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400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3:45
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一电脑机箱中,包括一散热模组及一导风罩,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一散热器及风扇,所述风扇包括一第一侧璧及一第二侧璧,所述导风罩包括一导风部及一自所述导风部延伸形成的安装部,所述风扇的第一侧璧与所述安装部安装,所述风扇的第二侧璧与所述散热器安装,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与所导风罩之间,所述导风部设有一导风通道,所述风扇带动空气流流向所述导风部、使所述空气流流经所述导风通道,从而通过所述导风通道,将所述散热器的热量带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散热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在电脑机箱中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地,在电脑机箱中,通过散热装置进行散热,其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模组和系统风扇,所述散热模组包括CPU散热器及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将空气流吹向所述散热器,从而将所述散热器的热量带走,所述热量通过所述系统风扇排出所述机箱外。然而,该散热装置中需要用到两个风扇,分别是系统风扇和散热风扇,成本较高。并且,该系统风扇和该散热风扇相隔较远,从而通过所述散热风扇将热量吹向所述系统风扇排出所述机箱外,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在电脑机箱中减少成本及散热效果较好的散热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一电脑机箱中,包括一散热模组及一导风罩,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一散热器及风扇,所述风扇包括一第一侧璧及一第二侧璧,所述导风罩包括一导风部及一自所述导风部延伸形成的安装部,所述风扇的第一侧璧与所述安装部安装,所述风扇的第二侧璧与所述散热器安装,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与所导风罩之间,所述导风部设有一导风通道,所述风扇带动空气流流向所述导风部、使所述空气流流经所述导风通道。优选地,所述导风部设有一第一通风口及一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所述导风通道,所述风扇将空气流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吹入,流经所述导风通道,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出。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大于所述第二通风口。优选地,所述安装部设有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风扇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一顶部,所述顶部设有安装孔,所述散热器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固定孔固定。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底部,所述底部包括两侧部及两折部,所述两侧部与所述两折部分别自所述顶部延伸形成。优选地,所述两折部呈L形。优选地,所述两折部分别自所述两侧部垂直延伸形成。优选地,所述顶部包括两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二延伸部,所述安装部还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两第一延伸部之间,所述两第一延伸部分别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形成。优选地,所述导风部包括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首尾相连而形成所述导风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的散热装置中,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与所导风罩之间、从而带动所述空气流流向所述导风部,使所述空气流流经所述导风通道,从而通过所述导风通道,将所述散热器的热量带走,该散热装置中只需要使用到一个风扇,就能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从而减少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之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之散热装置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之散热装置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其中散热器与风扇组装在一起。图4是对应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对应图2的立体组装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一散热装置,应用于一电脑机箱(图未示)中,用于安装在所述电脑机箱的一主板10(参阅图5)上,包括一散热模组20及一导风罩30。所述导风罩30通过至少一安装件40与所述散热模组20安装。所述散热模组20包括一散热器21及一风扇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21为一CPU散热器。所述散热器21包括多个散热片、至少一第一固定部210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2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1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11均为四个,每一第一固定部210设有一固定通孔212。所述风扇23包括一第一侧璧230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璧230的第二侧壁231。所述第一侧璧230及所述第二侧壁231分别设有至少一固定孔23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璧230及所述第二侧壁231分别设有四个固定孔232。所述第一侧璧230的四个固定孔232与所述第二侧壁231的四个固定孔232分别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侧璧230的四个固定孔232与所述四个第二固定部211分别一一对应。所述导风罩30包括一导风部31及一自所述导风部31延伸形成的安装部33。所述导风部31设有一第一通风口310及一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310的第二通风口311。所述导风部31包括四个侧面312。所述四个侧面312首尾相连而形成一导风通道313。所述第一通风口310与所述第二通风口311连通所述导风通道313。所述第一通风口310大于所述第二通风口3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四个侧面312为梯形。所述安装部33包括一第一连接部3302、一第二连接部3304及一第三连接部3306。所述第一连接部330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306分别连接所述导风部3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312。所述第二连接部330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30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306之间,并连接另一侧面312。所述安装部33还包括一顶部333。所述顶部333包括两第一延伸部3331及一第二延伸部3333。所述第二延伸部3333连接于所述两第一延伸部3331之间。所述两第一延伸部3331分别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30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306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3333自所述第二连接部3304延伸形成。所述安装部33设有一收容空间332。所述收容空间332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311。所述安装部33设有至少一安装孔35。所述安装孔35开设于所述第二延伸部33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35的个数为两个,所述两个安装孔35分别对应其中两个固定通孔212。所述安装部33还包括一底部334。所述底部334包括两侧部335、两折部336及一侧板337。所述两侧部335分别自所述两第一延伸部3331各自的一端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两折部336分别自所述两侧部335各自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两折部336呈轴对称。每一折部336呈L形。所述侧板337连接在所述两折部336之间。所述两折部336分别自所述两侧部335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两折部336及所述侧板337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3333。每一安装件40包括一头部41、一自所述头部41延伸形成的中间部42、一自所述中间部42延伸形成的尾部43及一弹簧44。所述弹簧44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头部41的下方。所述弹簧44位于所述中间部4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40的个数为四个,所述四个安装件40分别对应所述四个固定通孔212。每一安装件40分别对应一垫圈50。请参阅图3,安装时,将所述风扇23的第一侧璧230放置在所述散热器21上,使所述第一侧璧230的四个固定孔232与所述四个第二固定部211分别一一对齐,所述第一侧璧230的四个固定孔232与所述第二侧壁231的四个固定孔232分别通过四个固定件(例如螺丝钉)与所述四个第二固定部211固定(图未示),从而将所述风扇23与散热器21固定在一起。请参阅图4与图5,将所述导风罩30的两个安装孔35分别与所述散热器21其中两个固定通孔212对齐,通过两个安装件40将所述导风罩30的两个安装孔35与所述其中两个固定通孔212固定,所述两个安装件40分别移动至所述两个安装孔35与所述两个固定通孔212中,所述两个安装件40的尾部分别穿过所述两个安装孔35与所述其中两个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一电脑机箱中,包括一散热模组及一导风罩,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一散热器及风扇,所述风扇包括一第一侧璧及一第二侧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包括一导风部及一自所述导风部延伸形成的安装部,所述风扇的第一侧璧与所述安装部安装,所述风扇的第二侧璧与所述散热器安装,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与所导风罩之间,所述导风部设有一导风通道,所述风扇带动空气流流向所述导风部、使所述空气流流经所述导风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一电脑机箱中,包括一散热模组及一导风罩,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一散热器及风扇,所述风扇包括一第一侧璧及一第二侧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包括一导风部及一自所述导风部延伸形成的安装部,所述风扇的第一侧璧与所述安装部安装,所述风扇的第二侧璧与所述散热器安装,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与所导风罩之间,所述导风部设有一导风通道,所述风扇带动空气流流向所述导风部、使所述空气流流经所述导风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设有一第一通风口及一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所述导风通道,所述风扇将空气流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吹入,流经所述导风通道,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大于所述第二通风口。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有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风扇收容在所述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洲谢志升施庆沂杜峰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