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含排水舱的双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949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含排水舱的双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第一综合管廊包括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和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第二综合管廊包括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和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其特征在于接近两个综合管廊交叉点处,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与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偏移,形成两个单舱管廊,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通过排水舱连接段与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连接,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设置下穿段避让排水舱连接段;在两个综合管廊交叉点处,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设置下穿段避让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从而形成双交叉双层综合管廊的交叉结点形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三层管廊交叉节点形式,从而减少基坑深度,从而降低施工风险和建设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含排水舱的双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含排水舱的双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
技术介绍
对于含排水舱的双舱综合管廊,其交叉节点工艺形式非常复杂。排水舱一般为重力流形式,为保证综合管廊交叉点处排水舱底标高不变,排水舱要求舱底平接,其他舱室避让排水管廊。此种情况下,在交叉节点处会形成三层管廊形式,导致基坑深度增加,进而提升施工风险、提高建设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含排水舱的双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可避免三层管廊交叉节点形式,从而减少基坑深度,降低施工风险和建设费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含排水舱的双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包括第一综合管廊和第二综合管廊,其中第一综合管廊包括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和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第二综合管廊包括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和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其特征在于接近两个综合管廊交叉点处,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与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偏移,形成两个单舱管廊,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通过排水舱连接段与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连接,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设置下穿段避让排水舱连接段;在两个综合管廊交叉点处,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设置下穿段避让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从而形成双交叉双层综合管廊的交叉结点形式。进一步地,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通过向下坡度为10%~12%的斜坡连接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通过向下坡度为10%~12%的斜坡连接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本专利技术通过排水舱互通位置的调整,利用两个综合舱分别进行下穿段避让,形成双交叉双层综合管廊的交叉结点形式,可避免三层管廊交叉节点形式,从而减少基坑深度,降低施工风险和建设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综合管廊交叉平面示意图。图2为第一综合管廊断面。图3为第二综合管廊断面。图4为图1中的A-A剖面图。图5为图1中的B-B剖面图。图6为图1中的C-C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中包括: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1、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2、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3、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4、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5、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6、第一排水舱连接段7、第二排水舱连接段8。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含排水舱的双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如图所示,该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主要由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1、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2、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3、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4、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5、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6组成。第一综合管廊靠第一侧为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1,第一综合管廊靠第二侧为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2,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4在第一综合管廊两侧分别偏移,形成两个单舱管廊,靠近第一综合管廊第一侧的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4通过第一排水舱连接段7与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2连接,靠近第一综合管廊第二侧的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4通过第二排水舱连接段8与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2连接,其中第一排水舱连接段需跨越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1;在两个综合管廊交叉点处,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设置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6下穿避让第一综合管廊;在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1与第一排水舱连接段7相交处,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1设置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3下穿避让第一排水舱连接段7,从而双交叉双层综合管廊的交叉结点形式。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通过向下坡度为i%的第一斜坡连接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通过向下坡度为i%的第二斜坡连接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其中i%优选为10%~12%。第一斜坡的长度为L1,第二斜坡的长度为L2。进一步地,在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6和第一综合管廊相交处,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6叠合设置在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和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的底部,形成双层结构,在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1与第一排水舱连接段7相交处,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下穿段3叠合设置在第一排水舱连接段7底部,形成双层结构。如图所示,第一综合管廊顶部距地面高度H,第一综合管廊的高度为C1,第二综合管廊顶部距地面高度H,第二综合管廊的高度为C2,按照现有技术中三层的方案,即第一综合管廊和第二综合管廊的排水舱在最上面的第一层相交,第一综合管廊的综合舱和第二综合管廊的综合舱分别下穿形成第二层和第三层,因此,在节点位置,最大深度将达到H+(C1或C2)+C1+C2。而从图4~图6可以看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在各个节点中,其最大深度都为H+C1+C2,因此可以减少基坑深度,降低施工风险和建设费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含排水舱的双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包括第一综合管廊和第二综合管廊,其中第一综合管廊包括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和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第二综合管廊包括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和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其特征在于接近两个综合管廊交叉点处,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与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偏移,形成两个单舱管廊,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通过排水舱连接段与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连接,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设置下穿段避让排水舱连接段;在两个综合管廊交叉点处,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设置下穿段避让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从而形成双交叉双层综合管廊的交叉结点形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含排水舱的双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包括第一综合管廊和第二综合管廊,其中第一综合管廊包括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和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第二综合管廊包括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和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其特征在于接近两个综合管廊交叉点处,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与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偏移,形成两个单舱管廊,第二综合管廊排水舱通过排水舱连接段与第一综合管廊排水舱连接,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设置下穿段避让排水舱连接段;在两个综合管廊交叉点处,第二综合管廊综合舱设置下穿段避让第一综合管廊综合舱,从而形成双交叉双层综合管廊的交叉结点形式。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磊许大鹏高宇何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