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及使用该按键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061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及使用该按键的电子装置,该按键设置在面壳的一侧,其包括按压件以及弹性件,所述按压件的背面与所述弹性件的正面相对设置,所述按压件的一端与所述面壳可转动连接,所述按压件的可转动连接部位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按键,通过将按压件的一端与面壳可转动连接,用户按压按压件时,按压件通过限位、旋转,实现按压件的向下运动,从而可以实现按键全表面触发功能;同时,在按压件的可转动连接部位的长度方向上可防止按键的左右晃动,避免较大的固体颗粒或粉尘进入按键下方聚集而引起的按键触发不良,提高按键手感;使用更方便,且无需增加零件及额外的操作,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键及使用该按键的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按键及使用该按键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电子装置,如对讲机PTT按键在触发的时候,触发区域限定在按键盖的中心附近区域,其他(边缘)区域较难触发。且PTT按键盖易左右摇摆,会导致颗粒较大(Φ0.6mm左右)的粉尘、固体颗粒进入按键盖下部,在使用寿命期限内粉尘、固体颗粒聚集,从而导致PTT按键触发不良、甚至失效。在固体颗粒、粉尘较多的使用场景(如消防、矿山等行业)中,更易出现该问题。另外,PTT按键盖的左右摇摆,按键盖偏斜的时候会出现一定角度的分力,从而导致触发PTT按键所需的按压力变大,手感变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按键,可防止按键的左右晃动,避免较大的固体颗粒或粉尘进入按键下方引起的按键触发不良,且能确保按键的全表面触发功能,提高按键手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按键,其设置在面壳的一侧,包括按压件以及弹性件,所述按压件的背面与所述弹性件的正面相对设置,所述按压件的一端与所述面壳可转动连接,所述按压件的可转动连接部位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壳的一侧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按键的收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弧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收容槽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形成转动连接的第一凸起,以使按压所述按压件时,所述第一凹槽可绕着所述第一凸起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的一端向外凸出形成弧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收容槽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形成转动连接的第二凹槽,以使按压所述按压件时,所述第二凸起可绕着所述第二凹槽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的另一端向外凸出形成卡位,所述收容槽与所述卡位相对应的位置凹陷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限定所述卡位并防止其向上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面壳可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正面中部向外凸出形成第三凸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设有与所述第三凸起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三凸起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按压件抵触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背面与所述收容槽的底面相对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该按键的电子装置。实施本技术的按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按键,通过将按压件的一端与面壳可转动连接,用户按压按压件时,按压件通过限位、旋转,实现按压件的向下运动,从而可以实现按键全表面触发功能;通过将按压件的可转动连接部位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该可转动连接部位的长度方向上可以防止按键的左右晃动等不稳定情形,避免颗粒较大的粉尘、固体颗粒等进入按键下方聚集而引起的按键触发不良,且不会出现大角度的分力,从而可以用较小的按压力就能触发按键,手感更好,使用更方便,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提升;无需增加零件及额外的操作,易于实现。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按键及对讲机面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按键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按键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技术的按键可适用于手持终端领域,如对讲机PTT按键等,也可用于其他需要全表面触发、避免摇晃的场合,如车台等其他电子设备。如图1-3所示,该按键可以设置在对讲机面壳3的左侧,其包括按压件1以及弹性件2,按压件1的背面与弹性件2的正面相对设置。面壳3的左侧上端设有用于收纳该按键的收容槽33。按压件1可以为塑胶件,其可以呈扁长状,按压件1的正面可供用户手施加压力,于该正面可设置有防滑结构。按压件1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与面壳3卡合连接从而防止该第一端向上运动,该第二端与面壳3可转动连接,且该第二端的可转动连接部位沿其所在侧的延伸方向设置,按压件1预压弹性件2,当用户按压按压件1时,按压件1通过限位、旋转,实现向下精准运动。具体地,按压件1的第一端向外凸出形成卡位11,收容槽33与卡位11相对应的位置凹陷形成限位槽31,卡位11与限位槽31相配合,从而将按压件1的第一端限定在面壳3的限位槽3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按压件1的第一端也可以与面壳3可转动连接,即按压件1的两端都与面壳3可转动连接。弹性件2可以为硅胶件,弹性件2的正面中部向外凸出形成第三凸起21,第三凸起21与按压件1嵌合连接,弹性件2的背面设有凸点,该凸点与锅仔片抵触连接。用户由外力按压按压件1,经由弹性件2作用于锅仔片上,从而实现PTT功能。面壳3上的收容槽33的外形与按压件1的外形相适配,以配合按压件1的装配。收容槽33上设有与第三凸起21相配合的通孔34,以配合弹性件2由面壳3的内部装入。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的背面也可以与收容槽33的底面相对设置,弹性件2由面壳3的外部装入。具体地,弹性件2可以全部设置在收容槽33中,其背面与设置在收容槽33中的锅仔片抵触连接;也可以在弹性件2的背面设置有第四凸起,该第四凸起与设置在收容槽33中的锅仔片抵触连接,或者该第四凸起穿过收容槽33的底面与锅仔片抵触连接。如图2所示,按压件1的第二端向内凹陷形成半圆弧形的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收容槽33的内侧设有与第一凹槽12相配合形成转动连接的第一凸起32,第一凹槽12与第一凸起32的凸凹配合达到限位的作用,同时,当在按压件1上施加压力使其向下运动时,第一凹槽12可绕着第一凸起32向下转动,按压件1通过旋转、限位,实现向下精准运动,从而可以实现按键全表面触发功能。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凸凹配合的可转动连接结构也可适用于按压件1的第一端。如图3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按压件1的第二端向外凸出形成半圆弧形的第二凸起12a,第二凸起12a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收容槽33的内侧设有与第二凸起12a相配合形成转动连接的第二凹槽32a,第二凸起12a和第二凹槽32a的凸凹配合达到限位的作用,同时,当在按压件1上施加压力使其向下运动时,第二凸起12a可绕着第二凹槽32a向下转动,按压件1通过旋转、限位,实现向下精准运动,从而可以实现按键全表面触发功能。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凸凹配合的可转动连接结构也可适用于按压件1的第一端。本技术通过将按压件1的一端与面壳3可转动连接,用户按压按压件1时,按压件1通过旋转、限位,实现按压件1的向下运动,从而可以实现按键全表面触发功能;另外,通过将按压件1的可转动连接部位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该可转动连接部位的长度方向上可以避免按键的左右晃动等不良情形,避免颗粒较大的粉尘、固体颗粒等进入按键下方聚集而引起的按键触发不良,且不会出现大角度的分力,从而可以用较小的按压力就能触发按键,手感比其他方式更好,使用更方便,产品品质得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提升明显;无需增加零件及额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设置在面壳(3)的一侧,包括按压件(1)以及弹性件(2),所述按压件(1)的背面与所述弹性件(2)的正面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的一端与所述面壳(3)可转动连接,所述按压件(1)的可转动连接部位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设置在面壳(3)的一侧,包括按压件(1)以及弹性件(2),所述按压件(1)的背面与所述弹性件(2)的正面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的一端与所述面壳(3)可转动连接,所述按压件(1)的可转动连接部位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3)的一侧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按键的收容槽(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弧形的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收容槽(33)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2)相配合形成转动连接的第一凸起(32),以使按压所述按压件(1)时,所述第一凹槽(12)可绕着所述第一凸起(32)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的一端向外凸出形成弧形的第二凸起(12a),所述第二凸起(12a)沿其所在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收容槽(33)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12a)相配合形成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斌吴玉中
申请(专利权)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