;5-第三电池模组;6-电池管理装置;7-电源切断装置;8-液冷组件;81-进水总管路;82-出水总管路;83-第一进水管路;84-第一出水管路;85-第二进水管路;86-第二出水管路;9-维修开关。具体实施方式动力电池系统是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系统的电稳定和机械稳定直接关系到纯电动车电机的使用性能、续航能力和安全运行等。目前,由于电动车的行驶距离需求的增加,对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利技术人经调查发现,为了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现有的动力电池系统大多结构尺寸较大且空间利用率不高。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专利技术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专利技术人在本技术过程中对本技术做出的贡献。基于上述研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第三电池模组、电池管理装置、电源切断装置和液冷组件;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均为空腔,所述第一壳体扣合于所述第二壳体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空腔形成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空腔形成电池管理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空腔形成电源切断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容置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电源切断装置容置于所述电源切断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和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容置空间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电源管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的位置,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和所述电源切断装置容置空间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电源切断装置位于所述第三电池模组远离所述底壁的位置;所述液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液冷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连通;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均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均与所述电源切断装置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第三电池模组、电池管理装置、电源切断装置和液冷组件;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均为空腔,所述第一壳体扣合于所述第二壳体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空腔形成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空腔形成电池管理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空腔形成电源切断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容置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电源切断装置容置于所述电源切断装置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和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容置空间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电源管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的位置,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容置空间和所述电源切断装置容置空间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电源切断装置位于所述第三电池模组远离所述底壁的位置;所述液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液冷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连通;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均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均与所述电源切断装置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系统还包括维修开关,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维修开关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固定连接,所述维修开关远离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的部分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维修开关与所述电源切断装置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系统还包括通气阀,所述通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靠近所述维修开关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组件包括进水总管路、出水总管路、第一进水管路、第一出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和第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总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连通,所述出水总管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磊罗凯帆李德连袁承超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