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材料、座席用缓冲材料和座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419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材料,是具有聚氨酯泡沫的缓冲材料,所述聚氨酯泡沫含有硬段和软段,所述聚氨酯泡沫是使用MDI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成分形成的反应固化物。第1方式中,所述聚氨酯泡沫的硬段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为20μsec~40μsec且硬段的容积存在比率为5%~40%。第2方式中,所述聚氨酯泡沫具有第1区域和与所述第1区域相邻而存在的第2区域,所述第1区域的硬段的T2为30μsec~40μsec且硬段的容积存在比率为10%~40%,所述第2区域的硬段的T2为20μsec以上且小于30μsec且硬段的容积存在比率为5%~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材料、座席用缓冲材料和座席
本专利技术涉及缓冲材料、座席用缓冲材料和座席。
技术介绍
聚氨酯泡沫在各种用途被使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28085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247996号公报、日本专利5242322号公报和日本专利5846714号公报)。聚氨酯泡沫例如用作缓冲材料的用途。另外,对于缓冲材料,已知有兼具硬度不同的部位的缓冲材料(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昭60-21901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6-106627号公报和日本特公平04-034496号公报)。例如,日本特开2010-28085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座垫用软质聚氨酯泡沫,是通过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聚异氰酸酯(A)和多元醇成分(B)在催化剂(C)、整泡剂(D)和发泡剂(E)的存在下混合,注入模具内而得到的。而且,公开了该汽车用座垫用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发泡体的芯部密度与总密度的差为5kg/m3以下。日本特开2008-24799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聚异氰酸酯组合物,含有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含量为55~90质量%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A)与氧乙烯含量为1~40质量%、平均羟基当量为700~2500且公称平均官能团数为2~6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元醇(B)的反应生成物。并且,公开了该反应生成物的异氰酸酯基含量为15~30质量%。日本专利524232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研磨垫,具备通过含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和多胺化合物的反应而形成的聚氨酯树脂制的研磨层,在上述研磨层大致均等地形成有泡孔。而且,公开了该研磨垫的构成研磨层的聚氨酯树脂具有由硬段形成的结晶相、由软段形成的非晶相以及上述结晶相与非晶相之间的界面相。进而,公开了该研磨垫在将由温度120℃的环境下的基于脉冲核磁共振法的自由感应衰减信号得到的上述界面相的成分比例设为RI(%)、将自旋-自旋弛豫时间设为T2I(μs)时,通过P=22500-160·RI-21·T2I得到的P值为6000~7500的范围。日本专利5846714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由含有硬段和软段的聚氨酯泡沫构成的研磨层的研磨垫。而且,公开了该研磨垫的基于脉冲NMR测定的24℃下的聚氨酯泡沫中的上述硬段的存在比为61.9%~68.8%。另外,例如,日本专利昭60-21901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层叠缓冲体。该层叠缓冲体是在模具内插入1个以上的隔板,并且以该隔板为边界,在模具内注入不同的发泡原料后,根据发泡速度抽出隔板而制造的。日本特开平06-106627号公报中公开了不同硬度发泡缓冲体。该不同硬度发泡缓冲体是通过大量狭缝因发泡时的加热而开孔的热熔融性合成树脂膜的开孔部将硬度不同的聚氨酯泡沫彼此至少直接结合而成的。日本特公平04-034496号公报中公开了形成有硬度不同的部位的不同硬度缓冲体。该不同硬度缓冲体利用聚氨酯系粘合剂使立体地交织有纤维的棉上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互相结合而形成缓冲体。与此同时,在该缓冲体的一部分填充纤维集合体并使其与粘合剂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涉及经时的耐久性优异的缓冲材料、乘坐物用座椅用的缓冲材料和车辆用座椅用的缓冲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涉及乘坐舒适性优异的座席用缓冲材料、乘坐物用的座席用缓冲材料和车辆用的座席用缓冲材料以及座席。第1方式所涉及的缓冲材料包含以下内容。<1>一种缓冲材料,具有含有硬段和软段的聚氨酯泡沫,上述聚氨酯泡沫是使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成分形成的反应固化物,上述聚氨酯泡沫在H1固体脉冲NMR测定中,硬段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为20μsec~40μsec且硬段的容积存在比率为5%~40%。<2>一种缓冲材料,具有含有硬段和软段的聚氨酯泡沫,上述聚氨酯泡沫是使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成分形成的反应固化物,上述聚氨酯泡沫在温度50℃、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进行22小时的50%压缩后的压缩永久变形为1%以下。<3>根据<1>或<2>所述的缓冲材料,其中,上述异氰酸酯成分是使单体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与多元醇成分的一部分反应而成的异氰酸酯末端改性聚异氰酸酯。<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材料,其中,上述缓冲材料为乘坐物用座椅用的缓冲材料。<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材料,其中,上述缓冲材料为车辆用座椅用的缓冲材料。第2方式所涉及的座席用缓冲材料和座席包含以下内容。<6>一种座席用缓冲材料,具有聚氨酯泡沫,上述聚氨酯泡沫是使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成分形成的反应固化物并且含有硬段和软段,上述聚氨酯泡沫具有第1区域和与上述第1区域相邻而存在的第2区域,上述第1区域在H1固体脉冲NMR测定中,硬段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为30μsec~40μsec且硬段的容积存在比率为10%~40%,上述第2区域在H1固体脉冲NMR测定中,硬段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为20μsec以上且小于30μsec且硬段的容积存在比率为5%~40%。<7>根据<6>所述的座席用缓冲材料,其中,上述第1区域的ASKERF型硬度为20以上且小于50,上述第2区域的ASKERF型硬度为50~70。<8>根据<7>所述的座席用缓冲材料,其中,在将上述第1区域的ASKERF型硬度设为F1以及将上述第2区域的ASKERF型硬度设为F2时,上述F1与所述F2差的绝对值为10~50。<9>根据<6>~<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席用缓冲材料,其中,上述异氰酸酯成分包含使单体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与多元醇成分的一部分反应而成的异氰酸酯末端改性聚异氰酸酯。<10>根据<6>~<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席用缓冲材料,其中,上述座席用缓冲材料用于乘坐物。<11>根据<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座席用缓冲材料,其中,上述座席用缓冲材料用于车辆<12>一种座席,具备支撑就座的乘员的臀部的座部和支撑就座的乘员的背部和腰部的靠背部,上述座部和上述靠背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上述<6>~<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座席用缓冲材料。根据第1方式,可提供经时的耐久性优异的缓冲材料、乘坐物用座椅用的缓冲材料和车辆用座椅用的缓冲材料。根据第2方式,可提供乘坐舒适性优异的座席用缓冲材料、乘坐物用的座席用缓冲材料和车辆用的座席用缓冲材料以及座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2方式中的座席用缓冲材料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第2方式中的座席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第2方式中的座席的一个例子的分解图。图4A是表示用于测定滞后损耗的加压板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的AA截面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压缩-挠曲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B2和实施例B4中的从聚氨酯泡沫的表面起的厚度与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的关系、以及从聚氨酯泡沫的表面起的厚度与ASKERF型硬度的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缓冲材料的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专利技术中,关于第1方式的术语的说明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适用于第1方式所涉及的缓冲材料A和第1方式所涉及的缓冲材料B这两者。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缓冲材料A具有含有硬段和软段的聚氨酯泡沫。该聚氨酯泡沫是使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异氰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材料,具有含有硬段和软段的聚氨酯泡沫,所述聚氨酯泡沫是使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成分形成的反应固化物,所述聚氨酯泡沫在H1固体脉冲核磁共振测定中,硬段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为20μsec~40μsec且硬段的容积存在比率为5%~40%。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10 JP 2017-134992;2017.12.15 JP 2017-240681.一种缓冲材料,具有含有硬段和软段的聚氨酯泡沫,所述聚氨酯泡沫是使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成分形成的反应固化物,所述聚氨酯泡沫在H1固体脉冲核磁共振测定中,硬段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为20μsec~40μsec且硬段的容积存在比率为5%~40%。2.一种缓冲材料,具有含有硬段和软段的聚氨酯泡沫,所述聚氨酯泡沫是使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成分形成的反应固化物,所述聚氨酯泡沫在温度50℃、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进行22小时的50%压缩后的压缩永久变形为1%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材料,其中,所述异氰酸酯成分是使单体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与多元醇成分的一部分反应而成的异氰酸酯末端改性聚异氰酸酯。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材料,其中,所述缓冲材料为乘坐物用座椅用的缓冲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材料,其中,所述缓冲材料为车辆用座椅用的缓冲材料。6.一种座席用缓冲材料,具有聚氨酯泡沫,所述聚氨酯泡沫是使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成分形成的反应固化物并且含有硬段和软段,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村茂树泷胁邦一游部邦男折户洋之松尾隆治太田清小松均二村太树佐藤利春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