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电极及其软硬结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0529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皮电极及其软硬结合方法,该表皮电极具有传感触片,所述传感触片包括能与外接元件导电连接的结合触片和与所述结合触片相连的拉伸触片,所述结合触片的拉伸比小于所述拉伸触片的拉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表皮电极及其软硬结合方法,不仅能保证表皮电极与柔性电路板或外部电子元器件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还能防止拉伸表皮电极而导致表皮电极断裂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皮电极及其软硬结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表皮电极及软硬结合方法,尤其有关于一种柔性电路制造领域中应用的表皮电极及其软硬结合方法。
技术介绍
表皮电极是一种柔性可拉伸电极,其可以像临时刺青一样粘在人体皮肤上,以便能够像常规装置一样监测人体的电生理信号。现有的表皮电极10’,如图1所示,为实现可拉伸的功能,通常将其传感触片1’制作为蜿蜒形状,当在与柔性电路板或外部电子元器件进行连接时,该蜿蜒形状的传感触片1’与柔性电路板或外部电子元器件之间是直接通过导电胶粘接或焊接相连的,因柔性电路板或外部电子元器件相对于电子表皮为硬质材料,这种连接方式会导致在拉伸表皮电极10’的过程中,该粘接部分在拉伸时柔性电路板或外部电子元器件会对电子表皮产生切割力,而导致蜿蜒形状的传感触片1’断裂,最终致使产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皮电极,其不仅能保证表皮电极与柔性电路板或外部电子元器件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还能防止拉伸表皮电极而导致表皮电极断裂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软硬结合方法,其不仅能保证表皮电极与柔性电路板或外部电子元器件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还能防止拉伸表皮电极而导致表皮电极断裂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皮电极,其具有传感触片,所述传感触片包括能与外接元件导电连接的结合触片和与所述结合触片相连的拉伸触片,所述结合触片的拉伸比小于所述拉伸触片的拉伸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触片的拉伸比为1~1.15。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触片的拉伸比为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触片与所述拉伸触片之间通过连接触片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触片与所述拉伸触片之间形成有弧形倒角,所述弧形倒角的半径为R,所述拉伸触片的宽度为B,则B/R=1/7~1/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触片的形状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或菱形。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触片与所述外接元件之间通过导电胶导电连接;或者,所述结合触片与所述外接元件之间通过焊接导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接元件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电子元器件相连;或者,所述外接元件为电子元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触片上连接有金属扣钉,所述外接元件与所述金属扣钉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结合触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导电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穿孔,各所述穿孔内注入导电胶,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结合触片通过所述导电胶相连。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表皮电极的软硬结合方法,其包括在如上所述的表皮电极上导电连接外接元件,所述外接元件与所述表皮电极的结合触片导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表皮电极及其软硬结合方法的特点及优点是:当外接元件与表皮电极相连时,仅使外接元件与表皮电极的结合触片相连,由于结合触片的拉伸比小于拉伸触片的拉伸比,当表皮电极进行整体拉伸时,该结合触片的拉伸变形远远小于拉伸触片的拉伸变形,可以说,该结合触片相对于拉伸触片来说几乎不产生任何形变,从而该表皮电极不仅能够与外接元件进行良好的连接,同时还能够防止表皮电极拉伸过程中断裂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表皮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表皮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表皮电极与电子元器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表皮电极与电子元器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表皮电极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表皮电极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表皮电极上结合有外接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表皮电极的结合触片上连接有金属扣钉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表皮电极的结合触片上连接有金属扣钉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表皮电极的结合触片与柔性电路板通过金属扣钉相连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表皮电极的结合触片与柔性电路板通过金属扣钉相连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方式一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皮电极10,该表皮电极10具有传感触片1,所述传感触片1包括能与外接元件3导电连接的结合触片11和与所述结合触片11相连的拉伸触片12,所述结合触片11的拉伸比小于所述拉伸触片12的拉伸比。如图7所示,这样当外接元件3与表皮电极10相连时,仅使外接元件3与表皮电极10的结合触片11相连,由于结合触片11的拉伸比小于拉伸触片12的拉伸比,当表皮电极10进行整体拉伸时,该结合触片11的拉伸变形远远小于拉伸触片12的拉伸变形,可以说,该结合触片11相对于拉伸触片12来说几乎不产生任何形变,从而该表皮电极10不仅能够与外接元件3进行良好的连接,同时还能够防止表皮电极10拉伸过程中断裂的情况发生。具体是,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表皮电极10可由两个金属层102以及夹设在两个金属层102之间的绝缘层101构成;或者,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该表皮电极10可由叠设在一起的金属层102和绝缘层101构成。请配合参阅图2和图10所示,该表皮电极10具有蜿蜒形状的拉伸触片12,该拉伸触片12例如可由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半圆形触片121组成,两两相邻的半圆形触片121之间通过弧形触片122相连,当然,该拉伸触片12也可采用能够拉伸变形的其他形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制。该拉伸触片12上连接有结合触片11,在表皮电极10的一端可连接有扣钉2,该扣钉2用于连接电源的正负极。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结合触片11的形状可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或菱形等,具体以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需形状为准,在此不做限制,只要该结合触片11的面积能够满足粘接外接元件3的要求即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该结合触片11的拉伸比为1~1.15,也即,沿表皮电极10的拉伸方向,结合触片11拉伸后的长度与结合触片11拉伸前的长度比值为1~1.15。进一步的,该拉伸触片12的拉伸比为1~2,也即,拉伸触片12拉伸后的长度与拉伸触片12拉伸前的长度比值为1~2。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结合触片11与拉伸触片12之间通过连接触片13相连。该连接触片13与结合触片11之间形成有弧形倒角14,该弧形倒角14的半径为R,该拉伸触片12的宽度为B,则B/R=1/7~1/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B/R=1/5。该结合触片11通过连接触片13以弧形倒角14连接于拉伸触片12,使得表皮电极10进行整体拉伸时,结合触片11和连接触片13相对于拉伸触片12几乎不产生形变,有效保障了外接元件3与结合触片11的连接稳定性,且能防止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电极具有传感触片,所述传感触片包括能与外接元件导电连接的结合触片和与所述结合触片相连的拉伸触片,所述结合触片的拉伸比小于所述拉伸触片的拉伸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电极具有传感触片,所述传感触片包括能与外接元件导电连接的结合触片和与所述结合触片相连的拉伸触片,所述结合触片的拉伸比小于所述拉伸触片的拉伸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触片的拉伸比为1~1.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触片的拉伸比为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触片与所述拉伸触片之间通过连接触片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触片与所述拉伸触片之间形成有弧形倒角,所述弧形倒角的半径为R,所述拉伸触片的宽度为B,则B/R=1/7~1/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触片的形状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或菱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电极,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宇鲁南姝郭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柔电云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