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沙棘籽油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016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7:08
沙棘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5 h、溶剂pH值为7,其提取率为0.1043%。GC‑MS法成分分析结果为沙棘籽油中含量较大的组分有(Z,Z)‑9,12‑十八烷二烯酸乙酯(42.56%),顺‑3‑己烯(24.95%),油酸乙酯(11.47%)等。沙棘籽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杆菌效果较为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沙棘籽油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沙棘子油的制备工艺,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发现其对多个菌种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属于食品科学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最早记述沙棘药用价值的国家,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藏族医学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就有了详细的有关沙棘疗效和配伍的记述。1977年沙棘首次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获得了中药材的法定地位,此后各版药典均有收录。其次我国沙棘属植物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资源蕴藏特别广泛。沙棘籽油是从沙棘籽中提取得到的棕黄色到棕红色透明油状液体,是一种非常好的功能性食品,它含有超过85%的不饱和脂肪酸。此外,沙棘籽油还含有花青素、槲皮素等多种生命活性物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生命活性因子宝库。在国际上,沙棘籽油被称为“油料黄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棘籽油,优化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并利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其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同时对其开展了抑菌活性的研究,为沙棘籽油今后的进一步开发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棘籽油:将干燥去杂的沙棘籽经粉碎机粉碎后,过40目筛,置1000mL圆底烧瓶中,加一定比例的蒸馏水,连续蒸馏一定时间,得到淡黄色油滴,冷却吸水后得到固体挥发油。(2)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找出沙棘子油提取的单因素最优条件,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的pH值。(3)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pH值为影响因素,各取3个水平做正交试验(L9(33)),对沙棘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4)用最优工艺提取沙棘籽油,并用GC-MS对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5)鉴定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沙棘籽油分别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白色念珠菌(Canidiaalbicans)、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抑制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液料比对沙棘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图2是提取时间对沙棘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图3是pH值对沙棘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图4是沙棘籽油气相质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表和具体实施操作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实施方案一沙棘子油提取工艺的优化为了探究沙棘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考察了影响提取率的三个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pH值。首先讨论单因素下的最优条件,结合文献,在各因素下选取了三个最优水平,然后在其他两个因素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对比其提取率高低。以提取率作为参考因素,做出折线图,找到单因素下最佳水平值。(1)液料比对沙棘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称取60、30、20、15、12g干燥去杂的沙棘籽,粉碎后过40目筛,放入1000mL烧瓶中,加入600mL蒸馏水,即料液比分别为1:10、1:20、1:30、1:40、1:50。连接挥发油提取装置,100℃提取5h,得沙棘籽油,精密称量计算挥发油提取率,考察不同液料比对沙棘籽油提取率的影响。(2)提取时间对沙棘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称取30g沙棘籽,固定颗粒大小为40目,料液比1:20,加600mL蒸馏水,分别按4h、5h、6h、7h、8h的提取时间,对沙棘籽油进行提取,考察不同提取时间对沙棘籽油提取率的影响。(3)pH值对沙棘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称取30g粉碎后过40目筛的沙棘籽粉末,量取600mL蒸馏水,使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调出pH值为2、5、7、7.4、8的蒸馏水,对沙棘籽油提取5h,考察不同pH值对沙棘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由说明书附图图1-3可以看出,沙棘籽油的提取的最优单因素条件为:料液比在1:20(g/mL)、提取时间为5h、pH值为7。(4)正交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pH值为影响因素,各取3个水平做正交试验,对沙棘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正交因素水平如表所示:表1正交因素水平设计表根据以上因素水平,确定按照L9(33)正交表进行试验,实验结果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正交试验结果由表2可以得出pH值对沙棘籽油提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小,影响沙棘籽油提取率的主次顺序为C>A>B,即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是A2B2C2,即料液比为1:20,pH值为7,提取时间为5h。实施方案二沙棘籽油化学成分的分析沙棘籽油GC-MS分析条件:色谱柱:DB-1(30m×0.25mm×0.25m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初始温度50℃,保持5min,以6℃/min升至250℃,保持5min;进样器温度:280℃;检测器温度:280℃;载气:He;分流比:10:1;进样量:0.4μm;流速:1mL/min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接口温度:230℃;倍增电压:1kV;扫描质量范围:33~500;NISTIO5谱库。样品的预处理:采用1%硫酸-甲醇酯化法,称量挥发油50mg,加入1%硫酸-甲醇2mL(即浓硫酸2mL,甲醇溶液1.8mL),混合均匀后在70℃水浴下加热60min,之后加入2mL正己烷,使挥发油溶于到有机相中,再加入蒸馏水直至瓶颈,取出上清液。再用1mL正己烷洗一次,合并两次上清液,过0.45µm微孔滤膜,得到无色透明液体,4℃冷藏,备用。标准品溶液的配置:取适量的正构烷烃C8-C40标准品溶液,用正己烷溶液将其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溶液,按上述GC-MS条件进样,得出正构烷烃C8-C40保留时间,为下一步计算沙棘籽油中各组分保留指数作准备。对所得挥发油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得到沙棘籽油的总离子流图,如说明书附图图4。通过检索对比NIST05数据库,并且结合参考文献,根据相似度数值SI>80为依据以除溶剂以外的全部色谱峰面积作为100%,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3所示。表3沙棘籽油成分分析结果水提沙棘籽油中鉴定出30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大的组分为(Z,Z)-9,12-十八烷二烯酸乙酯(42.56%),顺-3-己烯(24.95%),油酸乙酯(11.47%),棕榈酸(9.49%),十六烷酸(3.15%),棕榈酸乙酯(2.95%)。实施方案三沙棘籽油抑菌活性试验1、培养基的配置(1)配方:大肠杆菌培养基(100mL):胰蛋白胨1.0g;酵母浸粉0.5g;氯化钠1.0g;琼脂粉1.5g;pH7.0~7.2;灭菌110℃,30min。白色念球菌培养基(100mL):酵母浸粉0.2g;葡萄糖2.0g;鱼蛋白胨1.0g;磷酸氢二钾0.1g;硫酸镁0.05g;琼脂粉1.5g;pH7.0~7.2;灭菌110℃,30min。酿酒酵母菌培养基(100mL):酵母浸粉1.0g;葡萄糖2.0g;蛋白胨2.0g;琼脂粉2.15g;pH7.0~7.2;灭菌110℃,30min。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100mL):磷酸氢二钾0.5g;蛋白胨1.0g;牛肉浸膏0.5g;琼脂粉1.5g;鱼蛋白胨1.0g;pH7.0~7.2;灭菌110℃,30min。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沙棘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化学成分的分析及其抑菌活性的鉴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pH值为影响因素,各取3个水平做正交试验,对沙棘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即料液比为1:20,pH值为7,提取时间为5h;(2)采用GC‑MS对沙棘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水提沙棘籽油中鉴定出30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大的组分为(Z,Z)‑9,12‑十八烷二烯酸乙酯(42.56%),顺‑3‑己烯(24.95%),油酸乙酯(11.47%),棕榈酸(9.49%),十六烷酸(3.15%),棕榈酸乙酯(2.95%);(3)分别鉴定不同pH值条件下提取的沙棘籽油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制活性,得出不同pH值条件下提的沙棘籽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短小杆菌均有极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沙棘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化学成分的分析及其抑菌活性的鉴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pH值为影响因素,各取3个水平做正交试验,对沙棘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即料液比为1:20,pH值为7,提取时间为5h;(2)采用GC-MS对沙棘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水提沙棘籽油中鉴定出30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大的组分为(Z,Z)-9,12-十八烷二烯酸乙酯(42.56%),顺-3-己烯(24.95%),油酸乙酯(11.47%),棕榈酸(9.49%),十六烷酸(3.15%),棕榈酸乙酯(2.95%);(3)分别鉴定不同pH值条件下提取的沙棘籽油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白色念珠菌(Canidiaalbicans)、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短小芽孢杆菌(B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鹤鹏李亚平王洪彪胡征宇武美馥田海苹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