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尾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02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尾箱,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至少两根长度可伸缩的伸缩杆,伸缩杆可延伸至箱体外侧。将上述尾箱安置于车辆后座之后,伸缩杆伸出箱体外侧,乘坐人员不仅可手扶驾驶者,而且即使乘坐人员手部与驾驶者分离,伸缩杆也能阻挡于乘坐人员两侧,大幅度降低了乘坐者向左右两侧跌落的可能性,使用安全性大幅度提升;另外,当不需要使用伸缩杆时,伸缩杆可往靠近箱体方向进行收缩,可减少尾箱整体的横向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尾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箱,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尾箱。
技术介绍
两轮代步车被广泛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两轮代步车当中目前应用最广的要数电动车。电动车是由电力驱动的两轮代步车,参见图1,其上设置坐垫a,坐垫a上由前轮往后轮方向依次排布有驾驶位b以及乘坐位c,电动车驾驶者坐于驾驶位b,手持电动车车把,另一名乘坐者则坐于乘坐位c上。为了提升电动车的载物能力,大部分电动车会在电动车上安装一尾箱,尾箱位于乘坐位c背离驾驶位b的一侧,常见的尾箱由两个呈分体设置箱盖构成,两个箱盖上下分布且两者边缘处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位于下侧的箱盖则连接于电动车车架上。传统的电动车结构如上所述,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位于乘坐位c上的乘坐人员会位于驾驶者和尾箱之间,乘坐人员的前后两侧位置受阻挡,在乘坐过程中,乘坐人员仅能手扶驾驶者,但乘坐人员的左右两侧位置却无任何阻挡物,尤其是乘坐位c上坐着年纪较小的乘坐人员时,一旦手部与驾驶者分离,容易往左右两侧跌落,造成安全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依旧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尾箱,其能大幅度降低乘坐人员往左右两侧跌落的可能性,提高使用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用尾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至少两根长度可伸缩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可延伸至箱体外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述尾箱安置于车辆后座之后,伸缩杆伸出箱体外侧,乘坐人员不仅可手扶驾驶者,而且即使乘坐人员手部与驾驶者分离,伸缩杆也能阻挡于乘坐人员两侧,大幅度降低了乘坐者向左右两侧跌落的可能性,使用安全性大幅度提升;另外,当不需要使用伸缩杆时,伸缩杆可往靠近箱体方向进行收缩,可减少尾箱整体的横向占用空间。优选的,所述伸缩杆横向排列于箱体上,相邻所述伸缩杆的水平方向之间存在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位于乘坐位的上方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乘坐人员位于乘坐位上时,伸缩杆往箱体外侧伸出,乘坐人员便会位于间隔空间内,此时,相邻伸缩杆会分别位于乘坐人员左右两侧,伸缩杆能阻碍乘坐人员出现两侧跌落,以保证乘坐人员的乘坐安全性。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握杆、安装于箱体内部的导向滑套,所述握杆滑移设置于导向滑套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握杆能沿着导向滑套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握杆的滑移顺畅度以及安装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优选的,所述伸缩杆插入箱体的口部为插口,所述插口内安装有支撑套,所述伸缩杆贯穿且安装于支撑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箱体本身厚度不大,安装于插口的支撑套能提供伸缩杆足够强的支撑力,能进一步提升伸缩杆的滑移顺畅度以及安装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导向滑套安装于支撑套内,所述导向滑套外壁与支撑套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件能提升导向滑套与支撑套之间的密封性,大幅度减少了外部雨水进入到箱体内的量。优选的,所述支撑套靠近箱体外部的端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箱体外侧壁相抵,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第一支撑台,所述支撑套与第一支撑台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套处于固定状态时,翻边会与箱体外侧相抵,从而对支撑套产生一侧横向定位作用,通过紧固件将支撑套与第一支撑台相连,从而对支撑台产生另一侧横向定位作用,两处定位使得支撑套固定更加稳定。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第二支撑台,所述导向滑套背离支撑套的端部与第二支撑台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紧固件将第二支撑台与导向滑套背离支撑套的端部进行固定,导向滑套的两端分别被固定,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伸缩杆的滑移顺畅度以及安装稳定性。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内设有锁止定位机构,锁止定位机构能将握杆至少锁止于两种位置状态,即握杆收缩于导向滑套内侧的位置状态、握杆滑移突出于箱体外侧的位置状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握杆进行长度定位,当需要将伸缩杆的长度变短时,将握杆收缩于导向滑套内,然后锁止定位机构将该位置进行锁止住,握杆便可稳定位于导向滑套内;当需要将伸缩杆的长度变长时,将握杆滑移突出于箱体外侧,然后锁止定位机构将该位置进行锁止住,以防止握杆意外滑入导向滑套内。优选的,所述导向滑套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有定位孔沿着导向滑套的长度方向进行排布,所述锁止定位机构包括限位部件、驱动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安装在握杆位于箱体内的端部的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设有伸缩头、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驱动伸缩头突出于安装壳外侧且用于插接在对应定位孔内;所述驱动部件的两端分别为驱动端以及触发端,驱动端与触发端分别位于握杆的两端,所述驱动端接收箱体外部挤压力,进而通过触发端驱使伸缩头从对应定位孔中抽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握杆沿着导向滑套进行滑移时,驱动弹簧会对伸缩头产生弹性推力,当伸缩头正对于对应的定位孔时,伸缩头会伸入到定位孔当中,进而限制握杆与导向滑套之间的相对滑动;通过按压驱动端,驱动部件的驱动端驱使伸缩头从对应定位孔中抽出;从而实现握杆与导向滑套之间的滑移定位效果。优选的,所述导向滑套位于箱体内部的端部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用于与握杆端部相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握杆产生较强的推力时,握杆的端部会直接与缓冲弹簧接触,缓冲弹簧能提供握杆足够的弹性缓冲力。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箱体上设置的两根伸缩杆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间隔空间,乘坐人员位于间隔空间内,乘坐人员的手部可分别把持着伸缩杆,安全性能大幅度得到提升;(2)握杆与导向滑套可发生相对滑移,并通过锁止定位机构来进行长度限位,进而方便乘坐人员的使用;(3)该尾箱即使设置了伸缩杆,但其防水效果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轮代步车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驾驶位、乘坐位两者的位置关系;图2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用于重点展示握杆从导向滑套滑移出的使用状态;图3为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箱体内部的连接结构;图4为箱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伸缩杆与箱体内侧壁之间的连接关系;图5为伸缩杆与支撑套两者配合之后的剖面图;图6为图5的A部放大图,用于重点展示限位部件的内部构造;图7为设置有三根以上伸缩杆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伸缩杆的排列方式。附图标记:a、坐垫;b、驾驶位;c、乘坐位;1、箱体;2、伸缩杆;21、握杆;22、导向滑套;3、间隔空间;4、插口;5、支撑套;51、翻边;6、密封件;7、第一支撑台;8、第二支撑台;9、锁止定位机构;91、限位部件;911、安装壳;912、伸缩头;913、驱动弹簧;92、驱动部件;921、驱动端;922、触发端;10、定位孔;11、缓冲弹簧;12、驱动槽;13、第一斜面;14、顶块;15、第二斜面;16、握头;17、按钮头;18、触发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车用尾箱,其安装位置可结合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尾箱安装于乘坐位c背离驾驶位b的一侧。参见图2以及图3,该尾箱包括箱体1,箱体1上设有插口4,在箱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根长度可伸缩的伸缩杆2,伸缩杆2通过插口4插入到箱体1内,这里应当指出,该尾箱由上、下两个箱体1共同构成,伸缩杆2可设置在位于上部的箱体1,也同样可设置在位于下部的箱体1,当然也可以同时设置在上部以及下部的箱体1上,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尾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根长度可伸缩的伸缩杆(2),所述伸缩杆(2)可延伸至箱体(1)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尾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根长度可伸缩的伸缩杆(2),所述伸缩杆(2)可延伸至箱体(1)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尾箱,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杆(2)左右横向排列于箱体(1)上,相邻所述伸缩杆(2)的水平方向之间存在间隔空间(3),所述间隔空间(3)位于乘坐位(c)的上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用尾箱,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杆(2)包括握杆(21)、安装于箱体(1)内部的导向滑套(22),所述握杆(21)滑移设置于导向滑套(2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尾箱,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杆(2)插入箱体(1)的口部为插口(4),所述插口(4)内安装有支撑套(5),所述伸缩杆(2)贯穿且安装于支撑套(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尾箱,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滑套(22)安装于支撑套(5)内,所述导向滑套(22)外壁与支撑套(5)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尾箱,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套(5)靠近箱体(1)外部的端部设有翻边(51),所述翻边(51)与箱体(1)外侧壁相抵,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第一支撑台(7),所述支撑套(5)与第一支撑台(7)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用尾箱,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第二支撑台(8),所述导向滑套(22)背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灵雄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融通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