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放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524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下方连接放油接头,所述放油接头包括连接在油底壳上的接头外壳,所述接头外壳内设有油管连接管,所述油管连接管可沿轴向相对所述接头外壳移动,所述油管连接管的一端为伸入所述油底壳内部的内侧端,另一端为连接油管的油管接头端,在所述内侧端一侧设有可随其移动伸出或是隐藏至所述接头外壳内的放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发动机放油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布置,有利于发动机在机舱的布置,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机舱的布置空间,整机的布置更加紧凑,提升空间利用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放油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
,更具体地说,涉及发动机放油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活塞发动机为了方便后期更换机油,常在油底壳最低点位置设置一个放油螺塞,同时,发动机下方一般不会布置其他零部件,否则会影响更换机油的可操作性。采用放油螺塞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动机的装机布置空间利用率,不能有效利用机舱空间。在需要更换机油的时候,拧下放油螺塞,即可放出废弃机油。采用放油螺塞这种更换机油的方式,成本较低,更换方便快捷,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动机的布置,影响了整机的紧凑型,不能有效利用机舱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安装布置,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发动机放油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发动机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下方连接放油接头,所述放油接头包括连接在油底壳上的接头外壳,所述接头外壳内设有油管连接管,所述油管连接管可沿轴向相对所述接头外壳移动,所述油管连接管的一端为伸入所述油底壳内部的内侧端,另一端为连接油管的油管接头端,在所述内侧端一侧设有可随其移动伸出或是隐藏至所述接头外壳内的放油孔。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所述油管连接管与所述接头外壳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油管连接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弹簧护壳,所述回位弹簧支撑放置在所述弹簧护壳的腔体内。所述接头外壳外侧端设有支撑所述回位弹簧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置于所述接头外壳和所述弹簧护壳之间的第一密封圈。所述弹簧护壳内壁面上设有限制所述油管连接管与所述接头外壳相对移动位置的限位卡簧。所述油管连接管的内侧端设有凸缘端盖,所述凸缘端盖上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接头外壳包括连接在油底壳上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内侧为插接段,所述第二密封圈置于所述凸缘端盖与插接段端部之间。所述连接段外壁面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段外侧设有便于安装的安装段。所述安装段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安装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设有凸出的限位凸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放油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布置,提升空间利用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放油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放油结构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放油结构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油管连接管,11、油管接头端,12、弹簧护壳,13、凸缘端盖,14、放油孔,2、接头外壳,21、插接段,22、连接段、23、安装段,3、回位弹簧,4、第一密封圈,5、限位卡簧,6、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这种发动机放油结构,如图1、2、3所示,在油底壳下方连接放油接头,放油接头包括连接在油底壳上的接头外壳2,接头外壳2内设有油管连接管1,油管连接管1可沿轴向相对接头外壳2移动,油管连接管2的一端为伸入油底壳内部的内侧端,另一端为连接油管的油管接头端11,在内侧端一侧设有可随其移动伸出或是隐藏至接头外壳2内的放油孔14。使用时,将油管连接在油管接头端11,向内侧压所述油管连接管1,油管连接管1的内侧端向内移动漏出放油孔14,油底壳内的油即可由放油孔14经油管连接管1和油管排出,无需拆卸,实现方便快捷的排出废气机油。本专利技术中,如图1中所示,油管连接管1与接头外壳2之间设有回位弹簧3。回位弹簧3的作用保证在松开手时,油管连接管1可在回位弹簧3的作用下自动回位,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本专利技术中,如图1中所示,油管连接管1的外侧壁上设有弹簧护壳12,回位弹簧3支撑放置在弹簧护壳12的腔体内。接头外壳2外侧端设有支撑回位弹簧3的支撑台,回位弹簧3置于弹簧护壳内,一端与弹簧护壳的端面相对,另一端支撑在支撑台上。此种结构设置安全,美观且便于使用。使用时,安装油管至油管接头端11,同时向内侧压油管连接管1,油管连接管1的内侧端向内移动漏出放油孔14,油底壳内的油即可由放油孔14经油管连接管1和油管排出,如图3所示,即发动机放油结构开启状态;放油时,油管连接管1受力向内侧移动,回位弹簧3压缩,产生弹力,当外侧压力取消时,油管连接管1在回位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回位至初始位置,如图2中所示,发动机放油结构关闭状态。本专利技术中,支撑台上设有置于接头外壳2和弹簧护壳12之间的第一密封圈4。油管连接管1的内侧端设有凸缘端盖12,凸缘端盖12上设有第二密封圈6。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6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放油接头漏油渗油的情况。本专利技术中,弹簧护壳12内壁面上设有限制油管连接管1与接头外壳2相对移动位置的限位卡簧5。操作时,本实施例发动机放油结构,向内侧按压至弹簧护壳12与安装段23接触,此移动位置保证放油孔14漏出,以实现排油;回位时,限位卡簧5与支撑台接触卡接实现完全回位。本专利技术中,接头外壳2包括连接在油底壳上的连接段22,连接段22内侧为插接段21,第二密封圈6置于凸缘端盖13与插接段21端部之间,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连接段22外壁面上设有螺纹结构,通过螺纹连接在油底壳上。连接段22外侧设有便于安装的安装段23。优选的,安装段23为多边形结构,可采用六边形,便于安装使用,安装段23与连接段22之间设有凸出的限位凸台,作为安装基准,保证安装到位。本专利技术中,放油接头使用时,当发动机需要更换机油的时候,外接一根油管接到放油接头的外侧(即图1所示的右侧),往左侧顶压油管连接管1,回位弹簧3在压力的作用下收缩,油管连接管1相对接头外壳2往左移动,漏出油管连接管1上的放油孔14,即可开始放油。在正常工作情况下,非放油状态下,放油接头的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在回位弹簧3的作用下,油管连接管1受到一个向右的作用力,端部在第二密封圈6的密封作用下,防止油底壳内的机油泄露。当需要更换机油的时候,如图3所示,外接一根油管,在外力的作用下,油管连接管1向左移动,漏出放油孔(7),实现放油功能。抽走放油管,油管连接管1在回位弹簧3的作用力下复位,放油接头关闭,放油结束。放油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缸体上,连接方便快捷。放油接头的油管接头端11在非换油期间安装一个堵帽,防止异物、杂质进入,使用时拔掉堵帽连接上油管即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放油结构,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可使得机舱布置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在更换机油的时候不需要拆下,只需要外接一根油管接上接头上,顶开油管连接管1上放油阀门,即可实现放油,放油完毕,抽走外接油管,放油接头在内部回位弹簧3的作用力下自动关闭。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放油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布置,有利于发动机在机舱的布置,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机舱的布置空间,整机的布置更加紧凑,提升空间利用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动机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下方连接放油接头,所述放油接头包括连接在油底壳上的接头外壳,所述接头外壳内设有油管连接管,所述油管连接管可沿轴向相对所述接头外壳移动,所述油管连接管的一端为伸入所述油底壳内部的内侧端,另一端为连接油管的油管接头端,在所述内侧端一侧设有可随其移动伸出或是隐藏至所述接头外壳内的放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下方连接放油接头,所述放油接头包括连接在油底壳上的接头外壳,所述接头外壳内设有油管连接管,所述油管连接管可沿轴向相对所述接头外壳移动,所述油管连接管的一端为伸入所述油底壳内部的内侧端,另一端为连接油管的油管接头端,在所述内侧端一侧设有可随其移动伸出或是隐藏至所述接头外壳内的放油孔。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连接管与所述接头外壳之间设有回位弹簧。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连接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弹簧护壳,所述回位弹簧支撑放置在所述弹簧护壳的腔体内。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外壳外侧端设有支撑所述回位弹簧的支撑台。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骏华郑君胡崇波卞少春周昊侯尊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钻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