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8672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隔膜泵,压滤机,油水分离箱,第一气浮机及第二气浮机,其中,隔膜泵安装在压滤机与污水池之间的管道上,油水分离箱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压滤机连接,而油水分离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气浮机连接,第一气浮机与第二气浮机相互串接,而第二气浮机的排放口通过管道连接净水池,隔膜泵将污水池中的污水连同淤泥抽至压滤机内进行淤泥过滤,然后送入油水分离箱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水送入两级气浮机内处理送至净水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清理不锈钢加工产生的大量污水,从而使得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同时不需要人员进行定期清理,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针对不锈钢加工领域中磨砂机以及轧制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不锈钢加工领域,在对不锈钢进行轧制时需要通过轧机配合轧制油进行加工,轧制后需要通过水清洗不锈钢表面,而清洗后的水内就含有轧制油从而成为工业污水,为了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磨砂处理,都需要通过磨砂机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且打磨的同时要通过水流进行冲洗,这也就使得冲洗后的水内含有磨砂淤泥,也就成为工业污水。针对这些工业污水,需要进行污水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通常不锈钢领域都是采用气浮机对这些污水进行气浮处理,然而由于这些污水中含有打磨淤泥,直接气浮处理是无法去除掉污水中的污泥,使得处理的水达不到要求,同时污泥会堵塞管道导致整个处理管路无法正常使用,这时就需要停机进行管道清理,而对于污水中的污泥还会沉积在污水池内,时间长后会导致污泥沉淀,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定期进行污水池清理,整个方案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清理不锈钢加工产生的大量污水,从而使得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同时不需要人员进行定期清理,节省人力。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隔膜泵,压滤机,油水分离箱,第一气浮机及第二气浮机,其中,隔膜泵安装在压滤机与污水池之间的管道上,油水分离箱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压滤机连接,而油水分离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气浮机连接,第一气浮机与第二气浮机相互串接,而第二气浮机的排放口通过管道连接净水池,隔膜泵将污水池中的污水连同淤泥抽至压滤机内进行淤泥过滤,然后送入油水分离箱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水送入两级气浮机内处理送至净水池。作为优选,所述油水分离箱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顶板,底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及右侧板,其左侧板底部具有进水口,上部具有出油口,右侧板上部具有出水口,壳体内从进水口至出水口依次设有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进行油水二级分离。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离部包括固定在前板与后板之间的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第二分离部包括固定在前板与后板之间的第三分离板和第四分离板,其中第一分离板和第三分离板的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a,下边缘与底板之间距离为b,第二分离板及第四分离板的下边缘与底板固定,而第二分离板的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c,第四分离板的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d,且d>c>a。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口处设置有L型挡油板,该挡油板的竖直部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e,且e<a。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L型挡水板,该挡水板竖直部的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f,且f>d,在L型挡水板前还设有第五分离板固定在前板与后板之间,其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g,且g<e<a。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磨砂机及轧制机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管道送至污水池,该污水中含有淤泥,表面漂浮有轧制油,通过隔膜泵将污水池中的污水抽至压滤机内;b、压滤机将抽过来的污水进行油泥过滤,定期取出压滤机内的滤板,将表面油泥取下放入泥桶内,同时将滤板清理干净装入压滤机内继续工作;c、滤后的污水送入油水分离箱内,通过内部两层分离部进行油水分离,上层的浮油收集至油桶内,下层的污水流至气浮机内;d、在两个气浮机内加入药剂,对污水进行两级气浮处理,处理后的水通过管道流至净水池完成整个处理。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隔膜泵将污水池中的污水连同淤泥同步抽起至压滤机内,防止污水池内淤泥沉积,免去人员下池清理的繁琐性;采用压滤机进行油泥过滤,配合两小时一次的滤板清理,确保压滤机长期稳定工作,进一步提升过滤洁净度以及速度;采用自制的油水分离箱,利用前后两个分离机构进行双重分离操作,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不同间距的分离板,不仅确保了分离的洁净度,还简化了分离箱的结构,降低了成本;采用两个串接的气浮机,对污水进行两次气浮处理,提升处理效果以及处理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连接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油水分离箱的侧剖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1,隔膜泵2,压滤机3,油水分离箱4,第一气浮机5及第二气浮机6,其中,隔膜泵安装在压滤机与污水池之间的管道7上,将污水池内的污水连同淤泥抽吸至压滤机内进行油泥过滤,油水分离箱横向放置,其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压滤机连接,而油水分离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气浮机连接,油水分离箱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油桶8连接,压滤机过滤的污水浸涂油水分离箱内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水通过出水口进入第一气浮机,分离后的浮油进入油桶,第一气浮机5与第二气浮机6相互串接,而第二气浮机的排放口通过管道连接净水池9,进入第一气浮机内的污水通过两个气浮机进行气浮处理,然后流入净水池内。针对该系统中,其隔膜泵,压滤机以及气浮机均为外购件,而油水分离箱为自制结构,如图2所示,该油水分离箱包括壳体10,该壳体具有顶板,底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及右侧板,其左侧板底部具有进水口11,上部具有出油口12,右侧板上部具有出水口13,壳体内从进水口至出水口依次设有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进行油水二级分离。所述第一分离部包括固定在前板与后板之间的第一分离板14和第二分离板15,第二分离部包括固定在前板与后板之间的第三分离板16和第四分离板17,出水口处设置有L型挡水板18,其前方设置有第五分离板19,出油口处设置有L型挡油板20,其中第一分离板和第三分离板的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a,下边缘与底板之间距离为b,第二分离板及第四分离板的下边缘与底板固定,而第二分离板的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c,第四分离板的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d,L型挡油板的竖直部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e,L型挡水板的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f,第五分离板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g,且f>d>c>a>e>g,所述第一分离板与第二分离板之间、第三分离板与第四分离板之间的距离为h,第五分离板与L型挡水板之间距离为i,且i>h。过滤后的油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油水分离箱内,由于第一分离板底部具有距离b,使得污水逐步进入第一分离板与第二分离板之间的区域,由于污油始终覆在污水表面,且c>a,故而污水进入下一个分离区,而大部分浮油被阻挡在左侧板与第一分离板之间,部分进入下一分离区的浮油会在下一次分离时阻挡在第一分离板与第三分离板之间,当污水进入到第三个分离区时,由于出水口处挡板上边缘的距离f>d,而地五分离板的距离g<e,故而污水从出水口排出,而浮油只能从出油口排出,通过内部高矮错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隔膜泵,压滤机,油水分离箱,第一气浮机及第二气浮机,其中,隔膜泵安装在压滤机与污水池之间的管道上,油水分离箱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压滤机连接,而油水分离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气浮机连接,第一气浮机与第二气浮机相互串接,而第二气浮机的排放口通过管道连接净水池,隔膜泵将污水池中的污水连同淤泥抽至压滤机内进行淤泥过滤,然后送入油水分离箱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水送入两级气浮机内处理送至净水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隔膜泵,压滤机,油水分离箱,第一气浮机及第二气浮机,其中,隔膜泵安装在压滤机与污水池之间的管道上,油水分离箱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压滤机连接,而油水分离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气浮机连接,第一气浮机与第二气浮机相互串接,而第二气浮机的排放口通过管道连接净水池,隔膜泵将污水池中的污水连同淤泥抽至压滤机内进行淤泥过滤,然后送入油水分离箱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水送入两级气浮机内处理送至净水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箱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顶板,底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及右侧板,其左侧板底部具有进水口,上部具有出油口,右侧板上部具有出水口,壳体内从进水口至出水口依次设有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进行油水二级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部包括固定在前板与后板之间的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第二分离部包括固定在前板与后板之间的第三分离板和第四分离板,其中第一分离板和第三分离板的上边缘与顶板之间距离为a,下边缘与底板之间距离为b,第二分离板及第四分离板的下边缘与底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弘军周红军季烨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甬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