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5364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沉井本体、清水储存设备和沉淀设备,沉井本体内部设有泥浆泵,泥浆泵通过管路联通沉淀设备,沉淀设备内部包括沉淀层和上浮层,上浮层通过管路与清水储存设备联通,清水储存设备内部设有水泵,水泵通过管路与沉井本体联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沉井出土过程中,取消了传统的干式出土方式,采用湿法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不使用大型挖掘机械,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及能源消耗,且有效避免了扬尘及噪声污染,资金投入少。同时改善了单纯依靠人工挖掘的方式,省时省力,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及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沉井在工业建筑、市政工程以及特定的建设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养护成型的结构。现有的陆地施工常见的沉井出土方式为干式出土,即降水后对井内土方采用机械挖掘或局部人工挖掘的方式,采用吊装机具倒运至井外。此方法虽然具备传统工艺的成熟、稳妥,但在施工过程中机械使用率过高,费用消耗过大,扬尘及噪声污染严重,在出土吊装倒运过程中极易产生土方掉落等危险事故,造成机械的损伤,同时对施工人员存在安全隐患。但是,若在沉井过程中采用冲渣式出土的施工方法,能够完全克服以上缺点,极大减少机械费用的支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同时纯电力施工更加环保节能,带水作业无扬尘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尤其是减少机械使用频率、安全稳定,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的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包括沉井本体、清水储存设备和沉淀设备,所述沉井本体内部设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泵通过管路联通所述沉淀设备,所述沉淀设备内部包括沉淀层和上浮层,所述上浮层通过管路与所述清水储存设备联通,所述清水储存设备内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沉井本体联通。进一步的,所述沉井本体顶部设有操作平台。进一步的,所述沉井本体内部设有工字钢或C型钢,所述操作平台置于所述工字钢或所述C型钢上。进一步的,所述沉井本体边缘处设有水枪。进一步的,所述水枪数量为多个,所述水枪数量为偶数。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沉井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清水储存设备和沉淀设备,在所述沉井本体内部安装泥浆泵,在所述清水储存设备内部安装水泵,通过管路将所述泥浆泵与所述沉淀设备联通,将所述沉淀设备与所述清水储存设备联通,将所述水泵与所述沉井本体联通;S2.操作人员引入清水储存设备的水对所述沉井本体进行冲刷,使所述沉井本体内部的土体形成泥浆,所述泥浆被所述泥浆泵抽出,所述泥浆通过管路流入所述沉淀设备;S3.所述泥浆进入所述沉淀设备沉淀后,所述沉淀设备上层的清水回流至所述清水储存设备。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还包括下述步骤,S11.将所述泥浆泵固定在浮筒中央,使用吊车将所述泥浆泵吊运至所述沉井本体内正中央低洼处;S12.在所述沉井本体的井壁制作过程中,预埋工字钢或C型钢,在所述工字钢或所述C型钢上方搭建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方铺设跳板;S13.在所述沉井本体边缘处安装高压水枪,将所述高压水枪吊运至井筒内部,安排多名操作人员分区进行冲渣作业,将控制箱安置于所述沉井本体内四周;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S21.所述沉井本体下沉过程中,需由测量人员定时观测所述沉井本体的井壁倾斜情况;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S4,S4.所述沉井本体下沉到接近底标高时,在所述沉井本体的底梁下方砌筑砖垛。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S5,S5.对所述沉井本体进行封底。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沉井出土过程中,取消了传统的干式出土方式,采用湿法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不使用大型挖掘机械,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及能源消耗,且有效避免了扬尘及噪声污染,资金投入少。同时改善了单纯依靠人工挖掘的方式,省时省力,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2、本专利技术在井壁制作过程中,预埋工字钢或C型钢,方便在后续的沉井出土过程中搭设操作平台,以保证后续出土操作平台的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采用大功率泥浆泵,将泥浆抽至井外的沉淀设备,减小了安全隐患,且经沉淀后的水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4、本专利技术可根据沉井直径大小及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使用水枪数量,对称冲刷下沉。冲渣过程为连续作业,冲渣后的井底泥浆润滑,沉井效率更高。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业人员及专业设备重点进行标高及垂直度的检测,可有效防止沉井倾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操作平台搭设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操作平台与泥浆泵的位置示意图图中:1、管路2、水枪3、水泵4、清水储存设备5、浮筒6、泥浆泵7、沉井本体8、沉淀设备81、上浮层82、沉淀层9、操作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包括沉井本体7、清水储存设备4和沉淀设备8。沉井本体7内部设有泥浆泵6,泥浆泵6通过管路1联通沉淀设备8,沉淀设备8内部包括沉淀层82和上浮层81,上浮层81通过管路与清水储存设备4联通,清水储存设备4内部设有水泵3,水泵3通过管路与沉井本体8联通。如图2所示,沉井本体7顶部设有操作平台9,操作平台9上方设有跳板,方便操作人员施工。沉井本体7内部设有工字钢或C型钢,操作平台9置于工字钢或C型钢上。沉井本体7边缘处设有水枪2,水枪2为冲渣高压水枪,水枪2数量为多个,水枪2数量为偶数,水枪2将所述沉井本体7分为多个工作区域。图2所示的水枪2数量为四把,将沉井本体7分为四个工作区,可安排四名操作人员在各自工作区对称冲渣作业,施工效率高,且可有效避免沉井本体7的井壁在下沉过程中,造成大角度倾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沉井本体7两侧分别设置清水储存设备4和沉淀设备8,在沉井本体7内部安装泥浆泵6,在清水储存设备4内部安装水泵3,通过管路1将泥浆泵6与沉淀设备8联通,将沉淀设备8与清水储存设备4联通,将水泵3与沉井本体7联通;S11.将泥浆泵6固定在浮筒5中央,使用吊车将泥浆泵6吊运至沉井本体7内正中央低洼处;S12.在沉井本体7的井壁制作过程中,预埋工字钢或C型钢,在工字钢或C型钢上方搭建操作平台9,操作平台9上方铺设跳板;S13.在沉井本体7边缘处安装水枪2,将水枪2吊运至沉井本体7井筒内部,安排多名操作人员分区进行冲渣作业,将控制箱安置于沉井本体7四周;S2.操作人员引入清水储存设备4的水对沉井本体7进行冲刷,使沉井本体7内部的土体形成泥浆,泥浆被泥浆泵6抽出,泥浆通过管路1流入沉淀设备8;S21.沉井本体7下沉过程中,需由测量人员定时观测沉井本体7的井壁倾斜情况;S3.泥浆进入沉淀设备8沉淀后,沉淀设备8上层的清水回流至清水储存设备4。S4.沉井本体7下沉到接近底标高时,在沉井本体7的底梁下方砌筑砖垛。S5.对沉井本体7进行封底。为使技术特点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直径为14.4m,深度为20m的旋流井的施工方案作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沉井本体7即为直径为14.4m,深度为20m的旋流井;清水储存设备4即为清水池;沉淀设备8即为泥浆沉淀池;水枪2选用冲渣高压水枪;泥浆泵6选用大功率泥浆泵。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搭设旋流井内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可利用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固定于旋流井井壁预埋的工字钢或者C型钢上。如图2所示。2、安装冲渣高压水枪,清水池下放入水泵,并准备充足管路,连接清水池至旋流井,在旋流井附近制作降水井,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包括沉井本体、清水储存设备和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本体内部设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泵通过管路联通所述沉淀设备,所述沉淀设备内部包括沉淀层和上浮层,所述上浮层通过管路与所述清水储存设备联通,所述清水储存设备内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沉井本体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包括沉井本体、清水储存设备和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本体内部设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泵通过管路联通所述沉淀设备,所述沉淀设备内部包括沉淀层和上浮层,所述上浮层通过管路与所述清水储存设备联通,所述清水储存设备内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沉井本体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本体顶部设有操作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本体内部设有工字钢或C型钢,所述操作平台置于所述工字钢或所述C型钢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本体边缘处设有水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枪数量为多个,所述水枪数量为偶数。6.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沉井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清水储存设备和沉淀设备,在所述沉井本体内部安装泥浆泵,在所述清水储存设备内部安装水泵,通过管路将所述泥浆泵与所述沉淀设备联通,将所述沉淀设备与所述清水储存设备联通,将所述水泵与所述沉井本体联通;S2.操作人员引入清水储存设备的水对所述沉井本体进行冲刷,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浩川姜帆张义张志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