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龙专利>正文

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97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其结构包括上盖、电解液补充接口、电解槽槽体、隔膜,上盖安装于电解液补充接口的下方并相贴合,电解槽槽体内设有隔膜,电解槽槽体设于上盖的下方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流管道和流体空吸混合装置的作用下,通过形成内外流速差,运用空吸作用使得新旧电解液混合,并通过混合器形成漩涡运动,在分流菱角器和旋转摆杆的作用下,对混合后的电解液进一步进行搅拌混合,使得混合更加充分,并本电解槽形成电解液的循环混合避免了电解液堆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槽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
技术介绍
电解槽由槽体、阳极和阴极组成,多数用隔膜将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按电解液的不同分为水溶液电解槽、熔融盐电解槽和非水溶液电解槽三类。在电解过程中,由于电解液的消耗需要补充新的电解液,新补充的电解液与原电解液存在浓度差,没完全混合影响电解效果,目前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在电解过程中,由于电解液的消耗需要补充新的电解液,现有添加方式为直接倒入由于新补充的电解液碱液浓度较高,使得新补充的电解液与原电解液存在浓度差,不能与原电解液充分混合,会使电解不完全,影响电解效果,且容易使得新补充的电解液堆积使得局部碱液浓度过高,造成电解槽内部温度过高,对电解槽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在电解过程中,由于电解液的消耗需要补充新的电解液,现有添加方式为直接倒入由于新补充的电解液碱液浓度较高,使得新补充的电解液与原电解液存在浓度差,不能与原电解液充分混合,会使电解不完全,影响电解效果,且容易使得新补充的电解液堆积使得局部碱液浓度过高,造成电解槽内部温度过高,对电解槽造成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其结构包括上盖、电解液补充接口、电解槽槽体、隔膜,所述上盖安装于电解液补充接口的下方并相贴合,所述电解槽槽体内设有隔膜,所述电解槽槽体设于上盖的下方并相连接,所述电解槽槽体包括外罩壳、导流管道、流体空吸混合装置、扰流混合装置,所述导流管道环绕安装于外罩壳四周,所述流体空吸混合装置设于外罩壳内部下方并与导流管道相连接,所述扰流混合装置设有两个并与外罩壳内壁相贴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流体空吸混合装置包括流体空吸板、铰链传动杆、限位滑槽、环形盖板、混合器,所述流体空吸板与铰链传动杆铰链连接,所述铰链传动杆与限位滑槽相连接,所述环形盖板安装于混合器的上方并与铰链传动杆机械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环形盖板包括左环盖板、凸点卡件、固定卡槽、右环盖板,所述左环盖板与凸点卡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卡槽安装于右环盖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扰流混合装置包括防护外壳、分流菱角器、旋转摆杆,所述分流菱角器安装于防护外壳中上部所述旋转摆杆设有四个并呈均匀等距分布在分流菱角器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导流管道的管道折弯处均为倒圆角从而可以减少应力集中,提高使用寿命,且出口处为倒圆角可以避免水体直冲造成电解液飞溅保护工作人员。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流体空吸板两侧均设有一个连接块,从而避免流体空吸板移动超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限位滑槽内设有弹力元件为铰链传动杆提供支撑力,使得电解液停止补充时可以提供回复力。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环形盖板为圆形结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受力过于集中而损坏。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混合器上设有四个浆叶呈等距环形分布,且浆叶具有度的倾斜角,从而可以更好的起到对水体的混合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凸点卡件与固定卡槽通过减与键槽的方式相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凸点卡件与固定卡槽连接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通过分流菱角器的菱角对水流进行分流,从而带动旋转摆杆摆动起到扰流混合作用。专利技术有益效果相对比较于传统的电解槽,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流管道和流体空吸混合装置的作用下,通过形成内外流速差,运用空吸作用使得新旧电解液混合,并通过混合器形成漩涡运动,在分流菱角器和旋转摆杆的作用下,对混合后的电解液进一步进行搅拌混合,使得混合更加充分,并本电解槽形成电解液的循环混合避免了电解液堆积。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解槽槽体的结构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流体空吸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环形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扰流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扰流混合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上盖-1、电解液补充接口-2、电解槽槽体-3、隔膜-4、外罩壳-31、导流管道-32、流体空吸混合装置-33、扰流混合装置-34、流体空吸板-3301、铰链传动杆-3302、限位滑槽-3303、环形盖板-3304、混合器-3305、左环盖板-a、凸点卡件-b、固定卡槽-c、右环盖板-d、防护外壳-3401、分流菱角器-3402、旋转摆杆-340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其结构包括上盖1、电解液补充接口2、电解槽槽体3、隔膜4,所述上盖1安装于电解液补充接口2的下方并相贴合,所述电解槽槽体3内设有隔膜4,所述电解槽槽体3设于上盖1的下方并相连接,所述电解槽槽体3包括外罩壳31、导流管道32、流体空吸混合装置33、扰流混合装置34,所述导流管道32环绕安装于外罩壳31四周,所述流体空吸混合装置33设于外罩壳31内部下方并与导流管道32相连接,所述扰流混合装置34设有两个并与外罩壳31内壁相贴合。如图3所示,所述流体空吸混合装置33包括流体空吸板3301、铰链传动杆3302、限位滑槽3303、环形盖板3304、混合器3305,所述流体空吸板3301与铰链传动杆3302铰链连接,所述铰链传动杆3302与限位滑槽3303相连接,所述环形盖板3304安装于混合器3305的上方并与铰链传动杆3302机械连接,通过导流管道32流过电解液来形成内外流速差,根据伯努利原理从而形成空吸作用,拉动流体空吸板3301向下移动,打开环形盖板3304水体通过混合器3305流入导流管道32中,同时水流动带动混合器3305旋转,从而水体经过混合器3305后形成漩涡运动,从而可以更好的与新电解液混合。如图4所示,所述环形盖板3304包括左环盖板a、凸点卡件b、固定卡槽c、右环盖板d,所述左环盖板a与凸点卡件b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卡槽c安装于右环盖板d上,由于凸点卡件b与固定卡槽c通过减与键槽的方式相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凸点卡件b与固定卡槽c连接稳定性。如图5-图6所示,所述扰流混合装置34包括防护外壳3401、分流菱角器3402、旋转摆杆3403,所述分流菱角器3402安装于防护外壳3401中上部所述旋转摆杆3403设有四个并呈均匀等距分布在分流菱角器3402下方,通过分流菱角器3402的菱角对水流进行分流,从而带动旋转摆杆3403摆动起到扰流混合作用。其具体实现原理如下:当电解槽内电解液的消耗需要补充新的电解液,通过电解液补充接口2将新的电解液导入电解槽槽体3中,通过导流管道32来引导电解液流动方向,并导流管道32的管道折弯处均为倒圆角从而可以减少应力集中,提高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其结构包括上盖(1)、电解液补充接口(2)、电解槽槽体(3)、隔膜(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安装于电解液补充接口(2)的下方并相贴合,所述电解槽槽体(3)内设有隔膜(4),所述电解槽槽体(3)设于上盖(1)的下方并相连接。所述电解槽槽体(3)包括外罩壳(31)、导流管道(32)、流体空吸混合装置(33)、扰流混合装置(34),所述导流管道(32)环绕安装于外罩壳(31)四周,所述流体空吸混合装置(33)设于外罩壳(31)内部下方并与导流管道(32)相连接,所述扰流混合装置(34)设有两个并与外罩壳(31)内壁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其结构包括上盖(1)、电解液补充接口(2)、电解槽槽体(3)、隔膜(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安装于电解液补充接口(2)的下方并相贴合,所述电解槽槽体(3)内设有隔膜(4),所述电解槽槽体(3)设于上盖(1)的下方并相连接。所述电解槽槽体(3)包括外罩壳(31)、导流管道(32)、流体空吸混合装置(33)、扰流混合装置(34),所述导流管道(32)环绕安装于外罩壳(31)四周,所述流体空吸混合装置(33)设于外罩壳(31)内部下方并与导流管道(32)相连接,所述扰流混合装置(34)设有两个并与外罩壳(31)内壁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流体空吸来实现对电解液循环混合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空吸混合装置(33)包括流体空吸板(3301)、铰链传动杆(3302)、限位滑槽(3303)、环形盖板(3304)、混合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陈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