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349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转动组件,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一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伸缩;第二转动组件,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二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二壳体滑动伸缩;连接片和两个压块,所述连接片横跨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且连接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压块相对滑动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及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连接片上。通过在两个壳体之间设置滑动连接的连接片,可避免两个壳体被过度拉伸,同时又不会影响转动组件对壳体之间的折叠所产生的尺寸差异的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柔性显示屏具有可弯折的性能,这就使得搭载柔性显示屏的智能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之间实现切换成为可能。在实现移动终端折叠和展开状态的切换的前提下,如何保障移动终端整体强度,避免展开状态下移动终端被过度拉伸是业界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可折叠移动终端成功实现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切换的同时,如何保障移动终端的整体强度。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转动组件,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一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伸缩;第二转动组件,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二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二壳体滑动伸缩;连接片和两个压块,所述连接片横跨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且连接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压块相对滑动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及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连接片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长形孔,连接片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长形孔,所述压块穿过第一、第二长形孔分别与第一、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一转动组件相对第一壳体伸缩及第二转动组件相对第二壳体伸缩时,所述连接片沿着第一、第二长形孔的延伸方向相对压块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上设置互相间隔的穿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包括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两个连接部,以及连接在两个连接部之间的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压块连接,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两个连接部的交接处形成弯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之间设置支撑条,所述支撑部横跨所述支撑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设置与所述支撑条连接的固定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互相结合的第一前壳和第一后壳,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互相结合的第二前壳和第二后壳,所述压块将所述连接片的两端相应地滑动连接在第一前壳和第二前壳上,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前壳和第二前壳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滑板、第一转轴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滑板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一前壳和第一后壳之间并可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伸缩,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滑板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滑动铰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滑板、第二转轴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滑板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二前壳和第二后壳之间并可相对第二壳体滑动伸缩,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滑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滑动铰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套设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通过在两个壳体之间设置滑动连接的连接片,可避免两个壳体被过度拉伸,同时又不会影响转动组件对壳体之间的折叠所产生的尺寸差异的吸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内的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折叠机构的主视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折叠机构去除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折叠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图7中部分结构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图9为图7中部分结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去除柔性显示屏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的部分主视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线A-A的剖视示意图。图13为图10所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且视角为后视。图14为图11所示结构去除折叠机构中的部分元件后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后视图。图16为折叠机构中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装饰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装饰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去除柔性显示屏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4所示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所示折叠机构的主视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半展开状态(或半折叠状态)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中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10、折叠机构20和壳组件30。壳组件30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其中折叠机构20连接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之间,柔性显示屏10设置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上。图1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相对折叠机构20对称。如图19所示,当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相对折叠机构20转动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10在移动终端的外侧。如图1所示,在展开状态时,壳组件30朝向柔性显示屏10的一侧的延伸长度(图1中X轴方向的尺度)与背向柔性显示屏10的一侧的延伸长度(图1中X轴方向的尺度)相同,而如图19所示,壳组件30因自身存在厚度(图1中Y轴方向的尺度),在折叠状态时,壳组件30朝向柔性显示屏10的一侧的延伸长度大于背向柔性显示屏10的一侧的延伸长度,通过设置折叠机构20可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适应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所产生的长度差异。所述第一壳体31包括互相结合的第一前壳311和第一后壳312,所述第二壳体32包括互相结合的第二前壳321和第二后壳322。结合的方式可以为螺锁、粘接、焊接等。所述柔性显示屏10设置在第一前壳311和第二前壳321上。所述柔性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在展开状态下可以是呈矩形状或圆角矩形状。第一前壳311和第一后壳312之间在Y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距,同样,第二前壳321和第二后壳322之间在Y轴方向上也具有一定的间距,此间距提供放置电源模组、通信模组等零部件的空间,同时还提供折叠机构20相对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滑动伸缩所需的空间。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之间在X轴方向上也具有一定间距,折叠机构20设置在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之间于X轴方向上的间距内,且折叠机构20的至少部分结构容置在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内。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之间于X轴方向上的间距在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绕折叠机构20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因而在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绕折叠机构20转动的过程中,折叠机构20不同程度的缩进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内。同时参考图4和图5,折叠机构20包括第一转动组件50和第二转动组件60。第一转动组件50与第一壳体31连接,第一转动组件50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一壳体31内并可相对第一壳体31滑动伸缩,第二转动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转动组件,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一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伸缩;第二转动组件,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二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二壳体滑动伸缩;连接片和两个压块,所述连接片横跨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且连接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压块相对滑动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及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连接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转动组件,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一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伸缩;第二转动组件,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二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二壳体滑动伸缩;连接片和两个压块,所述连接片横跨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且连接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压块相对滑动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及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连接片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长形孔,连接片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长形孔,所述压块穿过第一、第二长形孔分别与第一、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一转动组件相对第一壳体伸缩及第二转动组件相对第二壳体伸缩时,所述连接片沿着第一、第二长形孔的延伸方向相对压块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上设置互相间隔的穿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两个连接部,以及连接在两个连接部之间的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压块连接,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两个连接部的交接处形成弯折。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之间设置支撑条,所述支撑部横跨所述支撑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煜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