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5249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计的配方组成为:130~150份对苯二甲酸、20~40份聚乙烯醇、20~30份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3~7份二氧化钛消光剂、0.3~0.8份缩聚催化剂、偶联剂1~3份、0.3~0.8份热稳定剂和0.3~0.8份受阻酚类抗氧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酯交换法将对苯二甲酸、聚乙烯醇和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进行聚合反应,提高了所述纤维面料的亲水性,所制得的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在人体出汗后,汗液汗汽会被面料吸收从而保证了面料贴肤的一面相对干爽,带给人们舒适的睡眠环境,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酯纤维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来,随着人们户外运动量的增加,人体产生的汗液如果不能迅速通过衣物排出体外,一方面容易导致闷热感,另一方面透过吸湿后的衣物容易造成内衣裤被显现出来而产生一些尴尬局面。所以同时具有吸湿速干性和防透性的功能性纤维面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具有吸汗速干功能的面料,但大多数是在织物后整理过程中加入一些功能材料,或是在基布上进行涂层加工。大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面料的透气性较差;洗涤牢度不好;影响布的着色效果;穿着产生皮肤过敏等。自聚酯纤维问世以来,凭借其良好的强度、优良的抗皱性能、悬垂性能及洗可穿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服装纺织品,经过近几十年的长足发展,PET聚酯纤维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合成聚酯品种。但聚酯纤维与各种天然纤维相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手感发硬、吸湿性差、抗紫外线性能差、易皱、导湿以及速干性差等不足。随着聚酯纤维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针对聚酯纤维的上述不足,以天然纤维的诸多优点为目标,在纤维的服用舒适性方面,从多个方面入手,改善聚酯纤维的服用性能。但目前多限于单功能聚酯及纤维的开发,如抗紫外聚酯纤维,抗静电聚酯纤维等。而对于具有复合功能、高附加值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则还亟需科研人员在多功能复合纤维领域取得突破。公告号为CN0772382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吸湿速干液着色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着色剂、亲水改性剂喂入螺杆挤出机,经螺杆挤出机溶融混合得到色浆,再将色浆与聚酯低聚物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着色聚酯熔体,将后将着色聚酯熔体经异形截面喷丝板纺丝成型,即得到吸湿速干原液着色纤维。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亲水剂与聚酯材料的相容性问题,结合纤维截面的异形化处理,使得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制成的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湿速干型、色泽均匀性和色牢度,具有良好的舒适性。然而,该方法将吸湿速干液与聚酯材料作为纤维原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面料的透气性较差、洗涤牢度不好、影响布的着色效果以及穿着产生皮肤过敏等。因此,亟需开发在一种不需要添加功能材料或是进行涂层加工即具有吸湿速干性复合功能聚酯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的配方组成为:130~150份对苯二甲酸、20~40份聚乙烯醇、20~30份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3~7份二氧化钛消光剂、0.3~0.8份缩聚催化剂、偶联剂1~3份、0.3~0.8份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0.3~0.8份受阻酚类抗氧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采用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作为单体,增加了面料亲水性,在人体出汗后,汗液汗汽会被面料吸收,由于纤维的毛细效应,将汗液导向面料相对应的一面并扩散蒸发,从而保证了面料贴肤的一面相对干爽,带给人们舒适的睡眠环境。其中,所述的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的制备方法为:向温度为80~120℃的反应釜中依次加入1~1.2mol的二元叔胺、0.001~0.002mol的催化剂、1~2mol的乙酸乙酯,然后再反应器中缓慢滴加2mol的卤代醇,恒温反应2~3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乙酸乙酯和未反应单体,得双季铵盐单体粗产品,双季铵盐单体粗产品经乙醚洗涤、真空干燥后即为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优选地,所述缩聚主催化剂为乙二醇锑、二氧化锗、C-94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硬脂酸镁、硬脂酸锉、硬脂酸铝和硬脂酸钾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偶联剂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2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的受阻酚类抗氧剂为Irganox1076,Irganox1010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酯化合成:在通氮气的酯化反应釜中,依次加入130~150份对苯二甲酸、20~40份聚乙烯醇、、20~30份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加入到酯化反应釜中,搅拌溶解后,加热至250℃~265℃反应2~3h,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0.3~0.8份热稳定剂;步骤二、聚合反应:酯化合成反应完成后,向聚合反应釜内加入3~7份二氧化钛消光剂和0.3~0.8份受阻酚类抗氧剂,搅拌均匀后对聚合反应釜内加压,使压力保持在113~196MPa之间,同时使聚合反应釜内温度保持在150℃~300℃之间,再向聚合反应釜内通入0.3~0.8份缩聚主催化剂和1~3份偶联剂,在高压下完成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压力在115~200MPa之间,聚合反应完成后用聚合反应釜对聚合后的聚乙烯进行压缩造粒,得到吸湿速干聚酯切片;步骤三、纺丝工序:使用异形截面喷丝板从而获得异形截面的聚酯纤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酯交换法,将对苯二甲酸、聚乙烯醇和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进行聚合反应,提高了所述纤维面料的亲水性,在人体出汗后,汗液汗汽会被面料吸收,从而保证了面料贴肤的一面相对干爽,带给人们舒适的睡眠环境。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得聚酯切片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将聚酯纺织成三叶或十字异形等异形截面纤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纺丝工序与常规PET聚酯的纺丝工序相同,均包括纺丝、卷绕、拉伸、定型等步骤,但是由于本专利技术所得的聚酯切片熔点与常规PET聚酯相比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纺丝条件进行调节。具体地,所述聚酯切片经熔体过滤器过滤后进入纺丝箱体经十字形截面喷丝板进行纺丝,纺丝温度为280℃、卷绕速度4800m/min,其中,热辊GR1的速度1900m/min,温度为70℃,热辊GR2的速度为4850m/min,温度为1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在人体出汗后,汗液汗汽会被面料吸收,由于纤维的毛细效应,将汗液导向面料相对应的一面并扩散蒸发,从而保证了面料贴肤的一面相对干爽,带给人们舒适的睡眠环境。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酯交换法,将对苯二甲酸、聚乙烯醇和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进行聚合反应,提高了所述纤维面料的亲水性。3、本专利技术所制得的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速干功能,其可纯纺或与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混纺织。该纤维经测试器相关技术指标为:蒸发速率≥0.20g/hr。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是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酯化合成:在通氮气的酯化反应釜中,依次加入13kg份对苯二甲酸、2kg份聚乙烯醇、2kg份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加入到酯化反应釜中,搅拌溶解后,加热至250℃反应2h,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0.03kg份热稳定剂硬脂酸镁;其中,所述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的制备方法为:向温度为80℃的反应釜中依次加入1mol的N,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的配方组成为:130~150份对苯二甲酸、20~40份聚乙烯醇、20~30份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3~7份二氧化钛消光剂、0.3~0.8份缩聚催化剂、偶联剂1~3份、0.3~0.8份热稳定剂和0.3~0.8份受阻酚类抗氧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的配方组成为:130~150份对苯二甲酸、20~40份聚乙烯醇、20~30份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3~7份二氧化钛消光剂、0.3~0.8份缩聚催化剂、偶联剂1~3份、0.3~0.8份热稳定剂和0.3~0.8份受阻酚类抗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的制备方法为:向温度为80~120℃的反应釜中依次加入1~1.2mol的二元叔胺、0.001~0.002mol的催化剂、1~2mol的乙酸乙酯,然后再反应器中缓慢滴加2mol的卤代醇,恒温反应2~3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乙酸乙酯和未反应单体,得双季铵盐单体粗产品,双季铵盐单体粗产品经乙醚洗涤、真空干燥后即为双季铵盐改性二元醇单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缩聚主催化剂为乙二醇锑、二氧化锗、C-94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稳定剂为硬脂酸镁、硬脂酸锉、硬脂酸铝和硬脂酸钾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速干聚酯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2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颜昌楚洪涛魏士朋王东叶丛连曾敬
申请(专利权)人:华祥中国高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