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177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方法,包括:将待运输的鱼类投放入箱体(2)中,其中所述箱体中包含体积比为1:1~3:1的原生水和目的水的水体(16);并且所述水体中包含浓度为15~25mg/L的维生素C以及MS‑222麻醉剂,所述维生素C与MS‑222麻醉剂的质量比为3:5~5: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减少环境变化对鱼的影响,减少运输过程中鱼的死亡率、极大地提高了鱼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特别是鲢鱼的运输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工业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产生活当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水体,使水体中的氮、磷以及有机物耗氧物质浓度升高,超过了水体自身生产能力,使水体不断富集大量的营养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加剧。蓝藻在这种条件下会疯狂生长,最终覆盖整个水域,产生严重的水华现象。水华暴发时,优势藻种异常增殖,使得水体的粘稠度增加,不仅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还会产生有毒的物质,对人体健康、水体生态系统、水生动植物以及水域景观造成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于藻类水华的控制措施仍然以治理为主,即一般是在水华爆发之后采取应对措施,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是通过人工打捞、机械或者沉积物疏浚的方式除藻,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学法主要是通过投放化学药剂或者混凝剂去除水中的藻类,但是随之造成的是化学药剂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毒害作用,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法主要包括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除藻。在水生动物中,鲢鱼和鳙鱼是两种常见的家鱼,较易获得;这两种鱼均以浮游植物为食,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它们能以有毒的微囊藻为食物,对藻类分泌的毒素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并且生长速度快,采食量也比较大,被认为可以用来控制蓝藻水华。使用这种方法来抑制藻类的生长,具有高效、无污染、安全等优点。但是,在运输的过程中,鱼类例如鲢鱼和鳙鱼的应激反应(如性情急躁的鲢鱼在运输过程中碰撞)、水质以及水温等条件严重影响其成活率。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在正常情况下,鲢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仅为50%;存在外界因素干扰时,成活率会更低。因此,需要新的技术和装备,用于活鱼类例如鲢鱼的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鱼类例如鲢鱼的适宜的运输方法和系统,针对鱼类例如鲢鱼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控制运输过程中可控的因素,以解决运输过程中因鱼类本身特性、水质变差、温度变化等问题,最大程度上保证鱼的成活率,进而提高鱼类例如鲢鱼用于除藻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控制藻类生长,避免藻类水华爆发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方法,包括:将待运输的鱼类投放入箱体2中,其中所述箱体中包含体积比为1:1~3:1的原生水和目的水的水体16;并且所述水体中包含浓度为15~25mg/L的维生素C以及MS-222麻醉剂,所述维生素C与MS-222麻醉剂的质量比为3:5~5: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运输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水体中输送氧气或者空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运输方法还包括利用灯光来照明所述水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鱼类为鲢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将待运输的鱼类投放入箱体2的步骤包括将待运输的鱼类放入孔隙为1~3mm的渔网中,然后再放入箱体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运输方法还包括使得箱体2中的水体16循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在循环的过程中对水体进行过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运输方法还包括控制箱体2中的水体16的温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当运输时间为2~3h时,运鱼密度为700~800kg/m3;当运输时间为3~5h时,运鱼密度为500~600kg/m3;当运输时间为5~7h时,运鱼密度为400~500kg/m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水体(16)的温度为5~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系统,包括:箱体2、包裹箱体2外壁的保温层1、水循环及温控系统以及溶解氧系统;其中,所述箱体2在上部形成有进水口4、在底部形成有出水口3并且在顶面形成有通气口15;其中,所述水循环及温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6、水温调节器8、水循环装置7以及出水管5,其中所述进水管6的一端通过所述进水口4与所述箱体2连通,所述出水管5的一端通过所述出水口3与所述箱体2连通;其中,所述溶解氧系统包括气瓶11、输气管12、控制阀13以及溶解氧传感器14,其中气瓶11与输气管12连接,用于向箱体2中的水体16输送氧气;溶解氧传感器14设置在所述箱体2之中,用于感测箱体2中的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控制阀13设置在输送氧气的气路上,用于基于溶解氧传感器14所检测的氧气含量而打开或关闭以控制氧气的输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箱体2为有机玻璃箱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溶解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箱体上部的气瓶固定装置10,所述气瓶11固定在所述气瓶固定装置10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2内部的渔网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渔网的孔隙为1~3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保温层1为聚氨酯硬泡板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箱体2为四棱柱体,长、宽、高分别为1~3m、0.5~1m以及1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箱体2体积为0.5~5m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箱体2上部的照明灯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水循环及温控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方法,包括:将待运输的鱼类投放入本专利技术的运输系统中。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及特征考虑到如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将更加明显,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案的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系统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案的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系统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系统包括:箱体2、包裹箱体2外壁的保温层1、水循环及温控系统、溶解氧系统、设置在箱体2上部的照明灯9以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渔网17;其中,所述箱体2在上部形成有进水口4、在底部形成有出水口3并且在顶面形成有通气口15。所述箱体2例如可以是柱体或者圆柱体,可以例如由有机玻璃材料或者其他适当的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箱体2例如为四棱柱体,长、宽、高分别为1~3m、0.5~1m以及1m。所述箱体2体积例如可以为0.5~5m3。所述保温层1包裹在箱体的外部,可极大程度上降低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传导,避免外界温度影响箱体的温度,使得箱体内温度失控。例如保温层1可以为聚氨酯硬泡板层或者其他适当的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根据鱼的大小和种类,渔网17的孔隙例如可以为1~3mm。所述水循环及温控系统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6、水温调节器8、水循环装置7以及出水管5,其中所述进水管6的一端通过所述进水口4与所述箱体2连通,所述出水管5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方法,包括:将待运输的鱼类投放入箱体(2)中,其中所述箱体中包含体积比为1:1~3:1的原生水和目的水混合的水体(16);并且所述水体中包含浓度为15~25mg/L的维生素C以及MS‑222麻醉剂,所述维生素C与MS‑222麻醉剂的质量比为3:5~5:3。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25 CN 201820600143X1.一种应用于水体除藻过程中的鱼类的运输方法,包括:将待运输的鱼类投放入箱体(2)中,其中所述箱体中包含体积比为1:1~3:1的原生水和目的水混合的水体(16);并且所述水体中包含浓度为15~25mg/L的维生素C以及MS-222麻醉剂,所述维生素C与MS-222麻醉剂的质量比为3:5~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水体中输送氧气或者空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方法,还包括利用灯光来照明所述水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方法,其中所述鱼类为鲢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方法,其中所述将待运输的鱼类投放入箱体(2)的步骤包括将待运输的鱼类放入孔隙为1~3mm的渔网中,然后再放入箱体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方法,还包括使得箱体(2)中的水体(16)循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方法,其中在循环的过程中对水体进行过滤。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方法,还包括控制箱体(2)中的水体(16)的温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方法,其中当运输时间为2~3h时,运鱼密度为700~800kg/m3;当运输时间为3~5h时,运鱼密度为500~600kg/m3;当运输时间为5~7h时,运鱼密度为400~500kg/m3。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方法,其中所述水体(16)的温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垒刘楠赵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