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553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剪力墙连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旨在解决预制剪力墙的钢筋拼接错位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包括下墙体、上墙体、连接上墙体与下墙体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下墙体顶部的外凹槽,设于上墙体底部且与外凹槽配合的内凹槽,内凹槽与外凹槽围成一空腔;所述下墙体顶部设有预埋钢筋,所述上墙体内部设有拼接钢筋,所述预埋钢筋位于空腔内并与拼接钢筋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凹槽与外凹槽的配合将上下剪力墙拼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上下剪力墙的钢筋准确拼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
本技术涉及剪力墙连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
技术介绍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方向,目前国内正在推广预制整浇剪力墙。该预制剪力墙体底部水平,竖向钢筋采用预埋浆锚套管与下部的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此做法在现实情况中,上下剪力墙钢筋可能会存在错位的问题,此时下部钢筋就很难插入浆锚套管中。授权的申请号为:CN201620856613.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预制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其技术要点是:所述预制剪力墙的上下两端分别包括竖向分布钢筋和套筒,所述竖向分布钢筋沿所述预制剪力墙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一端位于所述预制剪力墙内部与所述预制剪力墙一体浇筑,另一端延伸超出所述预制剪力墙的端部;所述套筒与所述竖向分布钢筋相匹配,其一端位于所述预制剪力墙内部,另一端与所述预制剪力墙另一端的端部平齐;所述竖向分布钢筋和所述套筒均为单排设置;所述预制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包括上层预制剪力墙和下层预制剪力墙,所述上层预制剪力墙与所述下层预制剪力墙通过单排灌浆套筒连接。该方案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的优点,但是仍然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通过内凹槽与外凹槽的配合将上下剪力墙拼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上下剪力墙的钢筋准确拼接在一起。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包括下墙体、上墙体、连接上墙体与下墙体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下墙体顶部的外凹槽,设于上墙体底部且与外凹槽配合的内凹槽,内凹槽与外凹槽围成一空腔;所述下墙体顶部设有预埋钢筋,所述上墙体内部设有拼接钢筋,所述预埋钢筋位于空腔内并与拼接钢筋抵接。通过外凹槽与内凹槽的配合将下墙体与上墙体的位置锁定,从而将拼接钢筋与预埋钢筋的位置贴合,外凹槽与内凹槽围成一空腔,拼接钢筋与预埋钢筋位于空腔内;在加入混凝土时,为了不使混凝土从空腔内流出,将内凹槽抵接设于外凹槽内部,混凝土从上墙体进入空腔后,需要经过内凹槽与外凹槽的缝隙自下而上方能渗出,增加了渗出的难度,也增加了上墙体与下墙体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凹槽设有楔形面,所述内凹槽设有与之对应的楔形面。通过楔形面的配合,使得上墙体与下墙体能够更加方便的配合到一起,从而进一步避免了钢筋错位的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墙体开有连通内凹槽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内凹槽上方。通过进料口向空腔内添加混凝土,将进料口设于内凹槽的上方,可以使得混凝土在重力的带动下方便的将空腔填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口上方设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连通于进料口。当空腔填满时,混凝土从进料口进入后无法继续向空腔运动,只能向上继续填充,直至从检测口中溢出,此时可以确定混凝土已经将上墙体与下墙体之间完全填充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检测口通过进料管连通于内凹槽中心。进料管设于内凹槽的中心,可以使得混凝土更加均匀的填充于空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包括进料段以及检测段,所述进料段直径大于所述检测段。当混凝土从进料口进入时,沿进料管竖直向下落入空腔内,为了使这一过程更加迅速,进料段需要大一点;而检测段使用时,需要通过压力将混凝土上升,十分费力,所以将检测段设置较细,可以减少所需压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凹槽外侧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将外凹槽将封闭,从而进一步的防止混凝土从空腔中溢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墙体一侧设有连接槽,另一侧设有与连接槽配合的连接凸块。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凸块的配合,将相邻上墙体拼接在一起,增加了上墙体之间的密封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内凹槽与外凹槽的配合将上下剪力墙拼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上下剪力墙的钢筋准确拼接在一起;其二,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凸块的配合,使得相邻上墙体能够更牢固的连接在一起。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图中:1、下墙体;2、上墙体;21、连接槽;22、连接凸块;3、连接组件;31、外凹槽;32、内凹槽;4、空腔;5、进料口;6、检测口;7、进料管;71、检测段;72、进料段;8、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如图1所示,包括铺设于地面的下墙体1、与上墙体2拼接的上墙体2、连接上墙体2与下墙体1的连接组件3、设于上墙体2一侧的连接槽21、设于上墙体2另一侧的连接凸块22,其中下墙体1顶部设有预埋钢筋,上墙体2内部设有拼接钢筋;连接槽21与连接凸块22相互配合。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3包括设于下墙体1顶部的外凹槽31,设于上墙体2底部且与外凹槽31配合的内凹槽32。内凹槽32与外凹槽31设有相互配合的楔形面,当楔形面贴合时,上墙体2与下墙体1贴合,此时内凹槽32与外凹槽31围成一空腔4,预埋钢筋与拼接钢筋上下抵接于空腔4内。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的向空腔4内添加混凝土,在空腔4上方设有进料口5。进料口5设于空腔4的上方并通过进料管7连通于空腔4,进料管7分为进料段72以及位于进料段72上方的检测段71,其中进料段72直径较大,检测段71直径较小。进料段72与进料口5连通,当混凝土将空腔4填满后,混凝土向上堆积于检测段71,检测段71顶部开设有连通于外界的检测口6,混凝土从检测口6中溢出从而证明空腔4已经被填满。如图1所示,为了使混凝土不从空腔4中流出,在外凹槽31的外侧设有密封圈8,密封圈8环绕外凹槽31设置。工作过程:当需要进行上墙体2与下墙体1的连接时,首先通过楔形面将上墙体2与下墙体1拼接在一起;然后将混凝土从进料口5注入,直至混凝土从检测口6溢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墙体(1)、上墙体(2)、连接上墙体(2)与下墙体(1)的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设于下墙体(1)顶部的外凹槽(31),设于上墙体(2)底部且与外凹槽(31)配合的内凹槽(32),内凹槽(32)与外凹槽(31)围成一空腔(4);所述下墙体(1)顶部设有预埋钢筋,所述上墙体(2)内部设有拼接钢筋,所述预埋钢筋位于空腔(4)内并与拼接钢筋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墙体(1)、上墙体(2)、连接上墙体(2)与下墙体(1)的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设于下墙体(1)顶部的外凹槽(31),设于上墙体(2)底部且与外凹槽(31)配合的内凹槽(32),内凹槽(32)与外凹槽(31)围成一空腔(4);所述下墙体(1)顶部设有预埋钢筋,所述上墙体(2)内部设有拼接钢筋,所述预埋钢筋位于空腔(4)内并与拼接钢筋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凹槽(31)设有楔形面,所述内凹槽(32)设有与之对应的楔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体(2)开有连通内凹槽(32)的进料口(5),所述进料口(5)位于内凹槽(32)上方。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富黄加桃邵唯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禾泽都林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