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电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881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9:28
一种车辆电路体,包括:通信干线(通信干线BB_LC),该通信干线至少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多个控制盒(CB(1)至CB(4)),该多个控制盒设置在通信干线(BB_LC)中。通信干线(BB_LC)包括具有预定电流容量的电源线和具有预定通信容量的通信线。通信线被布设为使得多个控制盒(CB(1)至CB(4))的至少一部分以环状形状连接。

Vehicle Circuit Body

A vehicle circuit body includes a communication trunk line (BB_LC), which extends at least in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directions of the vehicle, and a plurality of control boxes (CB(1) to CB(4), which are arranged in the communication trunk line (BB_LC). Communication trunk line (BB_LC) includes power line with predetermined current capacity and communication line with predetermined communication capacity. The communication lines are arranged so that at least part of the control boxes (CB(1) to CB(4)) are connected in a ring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电路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设在车辆中的车辆电路体。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例如,需要将电源电力从作为主电源的交流发电机(发电机)或者电池适当地供给至大量的各种电气部件。还要求用于供给这样的电源电力的系统具有根据需要在电力的供给的接通与断开之间切换的功能,或者在过电流流经电气部件的情况下切断各个系统的电流的功能。在普通的车辆中,作为多条电线的集合体的线束布设在车辆上,并且主电源经由线束连接到各个部位处的电气部件,从而向其供给电力。通常地,接线块用于将电源电力分配到多个系统,继电器盒用于控制对各个系统的电力的供给的接通与断开,或者熔断器盒用于保护线束的各条电线或者负载。车辆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气部件的多个控制单元,并且控制单元与电气部件经由线束彼此可通信地连接。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包括网络传输路径以及用于提供电力、GND和其它信号的电路。线束包括线束干线、子线束、可选子线束以及网络集线器设备。参考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05-78962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近年来,包括这样的电源系统或者通信系统的车辆系统已经由于所安装的电气部件的数量的增加、控制的复杂性等而得到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并且为了应对自动驾驶,各种功能的安全需求也增加。与此同时,布设在车身上的线束的结构趋于复杂化。因此,例如,像在专利文献1中一样,通过组合线束干线、子线束和可选子线束形成整体具有复杂形状的线束,并且因此能够进行与设置在车身上的各种部位处的各种电气部件的连接。因为形成线束的各条电线的直径或者电线的数量由于安装在车辆上的电气部件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存在整个线束的尺寸增大或者重量增大的趋势。由于安装有线束的车型之间的差异或者安装在车辆上的可选电气部件的类型的增加,导致要制造的线束的类型和部件数增多,因此难以使形成线束的部件标准化,并且部件成本或制造成本增加。在制造线束的操作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布设形状的线束,将形成线束的多条电线的捆束沿着预先指定的路径长距离地拖拽,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时间。由于几乎所有的电线都集中在线束的干线部,所以被捆束电线的数量增多,从而其重量增大。例如,在初始设计中未预期的新的电气部件安装在车辆上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在该电气部件与另一电气部件之间传输特定信号的路径,或者为了向其供给电源电力,需要将新的电线添加到线束。然而,线束具有复杂的结构或形状,并且将来非常难以将其它电线添加到现有的线束。因此,需要设计具有不同类型或者部件编号的新的线束,以制造为独立的产品。在车辆中,例如,需要处理自动驾驶技术,因此需要提高例如线束的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例如,即使在由于交通事故而导致的车辆碰撞期间,优选地,也能够将用于控制重要的车载设备的通信系统维持为可通信状态,并且在车辆控制状态下不发生异常。在诸如线束这样的用作通信路径的车辆电路体中,存在通过简化配置而降低部件成本或制造成本的需求,以及通过使用通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的部件而减少部件数量的需求。已经考虑以上情况做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电路体,其中,各种电气部件与车辆上的电源之间的以及电气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结构,特别是干线部的构造简化,并且能够容易地添加新的电线。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电路体的特性在于以下(1)。(1)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车辆电路体,包括:干线,该干线至少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多个控制盒,该多个控制盒设置在所述干线中。所述干线包括具有预定电流容量的电源线和具有预定通信容量的通信线。所述通信线被布设为使得所述多个控制盒的至少一部分以环状形状连接。利用该配置,即使在将多个控制盒互相连接的任意通信线路中发生故障,也能够通过使用在与发生故障的部位相反的方向上的路径而继续进行通信。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电路体的干线上的通信的可靠性。专利技术的优势效果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电路体,其中,干线部的构造简化,并且能够容易地添加新的电线。如上所述,已经简要描述了本专利技术。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描述的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后文中,称为“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将更加清晰。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电路体布设在车身上的状态下,各个部分的布局和连接状态以及安装在车身上的各个模块的概要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示出图1所示的各个模块安装在车身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a)是图示出图1所示的供给侧控制盒的立体图,并且图3(b)是沿着图3(a)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4(a)至4(c)是图示出图3所示的供给侧控制盒的组装步骤的立体图。图5(a)和(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立体图。图6(a)是图示出图1所示的分支控制盒的立体图;图6(b)是图示出图1所示的控制盒的立体图;并且图6(c)是图示出图1所示的中间控制盒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仪表板模块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分支盒的示意性构造图。图9(a)至9(c)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分支盒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扁平导体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扁平导体中设置的熔断器的立体图。图13(a)是用于说明由根据本实施例的扁平导体形成的电源线和地线连接到电池的实例的立体图,并且图13(b)是沿着图13(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14是用于说明由根据本实施例的扁平导体形成的布设材料的连接结构实例的立体图。图15(a)至15(c)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源线的布置的立体图。图16(a)至16(d)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布置的截面图。图17(a)至17(e)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布置的截面图。图18(a)和18(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布置的截面图。图19(a)和19(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圆杆导体的板连接结构的截面图。图2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通过使用绞合线而形成端子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1(a)至21(d)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源线的端子结构实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22是用于说明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圆杆导体的实例的立体图。图23是现有技术的线束的被覆截面面积与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被覆截面面积比较的说明图。图24(a)和24(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圆杆导体的端子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和截面图。图25(a)和25(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圆杆导体的控制盒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和截面图。图26(a)和26(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圆杆导体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2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29(a)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变形例的纵截面图,并且图29(b)是沿着图29(a)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30(a)至30(d)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31(a)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变形例的纵截面图,并且图31(b)是沿着图31(a)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图3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布设材料的变形例的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车辆电路体,包括:干线,该干线至少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多个控制盒,该多个控制盒设置在所述干线中,其中,所述干线包括具有预定电流容量的电源线和具有预定通信容量的通信线,并且其中,所述通信线被布设为使得所述多个控制盒的至少一部分以环状形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24 JP 2016-125287;2016.06.24 JP 2016-125891.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车辆电路体,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松昌博上园浩一木下幸祐中田敦齐藤靖之大岩和之杉本晃三古田拓佐佐木宪明长西幸成奥田定治山田邦彦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