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及其回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235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千斤顶及其回油机构,包括回油阀杆、堵头以及连通腔;所述堵头与第一油腔出油口之间的连通腔内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靠近第一油腔出油通道处,所述第二通道内径大于第一通道;上述位置的连通腔内可移动式地设置有流速调节部,其中流速调节部与第一通道间隙配合;流速调节部上设置有扩展通道,扩展通道沿流速调节部在连通腔内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所述扩展通道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进液端设置于流速调节部上靠近第一油腔出油口通道的端部位置;回油时,随着流速调节部在所在的连通腔内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出液端的位置满足从位于第一通道内到位于第二通道内。利用本装置可以实现慢速回油和调节回油速度,结构简单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千斤顶及其回油机构
本技术涉及千斤顶,特别是一种具有特殊回油结构的液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是指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的小行程内顶开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液压千斤顶是千斤顶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并且液压千斤顶中一般配备有回油机构。现有技术中,上述回油机构一般包括储液腔、回液腔,以及连通在出液腔与回液腔之间的连通腔。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回油机构中设置各种调速机构实现回流液体流速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千斤顶下降速度的控制,尤其是回油机构的慢速回油实现了千斤顶缓慢下降的过程。中国专利201520691311.7公开了一种回油机构,通过在回油机构中的连通腔内设置第一阀杆,所述第一阀杆与连通腔之间为间隙配合,使得油液能够通过间隙缓慢流通,并且在第一阀杆上还设置有第一连通口,通过第一连通口也能够将储液腔和回液腔进行连通,但第一连通口上设置有控制开关,具体通过弹簧、堵头的方式实现,当空载即油压较小时,第一连通口的控制开关打开,回流速度较快,当负载即油压较大时,第一连通口的控制开关闭合,回流速度较慢。并且在第一连通口控制开关闭合的情况下,还能通过调节第一阀杆的进深,使得油液流经间隙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控制流速。中国专利201420177290.2公开了一种慢速回油机构,通过在回油机构的连通腔内设置回油阀杆、钢球阀和销轴,所述回油阀杆与连通腔之间间隙配合提供液体流道,所述销轴可移动得设置于回油阀杆上,且销轴上也设置有液体流道,但销轴上的液体流道的导通与否是由钢球阀的位置不同而决定的,并且钢球阀的位置的变化与千斤顶的负载情况有关。当空载时,钢球阀打开,回油阀杆和销轴上的液体流道都可以供油液流动,流速快,实现快速下降;当负载时,销轴上的液体流道关闭,仅回油阀杆上的液体流道导通,因此流速慢,实现慢速下降。国际申请PCT/CN2015/076874公开了一种回油机构,通过在回油机构的连通腔内设置第一堵珠,并且第一堵珠具有开启位置和封堵位置,随着第一堵珠运动到不同位置使得堵珠与连通腔之间的通道大小发生变化,当开启时,通道较大,流速快,当封堵时,通道为间隙形,流速慢。并且,上述第一堵珠的运动与千斤顶的负载状态有关,具体通过油压与控制第一堵珠开合的弹性部件所能提供的弹力大小进行控制,当空载时,第一堵珠位于开启位置,可快速下降,当负载时,第一堵珠位于封堵位置,可实现慢速下降。上述各种慢速下降结构都是利用不同负载情况下具有不同的液体流动通道的原理实现,而不同的液体流动通道的实现又分为通过堵头/堵珠的开合实现流道数量的改变,或通过堵头/堵珠的位置实现流道大小的改变。上述结构方式中设置的堵头/堵珠以及阀杆/销轴等结构整体以及部件之间的的配合关系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千斤顶及其回油结构,提供一种新的改变液体流道的方案,用于解决现有的千斤顶中回油机构整体以及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回油机构,用于控制将第一油腔中的油液向第二油腔中转移,包括回油阀杆、堵头以及连通腔;所述连通腔提供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之间的通路;所述堵头设置于连通腔内作为控制连通腔导通与否的控制机构;所述堵头与第一油腔出油口之间的连通腔内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靠近第一油腔出油通道处,第二通道靠近堵头处,所述第二通道内径大于第一通道;上述位置的连通腔内可移动式地设置有流速调节部,其中流速调节部与第一通道间隙配合;所述流速调节部上设置有扩展通道,所述扩展通道沿流速调节部在连通腔内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所述扩展通道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设置于流速调节部上靠近第一油腔出油口通道的端部位置;回油时,随着流速调节部在所在的连通腔内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出液端的位置满足从位于第一通道内到位于第二通道内。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流速调节部的外周面整体与第一通道适配,所述扩展通道自流速调节部的外表面向其内部内凹设置。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扩展通道自进液端向出液端方向的流通横截面积相等或由大变小。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扩展通道包括多个,且均匀或不均匀分布于流速调节部上。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扩展通道有一个或有多个,若是多个,则这些扩展通道在流速调节部上互通。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扩展通道有多个,且在流速调节部上互不相通。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扩展通道为分布于流速调节部表面的凹槽。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扩展通道沿径向贯与流速调节部。本技术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千斤顶,其包含上述回油结构。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回油结构以及具有该种回油结构的千斤顶,该回油结构利用在连通腔内设置流速调节部,并且通过流速调节部上设置扩展通道,使得随着流速调节部的移动,液体流道的大小间隙逐渐变大,从而控制回油的快慢,实现千斤顶的慢速回油和改变回油速度的目的。上述结构的回油机构整体结构简单,且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可靠有效。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附图说明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K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油缸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堵头刚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堵头打开一段距离后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流速调节部;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流速调节部;图9为图8的仰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流速调节部;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Z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油缸座1、流速调节部2、第一端部2-1、杆体2-2、第一油腔3、第一油腔出油通道41、第一通道42、第二通道43、第三通道44、第四通道45、第五通道46、堵头5、回油阀杆6、第二油腔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技术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技术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技术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回油机构,用于控制将第一油腔中的油液向第二油腔中转移,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油阀杆、堵头以及连通腔;所述连通腔提供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之间的通路;所述堵头设置于连通腔内作为控制连通腔导通与否的控制机构;所述堵头与第一油腔出油通道之间的连通腔内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靠近第一油腔出油通道处,第二通道靠近堵头处,所述第二通道内径大于第一通道;所述堵头与第一油腔出油通道之间的连通腔内可移动式地设置有流速调节部,其中流速调节部与第一通道间隙配合;所述流速调节部上设置有扩展通道,所述扩展通道沿流速调节部在连通腔内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所述扩展通道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设置于流速调节部上靠近第一油腔出油通道的端部位置;回油时,随着流速调节部在所在的连通腔内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出液端的位置满足从位于第一通道内到位于第二通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回油机构,用于控制将第一油腔中的油液向第二油腔中转移,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油阀杆、堵头以及连通腔;所述连通腔提供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之间的通路;所述堵头设置于连通腔内作为控制连通腔导通与否的控制机构;所述堵头与第一油腔出油通道之间的连通腔内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靠近第一油腔出油通道处,第二通道靠近堵头处,所述第二通道内径大于第一通道;所述堵头与第一油腔出油通道之间的连通腔内可移动式地设置有流速调节部,其中流速调节部与第一通道间隙配合;所述流速调节部上设置有扩展通道,所述扩展通道沿流速调节部在连通腔内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所述扩展通道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设置于流速调节部上靠近第一油腔出油通道的端部位置;回油时,随着流速调节部在所在的连通腔内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出液端的位置满足从位于第一通道内到位于第二通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调节部的外周面整体与第一通道适配,所述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良成陶磊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