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MOS管保护电路及其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407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NMOS管保护电路,包括:NMOS管NM0、NMOS管NM3、第一ESD保护模块和第二ESD保护模块,所述NMOS管NM0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漏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ESD保护模块相连接,所述NMOS管NM3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ESD保护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NMOS管NM0增加了第一ESD保护模块,对NMOS管NM3增加了第二ESD保护模块,进而加强了NMOS管NM0和NMOS管NM3的栅极的ESD保护性能,加强包括该NMOS管保护电路的NMOS管芯片的ESD保护性能,满足生产的需求,成本低且性能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NMOS管保护电路及其芯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尤其涉及一种NMOS管保护电路,并涉及包括了该NMOS管保护电路的NMOS管芯片。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独立MOS芯片大多采用VDMOS的结构,VDMOS是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即为纵向结构,VNMOS管的Source端(源极)在顶面,而Drain(漏极)在底面,工作时电流会由上而下的流动,VNMOS的沟道为GateOxide(栅氧化层)下方的P-区域,所以VDMOS的沟道长度是由扩散控制的,导致沟道长度芯片间差异较大,从而导致NMOS管的开启电压偏差较大(-1.5V~-3V间变化)。这种VDMOS兼有双极晶体管和普通MOS器件的优点,无论是开关应用还是线性应用,VDMOS都是理想的功率器件;但是VDMOS管的gate端(栅极)的ESD性能较差,容易损坏。VDMOS的特点有:接近无限大的静态输入阻抗特性,非常快的开关时间,导通电阻正温度系数,近似常数的跨导,高dV/dt;因此,能够广泛应用于电池保护,电子开关或功率管理等场合。而随着锂电池的迅猛发展,使锂电保护电路需求剧增,其中双通道NMOS管的8205芯片在锂电保护上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NMOS的8205芯片的主要参数有VDS耐压达到20V,开启电压Vgs(th)在1.5V到3V范围内,导通阻抗Rdson在20m欧左右。早期8205芯片是一款通用型NMOS,目前大都应用在锂电管理上,锂电池电压为大多在2.7-4.2v间,而8205芯片的20V耐压远大于其工作电压。根据2*VDD经验,8205芯片的耐压大于8.4V已经可以满足要求;而目前常用的5VCMOS工艺的NMOS管耐压一般大于11V,大于锂电电池耐压需求,因此,现在的不能NMOS管完全满足生产的需求,同时,也得不到很好的ESD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改善NMOS管栅极的ESD性能的NMOS管保护电路,并进一步地将NMOS管优化为横向NMOS管,以达到优化NMOS管芯片,降低成本和保证产能供应等目的。对此,本技术提供一种NMOS管保护电路,包括:NMOS管NM0、NMOS管NM3、第一ESD保护模块和第二ESD保护模块,所述NMOS管NM0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漏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ESD保护模块相连接,所述NMOS管NM3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ESD保护模块相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ESD保护模块包括NMOS管NM1、NMOS管NM2和NMOS管NM6,所述NMOS管NM1的源极和所述NMOS管NM2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1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0的栅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2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1的栅极和所述NMOS管NM2的栅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6的漏极,所述NMOS管NM6的栅极和源极均连接至晶圆衬底;所述NMOS管NM1的源极、所述NMOS管NM2的源极、所述NMOS管NM1的栅极、所述NMOS管NM2的栅极以及所述NMOS管NM6的漏极均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NMOS管NM0包括寄生二极管D0,所述寄生二极管D0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所述寄生二极管D0的阴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0的漏极。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NMOS管NM1包括寄生二极管D1,所述寄生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1的源极,所述寄生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1的漏极;所述NMOS管NM2包括寄生二极管D2,所述寄生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2的源极,所述寄生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2的漏极;所述NMOS管NM6包括寄生二极管D6,所述寄生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6的源极,所述寄生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6的漏极。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ESD保护模块包括NMOS管NM4、NMOS管NM5和NMOS管NM7,所述NMOS管NM4的源极和所述NMOS管NM5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4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5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4的栅极和所述NMOS管NM5的栅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7的漏极,所述NMOS管NM7的栅极和源极均连接至晶圆衬底;所述NMOS管NM4的源极、所述NMOS管NM5的源极、所述NMOS管NM4的栅极、所述NMOS管NM5的栅极以及所述NMOS管NM7的漏极均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NMOS管NM3包括寄生二极管D3,所述寄生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3的源极,所述寄生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3的漏极。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NMOS管NM4包括寄生二极管D4,所述寄生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4的源极,所述寄生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4的漏极;所述NMOS管NM5包括寄生二极管D5,所述寄生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5的源极,所述寄生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5的漏极;所述NMOS管NM7包括寄生二极管D7,所述寄生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7的源极,所述寄生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7的漏极。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设置于该NMOS管NM0的栅极的左右两侧,所述NMOS管的衬底通过N阱层与晶圆衬底隔离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NMOS管NM3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设置于该NMOS管NM3的栅极的左右两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NMOS管芯片,包括了如上所述的NMOS管保护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NMOS管NM0增加了第一ESD保护模块,对NMOS管NM3增加了第二ESD保护模块,加强了NMOS管NM0和NMOS管NM3的栅极的ESD保护性能,进而加强包括该NMOS管保护电路的NMOS管芯片的ESD保护性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并且,还能够进一步地,将所述NMOS管优化为横向NMOS管,进而具备开启电压低和偏差小的优点,达到了成本低且性能优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详细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NMOS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例提供一种NMOS管保护电路,包括:NMOS管NM0、NMOS管NM3、第一ESD保护模块1和第二ESD保护模块2,所述NMOS管NM0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漏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ESD保护模块1相连接,所述NMOS管NM3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ESD保护模块2相连接。本例增加了第一ESD保护模块1和第二ESD保护模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NMOS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MOS管NM0、NMOS管NM3、第一ESD保护模块和第二ESD保护模块,所述NMOS管NM0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漏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ESD保护模块相连接,所述NMOS管NM3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ESD保护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ESD保护模块包括NMOS管NM1、NMOS管NM2和NMOS管NM6,所述NMOS管NM1的源极和所述NMOS管NM2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1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0的栅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2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1的栅极和所述NMOS管NM2的栅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6的漏极,所述NMOS管NM6的栅极和源极均连接至晶圆衬底;所述NMOS管NM1的源极、所述NMOS管NM2的源极、所述NMOS管NM1的栅极、所述NMOS管NM2的栅极以及所述NMOS管NM6的漏极均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ESD保护模块包括NMOS管NM4、NMOS管NM5和NMOS管NM7,所述NMOS管NM4的源极和所述NMOS管NM5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4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5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4的栅极和所述NMOS管NM5的栅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7的漏极,所述NMOS管NM7的栅极和源极均连接至晶圆衬底;所述NMOS管NM4的源极、所述NMOS管NM5的源极、所述NMOS管NM4的栅极、所述NMOS管NM5的栅极以及所述NMOS管NM7的漏极均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MOS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MOS管NM0、NMOS管NM3、第一ESD保护模块和第二ESD保护模块,所述NMOS管NM0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漏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ESD保护模块相连接,所述NMOS管NM3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ESD保护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ESD保护模块包括NMOS管NM1、NMOS管NM2和NMOS管NM6,所述NMOS管NM1的源极和所述NMOS管NM2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1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0的栅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2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1的栅极和所述NMOS管NM2的栅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6的漏极,所述NMOS管NM6的栅极和源极均连接至晶圆衬底;所述NMOS管NM1的源极、所述NMOS管NM2的源极、所述NMOS管NM1的栅极、所述NMOS管NM2的栅极以及所述NMOS管NM6的漏极均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ESD保护模块包括NMOS管NM4、NMOS管NM5和NMOS管NM7,所述NMOS管NM4的源极和所述NMOS管NM5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4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5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NM3的源极相连接,所述NMOS管NM4的栅极和所述NMOS管NM5的栅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7的漏极,所述NMOS管NM7的栅极和源极均连接至晶圆衬底;所述NMOS管NM4的源极、所述NMOS管NM5的源极、所述NMOS管NM4的栅极、所述NMOS管NM5的栅极以及所述NMOS管NM7的漏极均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MOS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MOS管NM0包括寄生二极管D0,所述寄生二极管D0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0的源极,所述寄生二极管D0的阴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NM0的漏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孝嘉王燕晖李科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满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