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光元件、光源组件及照明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190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配光元件、光源组件及照明灯具。所述配光元件具有光源腔、第一面、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出射面相对设置,所述光源腔由所述第一面向所述出射面所在一侧凹陷形成,所述入射面为所述光源腔的内表面,且所述入射面包括菲涅尔表面,所述出射面包括凹形反射面,所述凹形反射面向所述入射面所在一侧凹陷。该配光元件设置光源腔,该光源腔与出射面相对布置,因此发光单元可以位于配光元件的下方,此种配光元件匹配较少的发光单元即可达到出光均匀性的要求,因此采用该配光元件的照明灯具具有更低的成本。同时,光源腔可以容纳发光单元,使得配光元件和发光单元整体占据的空间有所减小,以此提升照明灯具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光元件、光源组件及照明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配光元件、光源组件及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照明的要求越来越高,照明灯具的性能也得到大幅的提高。目前,照明灯具的种类较多,这些照明灯具内布设有发光单元(例如LED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配光元件后发散射出。导光板是配光元件的其中一种结构形式,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侧入式导光板和直下式导光板。其中,采用侧入式导光板时,发光单元位于配光元件的侧方,需要布置较多的发光单元才能够满足出光均匀性的要求,导致照明灯具的成本较高;采用直下式导光板时,发光单元设置于配光元件的下方,因此设置较少的发光单元就可以满足出光均匀性的要求,但是由于发光单元设置于导光板的下方,因此发光单元和导光板占据的空间较大,导致照明灯具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配光元件、光源组件及照明灯具,以降低照明灯具的成本,并提高照明灯具的空间利用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具有光源腔、第一面、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出射面相对设置,所述光源腔由所述第一面向所述出射面所在一侧凹陷形成,所述入射面为所述光源腔的内表面,且所述入射面包括菲涅尔表面,所述出射面包括凹形反射面,所述凹形反射面向所述入射面所在一侧凹陷。一种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板、设置于所述光源板上的发光单元和设置于所述光源板上的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为上述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罩设所述发光单元,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光源板贴合。一种照明灯具,包括驱动器和上述光源组件,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光源组件电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配光元件设置光源腔,该光源腔与出射面相对布置,因此发光单元可以位于配光元件的下方,此种配光元件匹配较少的发光单元即可达到出光均匀性的要求,因此采用该配光元件的照明灯具具有更低的成本。同时,光源腔可以容纳发光单元,使得配光元件和发光单元整体占据的空间有所减小,以此提升照明灯具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源组件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源组件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配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配光元件的仰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公开的配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配光元件的俯视图;图9为图7所示配光元件的仰视图;图10为图7所示配光元件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公开的配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配光元件的俯视图;图13为图11所示配光元件的仰视图;图14为图11所示配光元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光源板、200-配光元件、210-光源腔、220-第一面、230-入射面、231-菲涅尔表面、232-柱状面、240-出射面、241-凹形反射面、242-第二面、300-发光单元、400-反光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照明灯具,该照明灯具包括驱动器和光源组件。驱动器与光源组件电连接,以向光源组件提供能量,使得光源组件可以发出光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照明灯具具体可以是吸顶灯、吊灯等。如图1-4所示,上述光源组件具体可以包括光源板100、配光元件200和发光单元300。光源板100与前述的驱动器电连接,使得驱动器可以向光源板100提供发光所需的电能。发光单元300设置在光源板100上,因此光源板100可以向发光单元300供电,使得发光单元300发光,该发光单元300可以采用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等结构形式。配光元件200同样设置于光源板100,该配光元件200罩设发光单元300和光源板100,以此通过反射、折射等形式,对发光单元300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方向等参数的调整,使得整个照明灯具的发光效果满足需求。具体地,发光单元300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发光单元300可以均固定于光源板100上。更具体地,每个光源腔210内可以仅容纳一个发光单元300,也可以容纳两个甚至更多的发光单元300。具体实施例中,配光元件200可以是透镜,该透镜的注塑材料可以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粒子。当然,该配光元件200也可以是导光罩,此导光罩可以作为外观件使用,例如可以直接将配光元件200设置为照明灯具的光学面罩。如图1-图6所示,该配光元件200具有光源腔210、第一面220以及分别位于配光元件200两侧的入射面230和出射面240。第一面220与出射面240相对设置,该第一面220与光源板100贴合,其与入射面230和出射面240直接相连或者间接相连。光源腔210用于容纳发光单元300,其由第一面220向出射面240所在一侧凹陷形成。入射面230为光源腔210的内表面,且入射面230包括菲涅尔表面231,在发光单元300的光轴所在方向(即图4中的X方向)上,该菲涅尔表面231的截面为锯齿形结构。出射面240包括凹形反射面241,该凹形反射面241向入射面230所在一侧凹陷。发光单元300发出的光线首先到达入射面230,这些光线在配光元件200内经过反射或者折射后再由出射面240射出。具体地,凹形反射面241具备反射光线的能力,因此该凹形反射面241可以改变至少一部分光线的出光方向和出光位置,以此改变出射面240上的光线分布情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配光元件200设置光源腔210,该光源腔210与出射面240相对布置,因此发光单元300可以位于配光元件200的下方,此种配光元件200匹配较少的发光单元300即可达到出光均匀性的要求,因此采用该配光元件200的照明灯具具有更低的成本。同时,光源腔210可以容纳发光单元300,使得配光元件200和发光单元300整体占据的空间有所减小,以此提升照明灯具的空间利用率。上述凹形反射面241的具体结构可以灵活选择,例如可以是阶梯面。但是为了提升出光均匀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凹形反射面241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地,在平行于发光单元300的光轴的方向上,凹形反射面241的截面形状为V形。也就是说,在逐渐靠近入射面230的方向上,凹形反射面241呈渐缩结构,且凹形反射面241的尺寸变化比较平稳,基本不会出现尺寸突变的情况。如此一来,光线经过凹形反射面241的反射作用后,也就可以更加均匀地射出。进一步地,上述凹形反射面241可以设置为回转面,其回转轴可以平行于发光单元300的光轴。如此设置可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具有光源腔、第一面、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出射面相对设置,所述光源腔由所述第一面向所述出射面所在一侧凹陷形成,所述入射面为所述光源腔的内表面,且所述入射面包括菲涅尔表面,所述出射面包括凹形反射面,所述凹形反射面向所述入射面所在一侧凹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具有光源腔、第一面、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出射面相对设置,所述光源腔由所述第一面向所述出射面所在一侧凹陷形成,所述入射面为所述光源腔的内表面,且所述入射面包括菲涅尔表面,所述出射面包括凹形反射面,所述凹形反射面向所述入射面所在一侧凹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发光单元的光轴的方向上,所述凹形反射面的截面形状为V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反射面为回转面,所述凹形反射面的回转轴平行于所述光轴;所述菲涅尔表面为回转面,所述菲涅尔表面的回转轴平行于所述光轴,且所述菲涅尔表面的圆心位于所述光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反射面上距离所述圆心最近的点为所述凹形反射面的最低点,所述最低点同时位于所述光轴和所述菲涅尔表面的回转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反射面的回转母线为弧形曲线,在靠近所述入射面的方向上,所述弧形曲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曲率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发光单元的光轴的方向上,所述凹形反射面的投影面覆盖所述入射面的投影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面还包括与所述凹形反射面连接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均为平面,且相互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反射面的顶部边缘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者八边形,和/或,所述入射面与所述第一面的相交线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者八边形。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腔和所述凹形反射面均设置为多个,且各所述光源腔与各所述凹形反射面一一相对布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光源腔间隔布置,和/或,各所述凹形反射面相互连接。11.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谯胜杰倪国龙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