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493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具体的是涉及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噻菌酯与喹啉铜,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重量比为1:30~30:1,苯噻菌酯与喹啉铜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5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作用机理不同的苯噻菌酯与喹啉铜进行组合应用,扩大了防治谱,并且降低了对病原菌的单一选择压力,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原菌抗性产生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具体的是涉及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苯噻菌酯(benzothiostrobin),是华中师范大学研发的一种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施用量低、持效期长等优点,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水稻稻曲病、玉米小斑病、柑橘地腐病及蔬菜和瓜果类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褐斑病、黑星病等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但长期单独使用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喹啉铜为有机螯合铜内吸杀菌剂,由8-羟基喹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喹啉铜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对作物亲和力较强,耐雨水冲刷,正常使用技术条件下对作物安全性高,缓释控制,药效稳定,持效期较长,喷于作物表面可形成一层严密的保护膜,直接杀死膜内病原菌,防止再侵染发病。有机喹啉和铜盐具有双重杀菌活性,既能抑制早期细胞表达的G-蛋白质合成,抑制病菌孢子新陈代谢,控制细胞再次分裂和分化,又兼有多点接触活性,利用螯合铜被萌发的病原菌孢子吸收,直接在病原菌内部杀死包子细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对作物由真菌、细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均有显著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尤其对由卵菌纲引起的霜霉病、晚疫病等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杀菌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室内毒力测试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的发现将苯噻菌酯与喹啉铜复配后,对多种农作物病害的防治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且目前尚无有关于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是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合物苯噻菌酯与喹啉铜进行复配和/或混配。通过组合物能够克服和/或避免病原菌对新活性成分抗性的产生和发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多种农作物病害的用途,如用于防治霜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稻曲病、灰霉病、溃疡病、白粉病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包括苯噻菌酯与喹啉铜,其中,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重量比为1:30~30:1。进一步的,所述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重量比为1:15~15:1。进一步的,所述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重量比为1:5~5:1。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所述苯噻菌酯与喹啉铜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50%,进一步优选为5%~3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苯噻菌酯与喹啉铜,还包括农业领域可接受的辅助成分,活性成分辅以辅助成分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说公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优的剂型有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成分包括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粘结剂、崩解剂、乳化剂、防腐剂、增稠剂以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依据需要混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例如用于扩大活性谱或防止形成抗性。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或化学信息素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作用机理不同的苯噻菌酯与喹啉铜进行组合应用,扩大了防治谱,并且降低了对病原菌的单一选择压力,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原菌抗性产生的速度。(2)与单剂相比,杀菌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进而节省农药产生成本,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3)与单剂相比,杀菌组合物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更优异。(4)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对卵菌纲病害,尤其是霜霉病和晚疫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所提及的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材料配方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其它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如无特别限定,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例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限定为准。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1.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组合制剂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对象:葡萄霜霉病菌试验方法:配置好供试药剂,将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处理5mL。采自江苏丘陵地区田间自然发病的叶片,用无菌水冲洗叶表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1.0×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接种在长势一致的4~6位叶片葡萄苗叶盘上,每个处理20个叶盘,重复4次,置于培养箱内25℃,湿度80%,光照12h/d条件下培养7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试验结果如表1: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标准药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供试药剂毒力指数×供试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值/混剂药剂EC50值×100共毒系数(CTC)=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共毒系数分级:CTC>120混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CTC<80混剂具有拮抗作用80≤CTC≤120混剂具有相加作用。表1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组合制剂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从表1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可知,苯噻菌酯与喹啉铜在1:30~30:1的范围内对葡萄霜霉病的共毒系数CTC值均在120以上,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当两者配比为4:3时,共毒系数为184.64,协同增效更为显著。2.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组合制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对象:马铃薯晚疫病试验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分离自甘肃省兰州市地区),用PDA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在25℃,90%湿度条件下培养7d,菌丝长满培养皿后用4mm打孔器打成菌饼接种备用。将供试药剂设置成5个浓度梯度制成PDA平板,以清水为对照,每处理均3次重复,在无菌条件下将菌饼接种于各个处理PDA平板中央后,将平板置于培养箱25℃,90%湿度条件下培养,待菌丝生长直径达到培养皿直径50%左右时(7d左右)调查结果,用SPSS软件计算各处理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抑制中浓度EC50,利用孙云沛法计算复配共毒系数。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菌株的EC50,采用共毒系数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确定混剂的增效性,试验结果如表1,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试验结果如表2。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EC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噻菌酯与喹啉铜,所述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重量比为1:30~3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噻菌酯与喹啉铜,所述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重量比为1:30~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重量比为1:15~1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重量比为1:5~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喹啉铜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噻菌酯与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喹啉铜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30%。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英王金生王涛王海勇张璇李三朵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瑞生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