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含乙草胺的除草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67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效除草农药组合物,以2‑(6‑氟‑2‑吡啶酰氧基)‑N‑(4‑氟苯基)‑N‑(1‑甲基乙基)硫代乙酰胺(TAM‑5)和乙草胺为有效成分,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其中TAM‑5和乙草胺重量比例为1:1至1:10。两种有效成分组合后形成增效作用,并且能扩大杀草谱,同时无拮抗作用,对作物安全性提高。增效除草农药组合物能有效防除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又能抑制部分多年生杂草,特别适用于棉花田除草,显著提高除草效果,同时对经济作物棉花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乙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草类农药组合物,特别是用于棉花田、大豆田、甘蔗田、玉米田、油菜田、茶园等农田及非耕地除草。
技术介绍
乙草胺分子式C14H20ClNO2,分子量269.77,CAS号:34256-82-1,其结构式如式1所示。其英文全名2-chloro-N-(ethoxymethyl)-N-(2-ethyl-6-methylphenyl)acetamide,英文简称acetochlor。乙草胺中文化学名称为2-乙基-6甲基--N-乙氧基甲基-α-氯代乙酰替苯胺,乙草胺纯品为淡黄色液体(相对密度为1.11),因含有杂质原药常呈现深红色,沸点高于200℃,不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223mg/L),易溶于乙醇、甲醇、丙酮、氯仿、甲苯等有机溶剂。乙草胺是在1971年由孟山都公司(美国)开发成功,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几个除草剂品种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处理除草剂,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对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硬草、画眉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对藜科、苋科、蓼科、鸭跖草、牛繁缕、莬丝子等阔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但是效果比对禾本科杂草差,对多年生杂草无效。乙草胺除草作用机理:主要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胞生长,使杂草幼芽、幼根生长停止,进而死亡。乙草胺吸收传到方式:主要通过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或双子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吸收后向上传导,禾本科杂草吸收乙草胺的能力比阔叶杂草强,所以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效果优于阔叶杂草。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持效期45天左右,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主要保持在0-3厘米土层中。乙草胺主要使用作物:大豆田、玉米田、花生田、棉田、马铃薯田。此外,由于小麦、水稻、谷子、高粱、黄瓜、西瓜、甜瓜、菠菜、韭菜对乙草胺敏感,应慎用或者禁用。乙草胺属于土壤处理剂,通常用量较大,常常因地域、土质、含水量不同而差异较大:大豆田用量:110-140g(乙草胺原药)/亩;玉米田用量:60-140g(乙草胺原药)/亩;花生田用量:50-110g(乙草胺原药)/亩;棉花田用量:70-150g(乙草胺原药)/亩;马铃薯田用量:90-130g(乙草胺原药)/亩。乙草胺主要剂型990g/L乙草胺乳油、900g/L乙草胺乳油、50%乙草胺乳油、50%乙草胺微乳剂、50%乙草胺水乳剂。乙草胺合成工艺相对简单、合成步骤较短,主要有两种合成工艺,第一种是通过:2,6-甲乙基苯胺与氯乙酸和三氯化磷反应,生成2,6-甲乙基-2-氯代乙酰替苯胺。乙醇与聚甲醛与盐酸存在下反应,生成氯甲基乙基醚。2,6-甲乙基-2-氯代乙酰替苯胺与氯甲基乙基醚缩合,生成乙草胺;第二种是通过:2,6-甲乙基苯胺与氯乙酸和三氯化磷进行反应,生成2,6-甲乙基-氯代乙酰替苯胺;乙醇与聚甲醛在盐酸存在下反应,醚化后得氯甲基乙基醚;最后2-甲基-6-乙基氯代乙酰替苯胺与氯甲基乙基醚进行缩合反应,即制得乙草胺。。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之一,其中以鲁、冀、豫、苏、鄂、新、皖等省区为主要产棉区。棉田杂草主要有24科约60余种,其中以禾本科杂草中的马唐、牛筋草、千金子、旱稗、狗尾草、双穗雀稗、狗牙根等发生密度最大;阔叶杂草以鳢肠、反枝苋、艾蒿、灰绿藜、铁苋莱、苘麻等为主;莎草科杂草以香附子为主。在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播种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棉田多种杂草陆续开始萌芽,至5月中下旬在田间形成第一个出苗高峰,此时以狗尾草、马唐、旱稗、藜等为主,以后随着降雨和灌水还可出现一次小的出草高峰;到7月,随着雨季的到来,香附子等杂草大量出土,形成第二个出草高峰,与此同时,前期出土的杂草进入生长最盛时期,因而易对棉花造成严重为害。我国棉田分布甚广,不同棉区杂草群落及优势种群有所不同。长江流域棉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杂草生长,优势杂草以马唐、牛筋草和香附子为主。北方棉区以喜凉耐早杂草为主组成各种杂草群落,常见杂草主要有马唐、狗牙根、菜等多种。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类型的除草剂品种,农田杂草种群变化和群落演替加速,某些次要杂草逐渐成为主要杂草,难治杂草危害日益严重,增大了化学除草难度。我国棉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施用方法不当。我国棉田分布广,不同生态区杂草的发生及施除草剂后主、次要杂草的演替规律尚缺乏深入研究,未形成针对性的防除配方对广大棉农的科普教育不足,各地应用技术水平很不平衡,实践中因选用药剂及施用时间、剂量方法等方面的不当往往造成药害。我国棉田化学除草起步迟,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棉田化学除草品种较少,迫切需要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更有效的应用。这些因素,都使得棉田除草剂需要不断推出效果更好、杀草谱更广的新品种。另外,大豆田、甘蔗田、玉米田、油菜田、茶园等农田及非耕地除草同样有众多杂草。以常见的大豆田杂草为例,大豆田杂草从防除的意义上可分为三大类,即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多年生杂草。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黍、马唐、野燕麦等。大豆田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反枝苋、苍耳、龙葵(黑星星)、铁苋菜、藜(灰菜)、风花菜、苘麻、水棘针、柳叶刺蓼、繁缕、狼巴草(鬼叉)、猪毛菜、香薷(野苏子)、马齿苋、酸模叶蓼、鸭跖草(兰花菜)、菟丝子等。大豆田多年生杂草主要有苣荬菜、问荆(节骨草)、小蓟(刺儿菜)、大蓟(大刺儿菜)、芦苇、碱草等。从近几年来看,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呈现一种趋势,鸭跖草、狼巴草、酸模叶蓼、苍耳、龙葵、风花菜、苘麻、苣荬菜、小蓟、大蓟等阔叶杂草已逐渐取代了稗草、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成为大豆田主要杂草。小蓟、苣荬菜、鸭跖草更是被称为大豆田“三菜”,成为大豆田杂草防除的难点。大豆田化学除草剂使用方式,一般采取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两种方式。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优点是防除杂草于萌芽期和造成危害之前,除草效果比较稳定,施药成本相对较低,即便防除杂草较果不好,苗后还可进行补救。缺点:一是pH值、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大,土壤过于粘重、有机质含量过高或pH值不符合某种药剂时不适宜采用土壤处理;二是有些除草剂如嗪草酮、2,4-D丁酯等在砂质土、低洼地由于药剂的淋溶易产生药害;三是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春季干旱、风大和异常低温或高温都会影响除草效果。苗后茎叶处理的优点是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湿度的影响较小,可根据已出土杂草种类选择适宜的针对性强的除草剂。缺点:一是在干旱少雨、空气湿度小和杂草生长缓慢的情况下除草效果不佳;二是有些药剂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条件下易产生药害;三是苗后茎叶处理必须在大多数杂草出土且具有一定附着药液的叶面积时才能进行,此时大豆前期生长已受到草害影响,造成减产。因此,大豆田化学除草一般以土壤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对杂草种类多、基数较大的地块需要进行二次化学除草。因此大豆田化学除草,在实施过程中要灵活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全国各地土质差别较大,气候差异显著,增加了大豆田除草的难度。大豆田常见杂草有如苋菜、蓼、藜、龙葵、苍耳、稗草、狗尾草、马唐、黍等。甘蔗田常见杂草有香附子、马唐、牛筋草、光头稗、三叶鬼针草、狗牙根等一年生杂草。玉米田常见杂草中不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除草农药组合物,以2‑(6‑氟‑2‑吡啶酰氧基)‑N‑(4‑氟苯基)‑N‑(1‑甲基乙基)硫代乙酰胺(TAM‑5)和乙草胺为有效成分,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其中2‑(6‑氟‑2‑吡啶酰氧基)‑N‑(4‑氟苯基)‑N‑(1‑甲基乙基)硫代乙酰胺和乙草胺重量比例为100:1至1:100。

【技术特征摘要】
1.除草农药组合物,以2-(6-氟-2-吡啶酰氧基)-N-(4-氟苯基)-N-(1-甲基乙基)硫代乙酰胺(TAM-5)和乙草胺为有效成分,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其中2-(6-氟-2-吡啶酰氧基)-N-(4-氟苯基)-N-(1-甲基乙基)硫代乙酰胺和乙草胺重量比例为100:1至1:1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除草剂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有效成分2-(6-氟-2-吡啶酰氧基)-N-(4-氟苯基)-N-(1-甲基乙基)硫代乙酰胺(TAM-5)和乙草胺重量比例为1:2至1: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除草剂组合物,其特征是通过目前常规农药生产方式,制备成为不同形式的可供使用的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悬乳剂、微胶囊剂等制剂剂型中的任一种剂型。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维清龙燕谢瑞阳杨梓轩赵正权冯璨李进律娅婧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