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2946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小麦田起垄,且田垄宽度40‑60cm,相邻田垄之间的距离80‑100cm,在相邻田垄之间的土地播种,且播种行距为16‑20cm,且在田垄表面覆盖农作物秸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行距及田垄宽度设计,并在田垄上覆盖玉米秸秆,使小麦种植区形成通风透光环境,改善了小麦群体质量,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提高土壤增温保墒能力,达到增产目的。

A method of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for Dryland Wheat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rop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of dryland wheat moisture conservation cultivation, in which the ridge width of wheat field is 40 60 cm,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ridges is 80 100 cm, the land between adjacent ridges is sown, and the row spacing is 16 20 cm, and the surface of ridges is covered with crop straw.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ntilated and transparent environment for wheat planting area by design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ting row spacing and ridge width, covering corn straw on the ridg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wheat population,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ear, increasing the weight of 1000 grains,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servation,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旱作农业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对旱地农业的研究已经从旱地农业类型的分区、旱地农业的水资源状况、农业集水工程、土壤保水技术、农田水分与养分的互作和品种资源的节水等单项研究,发展到综合技术的应用。我国旱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旱作农业的发展的基础研究,耐旱作物和耐旱品种的筛选和选育。其次是雨水的利用。由于雨水是旱作农业生产中唯一的外来水分来源,所以雨水的合理利用对旱作农业至关重要。我国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干旱地区对雨水利用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旱区农业模式。目前,雨水利用的形式有自然利用、叠加利用和聚集利用3种。三是旱地土壤保墒技术。各种耕作措施有覆盖、深耕、少耕、免耕、深松及调整播种结构,实行合理轮作、间作、套种等均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加厚土壤耕层深度,扩大和建立良好的土壤库容量,增加降水的入渗,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从而为旱作农业提供保障。四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能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施肥可以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取、转运和利用能力,促进作物根系发育,进一步改善作物的水分状况,提高作物蒸腾,减少蒸发,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还可以增加土壤水势,使原来对植物无效的水变的有效。五是各种覆盖技术的应用。半干旱旱作农区覆盖材料一般就地取材,有秸秆覆盖、砂石覆盖,也有地膜覆盖,近年来又发展成二元覆盖。现有旱地小麦在保墒方面还存在水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此,本申请对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做了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行距及田垄宽度设计,并在田垄上覆盖玉米秸秆,使小麦种植区形成通风透光环境,提高土壤增温保墒能力,达到增产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小麦田起垄,且田垄宽度40-60cm,相邻田垄之间的距离80-100cm,在相邻田垄之间的土地播种,且播种行距为16-20cm,且在所述田垄表面覆盖农作物秸秆。优选的,所述田垄宽度为40cm、相邻田垄之间的距离为80cm、播种行距为16cm。优选的,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优选的,所述玉米秸秆的用量为4500kg/hm2,且均匀覆盖。优选的,所述玉米秸秆的覆盖时间为冬天土壤封冻前、小麦停止分蘖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行距及田垄宽度设计,并在田垄上覆盖玉米秸秆,使小麦种植区形成通风透光环境,改善了小麦群体质量,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提高土壤增温保墒能力,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7.21%,平均土壤增温0.62℃,达到增产目的;节约了小麦的生产成本,每亩增产8.02%。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栽培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中涉及的试剂均能通过公共渠道获得。实施例1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小麦田起垄,且田垄宽度40cm,相邻田垄之间的距离(即播幅)80cm,在相邻田垄之间的土地(即播幅)播种,且播种行距为16cm,且在冬天土壤封冻前、小麦停止分蘖后,在田垄表面均匀覆盖玉米秸秆(整株),玉米秸秆的用量为4500kg/hm2。实施例2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小麦田起垄,且田垄宽度为60cm、相邻田垄之间的距离(即播幅)100cm、在相邻田垄之间的土地(即播幅)播种,且播种行距为20cm,且在冬天土壤封冻前、小麦停止分蘖后,在田垄表面均匀覆盖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的用量为4500kg/hm2。实施例3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小麦田起垄,且田垄宽度为40cm、相邻田垄之间的距离(即播幅)80cm、在相邻田垄之间的土地(即播幅)播种,且播种行距为16cm,且在冬天土壤封冻前、小麦停止分蘖后,在田垄表面均匀覆盖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的用量为3000kg/hm2。实施例4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小麦田起垄,且田垄宽度为40cm、相邻田垄之间的距离(即播幅)80cm、在相邻田垄之间的土地(即播幅)播种,且播种行距为16cm,且在冬天土壤封冻前、小麦停止分蘖后,在田垄表面均匀覆盖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的用量为6000kg/hm2。上述四个实施例的栽培效果果与常见旱地小麦栽培效果相比较,结果如下:表1本专利技术栽培效果分析由表1可知,实施例1栽培结果的增产、水分利用率都优于实施例2,所以种植规格参数实施例1最优。另外,实施例1效果优于实施例3、实施例4,由此可见玉米秸秆用量4500kg/hm2时最佳。因此,实施例1的栽培参数最好。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中采用的步骤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小麦田起垄,且田垄宽度40‑60cm,相邻田垄之间的距离80‑100cm,在相邻田垄之间的土地播种,且播种行距为16‑20cm,且在所述田垄表面覆盖农作物秸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小麦田起垄,且田垄宽度40-60cm,相邻田垄之间的距离80-100cm,在相邻田垄之间的土地播种,且播种行距为16-20cm,且在所述田垄表面覆盖农作物秸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小麦保墒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垄宽度为40cm、相邻田垄之间的距离为80cm、播种行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