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自动灌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15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自动灌装设备,包括主传送带、瓶子检测机构、灌装机构、成品检测机构、第一次品收集机构和第二次品收集机构,主传送带上由左向右依次设有瓶子检测工位、灌装工位、成品检测工位,瓶子检测机构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上,灌装机构设置于灌装工位上,成品检测机构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第一次品收集机构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的一侧,第二次品收集机构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在瓶子灌装的前后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次品率,稳定质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自动灌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自动灌装设备。
技术介绍
对于液体状产品进行配置和灌装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由于原料本身具有流动性较高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流量大、速度快、原料使用量大、中间环节缓冲性能受设备限制,相对缓冲能力较弱。目前,液体灌装主要包括灌装用瓶子制备、液体储存及液体灌装,各工序中的设备及系统相互独立工作,普遍将瓶子运输过来后直接进行灌装。由于瓶子制备的不良率、或者运输到液体灌装设备上过程中发生破损,在灌装时容易造成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自动灌装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自动灌装设备,包括主传送带、瓶子检测机构、灌装机构、成品检测机构、第一次品收集机构和第二次品收集机构,主传送带上由左向右依次设有瓶子检测工位、灌装工位、成品检测工位,瓶子检测机构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上,灌装机构设置于灌装工位上,成品检测机构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第一次品收集机构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的一侧,第二次品收集机构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作为优选的方案,瓶子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压缩空气充气机、气压检测器和充气机械手,第一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上用于感应瓶子是否到达瓶子检测工位,压缩空气充气机包括压缩空气容纳腔、充气连接管和充气头,压缩空气容纳腔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的上方,充气连接管连接于压缩空气容纳腔和充气头之间,气压检测器设置于充气头内,充气机械手与充气头连接用于将充气头与瓶子的瓶口连接,充气头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充气头本体、充气夹持部和充气连接头,充气头本体为圆锥结构,充气头为硅胶材质制备而成,圆锥结构的锥顶与充气夹持部连接,圆锥结构的内侧面上设有密封层,充气连接头与充气连接管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充气机械手包括安装座、第一气动夹爪和第二气动夹爪,第一气动夹爪包括二个第一气动夹爪本体、以及与第一气动夹爪本体相连的第一夹持气缸,第一气动夹爪本体相对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一气动夹爪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夹持于充气夹持部上;第二气动夹爪包括支撑杆、至少三个第二气动夹爪本体、以及与第二气动夹爪本体相连的第二夹持气缸,支撑杆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二气动夹爪本体设置于支撑杆上且第二气动夹爪本体与圆锥结构的锥底侧面相连。作为优选的方案,成品检测机构包括第三光电传感器和瓶子灌装检测器,第三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用于感应瓶子是否到达成品检测工位,瓶子灌装检测器为液位传感器或称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用于检测瓶子内灌装液体的位置是否到达所需位置,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用于称量瓶子灌装后的成品重量是否到达所需重量。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次品收集机构包括第一次品传送带和第一次品推送气缸,第一次品传送带和第一次品推送气缸分别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的两侧;第二次品收集机构包括第二次品传送带和第二次品推送气缸,第二次品传送带和第二次品推送气缸分别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的两侧。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次品收集机构包括第一次品收集箱和第一次品推送气缸,第一次品收集箱和第一次品推送气缸分别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的两侧;第二次品收集机构包括第二次品收集箱和第二次品推送气缸,第二次品收集箱和第二次品推送气缸分别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的两侧。作为优选的方案,灌装机构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储液罐、上限位传感器、下限位传感器、灌装机械手和灌装加料机,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灌装工位上用于感应瓶子是否到达灌装工位上,储液罐上设有灌装连接管和灌装头,灌装连接管连接于储液罐的底部和灌装头之间,上限位传感器和下限位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储液罐内,灌装机械手与灌装头连接,灌装加料机与储液罐的顶部连接,灌装头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灌装头本体、灌装夹持部和灌装连接头,灌装机械手与灌装夹持部连接,灌装连接头与灌装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在瓶子灌装的前后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次品率,稳定质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充气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传送带,2.瓶子检测机构,3.灌装机构,4.成品检测机构,5.安装座,6.第一气动夹爪,7.第二气动夹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液体自动灌装设备,包括主传送带1、瓶子检测机构2、灌装机构3、成品检测机构4、第一次品收集机构和第二次品收集机构,主传送带上由左向右依次设有瓶子检测工位、灌装工位、成品检测工位,瓶子检测机构2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上,灌装机构3设置于灌装工位上,成品检测机构4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第一次品收集机构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的一侧,第二次品收集机构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在瓶子灌装的前后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次品率,稳定质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瓶子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压缩空气充气机、气压检测器和充气机械手,第一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上用于感应瓶子是否到达瓶子检测工位,压缩空气充气机包括压缩空气容纳腔、充气连接管和充气头,压缩空气容纳腔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的上方,充气连接管连接于压缩空气容纳腔和充气头之间,气压检测器设置于充气头内,充气机械手与充气头连接用于将充气头与瓶子的瓶口连接,充气头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充气头本体、充气夹持部和充气连接头,充气头本体为圆锥结构,充气头为硅胶材质制备而成,圆锥结构的锥顶与充气夹持部连接,圆锥结构的内侧面上设有密封层,充气连接头与充气连接管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充气机械手包括安装座5、第一气动夹爪6和第二气动夹爪7,第一气动夹爪6包括二个第一气动夹爪本体、以及与第一气动夹爪本体相连的第一夹持气缸,第一气动夹爪本体相对设置于安装座5上,第一气动夹爪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夹持于充气夹持部上;第二气动夹爪7包括支撑杆、至少三个第二气动夹爪本体、以及与第二气动夹爪本体相连的第二夹持气缸,支撑杆设置于安装座5上,第二气动夹爪本体设置于支撑杆上且第二气动夹爪本体与圆锥结构的锥底侧面相连。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第一气动夹爪夹持在充气夹持部上,第二气动夹爪夹持在充气头上,使得充气头紧密贴合在瓶子的瓶口上,从而实现充气检测瓶子的密封性。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成品检测机构包括第三光电传感器和瓶子灌装检测器,第三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用于感应瓶子是否到达成品检测工位,瓶子灌装检测器为液位传感器或称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用于检测瓶子内灌装液体的位置是否到达所需位置,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用于称量瓶子灌装后的成品重量是否到达所需重量。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用液位传感器或称重传感器检测瓶子灌装液体是否达标,实现自动化。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体自动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传送带、瓶子检测机构、灌装机构、成品检测机构、第一次品收集机构和第二次品收集机构,主传送带上由左向右依次设有瓶子检测工位、灌装工位、成品检测工位,瓶子检测机构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上,灌装机构设置于灌装工位上,成品检测机构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第一次品收集机构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的一侧,第二次品收集机构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液体自动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传送带、瓶子检测机构、灌装机构、成品检测机构、第一次品收集机构和第二次品收集机构,主传送带上由左向右依次设有瓶子检测工位、灌装工位、成品检测工位,瓶子检测机构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上,灌装机构设置于灌装工位上,成品检测机构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第一次品收集机构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的一侧,第二次品收集机构设置于成品检测工位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自动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瓶子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压缩空气充气机、气压检测器和充气机械手,第一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上用于感应瓶子是否到达瓶子检测工位,压缩空气充气机包括压缩空气容纳腔、充气连接管和充气头,压缩空气容纳腔设置于瓶子检测工位的上方,充气连接管连接于压缩空气容纳腔和充气头之间,气压检测器设置于充气头内,充气机械手与充气头连接用于将充气头与瓶子的瓶口连接,充气头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充气头本体、充气夹持部和充气连接头,充气头本体为圆锥结构,充气头为硅胶材质制备而成,圆锥结构的锥顶与充气夹持部连接,圆锥结构的内侧面上设有密封层,充气连接头与充气连接管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自动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充气机械手包括安装座、第一气动夹爪和第二气动夹爪,第一气动夹爪包括二个第一气动夹爪本体、以及与第一气动夹爪本体相连的第一夹持气缸,第一气动夹爪本体相对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一气动夹爪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夹持于充气夹持部上;第二气动夹爪包括支撑杆、至少三个第二气动夹爪本体、以及与第二气动夹爪本体相连的第二夹持气缸,支撑杆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二气动夹爪本体设置于支撑杆上且第二气动夹爪本体与圆锥结构的锥底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玉娥张伟冯晶晶戴茂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