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65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包括与装载机连接的斗体,所述斗体内穿设有搅笼轴,位于所述斗体外部的所述搅笼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马达;位于所述斗体内部的所述搅笼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搅笼片支撑和第二搅笼片支撑,所述搅笼轴中间安装有搅笼片中间支撑;所述第一搅笼片支撑与所述搅笼片中间支撑之间连接有第一搅笼片,所述第二搅笼片支撑与所述搅笼片中间支撑之间安装有第二搅笼片,所述第一搅笼片与所述第二搅笼片相对于所述搅笼轴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使搅拌机的搅拌料斗受力均匀,搅拌更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
本技术涉及物料搅拌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
技术介绍
建筑领域时常需要原材料的搅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是固定式混凝土搅拌机,装料需要人工或者专门的单独上料设备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需要单独的动力源,一般都是固定在特定的场地不能随意移动,制约性大。混凝土搅拌完毕需要从搅拌机中转移到运输设备输送到要求场地,这要容易造成混凝土的损耗,整个流程需要多个人配合完成,效率低、成本高。装载机专用混凝土搅拌机是一种装载机铲斗式双液压驱动混凝土搅拌机,利用装载机的装卸功能、运输功能和专用混凝土搅拌机混料搅拌功能综合在一起的一种专用设备,相对于固定式混凝土搅拌机具有诸多优点,能够实现混凝土搅拌自行上料、搅拌、运输、卸料,从而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周转消耗,但是目前的装载机专用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料斗具有受力不均匀,搅拌不充分的缺点,从而影响了其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搅拌机的搅拌料斗受力均匀,搅拌更充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包括与装载机连接的斗体,所述斗体内穿设有搅笼轴,位于所述斗体外部的所述搅笼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马达;位于所述斗体内部的所述搅笼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搅笼片支撑和第二搅笼片支撑,所述搅笼轴中间安装有搅笼片中间支撑;所述第一搅笼片支撑与所述搅笼片中间支撑之间连接有第一搅笼片,所述第二搅笼片支撑与所述搅笼片中间支撑之间安装有第二搅笼片,所述第一搅笼片与所述第二搅笼片相对于所述搅笼轴对称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搅笼片与所述第二搅笼片为中空的螺旋状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搅笼片和所述第二搅笼片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搅拌齿,所述搅拌齿上连接有搅拌翼缘。可选的,所述搅拌翼缘为对边带弧度的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搅拌翼缘的直角短边与所述搅拌齿侧壁连接,所述搅拌翼缘的直角长边与所述第一搅笼片或第二搅笼片的搅拌齿加强板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搅笼片支撑和所述第二搅笼片支撑均为中空的锥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搅笼片支撑和第二搅笼片支撑靠近所述驱动马达的一端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搅笼片支撑和第二搅笼片支撑靠近所述搅拌片中间支撑的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一搅笼片支撑和所述第二搅笼片支撑的侧壁均为内凹的平滑曲面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搅笼片与所述搅笼片中间支撑以及所述第一搅笼片支撑采用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笼片与所述搅笼片中间支撑以及所述第二搅笼片支撑采用螺丝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搅笼片支撑、第二搅笼片支撑和搅笼片中间支撑均通过平键和定位螺丝固定在所述搅笼轴上。可选的,还包括轴承室总成,所述搅笼轴通过轴承室总成分别穿设于所述斗体的两侧壁上;所述驱动马达通过花键与所述搅笼轴两端连接,且所述驱动马达采用螺丝固定于所述斗体的两侧壁上。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中空锥弧形状的第一搅拌支撑和第二搅拌支撑能够把接触的搅拌料兜起来向中间运动,真正实现了空间立体混合搅拌,搅拌更均匀,搅拌效果更好;第一搅笼片和第二搅笼片顶部工作部分为锯齿开口形状,工作中减小了阻力,使混合料在径向旋转中人为断续分层,又通过轴向力充分混合均匀;斗体左右共设置两个驱动马达,减小了搅笼轴的单向力偶,使搅笼轴受力均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为斗体、2为搅笼轴、3为驱动马达、4为第一搅笼片支撑、5为第二搅笼片支撑、6为搅笼片中间支撑、7为第一搅笼片、8为第二搅笼片、9为搅拌齿、10为搅拌翼缘、11为轴承室总成、12为搅拌齿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搅拌机的搅拌料斗受力均匀,搅拌更充分。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与装载机连接的斗体1,斗体1内穿设有搅笼轴2,位于斗体1外部的搅笼轴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马达3;位于斗体1内部的搅笼轴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搅笼片支撑4和第二搅笼片支撑5,搅笼轴2中间安装有搅笼片中间支撑6;第一搅笼片支撑4与搅笼片中间支撑6的一端连接有中空的螺旋状结构的第一搅笼片7,第二搅笼片支撑5与搅笼片中间支撑6的另一端安装有中空的螺旋状结构的第二搅笼片8,第一搅笼片7与第二搅笼片8相对于搅笼轴2对称设置。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搅笼片7和第二搅笼片8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搅拌齿9,搅拌齿9上连接有对边带弧度的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搅拌翼缘10,搅拌翼缘10的直角短边与搅拌齿9侧壁连接,搅拌翼缘10的直角长边与第一搅笼片7或第二搅笼片8的搅拌齿加强板12连接。第一搅笼片支撑4和第二搅笼片支撑5均为中空的锥弧形结构;第一搅笼片支撑4和第二搅笼片支撑5靠近驱动马达3的一端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搅笼片支撑4和第二搅笼片支撑5靠近搅拌片中间支撑6的一端的直径;第一搅笼片支撑4和第二搅笼片支撑5的侧壁均为内凹的平滑曲面结构。第一搅笼片7两端与搅笼片中间支撑6以及第一搅笼片支撑4分别采用螺丝固定连接,第二搅笼片8两端与搅笼片中间支撑6以及第二搅笼片支撑5分别采用螺丝固定连接。第一搅笼片支撑4、第二搅笼片支撑5和搅笼片中间支撑6均通过平键和定位螺丝固定在搅笼轴2上。具体的,搅笼轴2通过轴承室总成11分别穿设于斗体1的两侧壁上;驱动马达3通过花键与搅笼轴2两端连接,且驱动马达3采用螺丝固定于斗体1的两侧壁上。.本技术提供的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中空锥弧形状的第一搅笼片支撑4和第二搅笼片支撑5能够把接触的搅拌料兜起来向中间运动,真正实现了空间立体混合搅拌,搅拌更均匀,搅拌效果更好;第一搅笼片7和第二搅笼片8顶部工作部分为锯齿开口形状,工作中减小了阻力,使混合料在径向旋转中人为断续分层,又通过轴向力充分混合均匀;斗体1左右共设置两个驱动马达3,减小了搅笼轴2的单向力偶,使搅笼轴2受力均匀。本技术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装载机连接的斗体,所述斗体内穿设有搅笼轴,位于所述斗体外部的所述搅笼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马达;位于所述斗体内部的所述搅笼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搅笼片支撑和第二搅笼片支撑,所述搅笼轴中间安装有搅笼片中间支撑;所述第一搅笼片支撑与所述搅笼片中间支撑之间连接有第一搅笼片,所述第二搅笼片支撑与所述搅笼片中间支撑之间安装有第二搅笼片,所述第一搅笼片与所述第二搅笼片相对于所述搅笼轴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装载机连接的斗体,所述斗体内穿设有搅笼轴,位于所述斗体外部的所述搅笼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马达;位于所述斗体内部的所述搅笼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搅笼片支撑和第二搅笼片支撑,所述搅笼轴中间安装有搅笼片中间支撑;所述第一搅笼片支撑与所述搅笼片中间支撑之间连接有第一搅笼片,所述第二搅笼片支撑与所述搅笼片中间支撑之间安装有第二搅笼片,所述第一搅笼片与所述第二搅笼片相对于所述搅笼轴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笼片与所述第二搅笼片为中空的螺旋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笼片和所述第二搅笼片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搅拌齿,所述搅拌齿上连接有搅拌翼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载机专用搅拌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翼缘为对边带弧度的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搅拌翼缘的直角短边与所述搅拌齿侧壁连接,所述搅拌翼缘的直角长边与所述第一搅笼片或第二搅笼片的搅拌齿加强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学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明宇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