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02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具主体和上模具主体,所述上模具主体设置于下模具主体顶端,且下模具主体和上模具主体相互匹配,所述下模具主体顶部何在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槽底端延伸至下模具主体内腔,所述下模具主体内腔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设置于模具槽外壁一侧,所述加热棒顶部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贯穿模具槽底壁,且延伸至模具槽内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加热棒设置呈一定倾斜度和弯曲程度,与现有技术的直型相比,可以适用于不同形状的注塑模具,并且能够使加热和冷凝在模具槽内均匀作用,避免了模具槽内受热或者冷凝温度不均匀,从而导致所制得的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A mold for heating injection mo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ype-following heating injection mold,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mold main body and an upper mold main body. The upper mold main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lower mold main body, and the lower mold main body and the upper mold main body match each other. Where is a mold groove at the top of the lower mold main body,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mold groove extends 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ower mold main body. A heating rod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lower die, and the heating rod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mold groove. A ventilation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heating rod, and the ventilation pipe runs through the bottom wall of the mold groove and extends 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mold groove. By setting the heating rod to a certain degree of inclination and bending, the invention can be applied to injection molds of different shapes, and can make the heating and condensation work uniformly in the mold groove, thus avoiding the heating in the mold groove or the uneven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 thus leading to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The amount is aff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成型模具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高光无熔痕注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材料成型技术,该技术可以获得高精度、高光洁度的产品。高光无熔痕注塑技术使用的高光无熔痕注塑模具,通常包括定模、动模以及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注塑模具通常使用蒸汽加热与低温水冷却或电加热与低温水冷却的方式,实现注塑模具的快速加热与快速冷却。然而,由于蒸汽加热方法的投资成本大,其中锅炉蒸汽加热装置需要300多万,另外蒸汽锅炉的危险性也比较大,而且蒸汽的温度一般在150C以下,加热效率低,通常,高光无熔痕注塑模具采用电加热与低温水冷却相结合。基于常规钻孔加工方法,模具中的电加热孔一般只能加工成直孔,相应的电加热棒就需要设置成直棒,这使得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模具型腔表面无法获得均匀加热,造成注塑产品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无法满足具有三维复杂曲面的高光产品的注塑要求,而且现有的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过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具主体和上模具主体,所述上模具主体设置于下模具主体顶端,且下模具主体和上模具主体相互匹配,所述下模具主体顶部何在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槽底端延伸至下模具主体内腔,所述下模具主体内腔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设置于模具槽外壁一侧,所述加热棒顶部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贯穿模具槽底壁,且延伸至模具槽内腔,所述通风管输入端与加热棒输出端连接,所述通风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源输入口和冷源输入口,所述热源输入口和冷源输入口均贯穿模具槽侧壁,且延伸至下模具主体外壁一侧,所述模具槽外壁设置有能量传递块,所述能量传递块另一端贯穿模具槽内壁,且延伸至加热棒外壁一侧与加热棒相互贴合,所述上模具主体内腔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底部固定设置有温度感应芯片,所述温度感应芯片底端贯穿上模具主体底壁,且延伸至上模具主体底端一侧。优选的,所述通风管输出端设置有冲模排气电磁阀,所述冲模排气电磁阀输出端设置于模具槽内腔,所述热源输入口输入端设置有热源输入电磁阀,所述冷源输入口输入端设置有冷源输入电磁阀。优选的,所述加热棒连接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一端贯穿下模具主体侧壁,且延伸至下模具主体外壁一侧,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冷源输出电磁阀,所述冷源输出电磁阀设置于下模具主体外壁一侧。优选的,所述下模具主体外壁一侧设置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连接端设置有加热器和空气压缩机,所述加热器输出端与热源输入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端设置有高压泵,所述高压泵输出端与冷源输入口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加热棒内腔设置有过风管道,所述加热棒两端均贯穿加热棒,且延伸至加热棒两端外壁一侧,所述过风管道内壁环绕设置有绝缘导热层,所述绝缘导热层外壁与加热棒内腔固定连接,且加热棒与绝缘导热层呈一体化设置,所述绝缘导热层由石墨烯构成。优选的,所述加热棒呈网状设置,且网状设置的所述加热棒设置于下模具主体内腔与模具槽外壁之间。优选的,所述模具槽和加热棒弯曲程度和倾斜度可根据具体生产产品型号而定,所述冲模排气电磁阀、热源输入电磁阀、冷源输入电磁阀和冷源输出电磁阀均与单片机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加热冷凝脱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合模完成后,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具槽内腔的温度,当模具槽内温度低于注塑要求设定的温度,利用单片机控制加热器启动,从而通过加热棒将加热器所释放的热量通过能量传递块传递给模具槽,具体流程为S:加热器-热源输入电磁阀-加热棒-冷源输入电磁阀,并且单片机控制冲模排气电磁阀、冷源输入电磁阀和冷源输出电磁阀闭合,热源输入电磁阀打开,当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感应芯片采集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开始注塑;二、注塑完成后,通过单片机关闭热源输入电磁阀和加热器,同时启动空气压缩机,利用空气压缩机所压缩的冷空气经高压泵加压后输送至过风管道内,并且过风管道内的通空气通过加热棒外壁和能量传递块形成与模具槽内腔的热量形成热交换,使模具槽内进行冷却,并且热交换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放到外界,具体流程为S:空气压缩机-高压泵-冷源输入电磁阀-加热棒-冷源输出电磁阀-外界,并且单片机控制冲模排气电磁阀和热源输入电磁阀进行闭合,冷源输入电磁阀和冷源输出电磁阀打开;三、再次检测模具槽内温度,当模具槽内的温度达到设定的开模温度时,继续步骤二的流程,并且单片机控制热源输入电磁阀和冷源输出电磁阀进行关闭,冲模排气电磁阀和冷源输入电磁阀进行打开,使加热棒内的压缩气体从冲模排气电磁阀内进入模具槽内,使模具槽内的产品松动,具体流程为S:空气压缩机-冷源输入口-冷源输入电磁阀-加热棒-冲模排气电磁阀-模具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将加热棒设置呈一定倾斜度和弯曲程度,与现有技术的直型相比,可以适用于不同形状的注塑模具,并且能够使加热和冷凝在模具槽内均匀作用,避免了模具槽内受热或者冷凝温度不均匀,从而导致所制得的产品质量受到影响;2、通过将加热和冷凝过程共用加热棒,有利于提高下模具主体内腔的空间利用率,避免设置作用不同的加热棒在下模具主体内腔中,不仅使加热棒排布错杂乱砸,而且还会让加热和冷凝的过程相互影响,从而不利于操作的进行;3、通过通风管和冲模排气电磁阀的设置,有利于使模具成型后,通过加热棒内高压气体达到对模具槽内模具冲模的效果,使脱模更加便捷,并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从而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热棒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信号传递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加热信号传递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冷凝信号传递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冲模信号传递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模具主体、2上模具主体、3模具槽、4加热棒、41过风管道、42绝缘导热层、5通风管、6热源输入口、7冷源输入口、8能量传递块、9温度传感器、10温度感应芯片、11冲模排气电磁阀、12热源输入电磁阀、13冷源输入电磁阀、14冷源输出电磁阀、15单片机、16加热器、17空气压缩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根据图1-4所示的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具主体1和上模具主体2,所述上模具主体2设置于下模具主体1顶端,且下模具主体1和上模具主体2相互匹配,所述下模具主体1顶部何在有模具槽3,所述模具槽3底端延伸至下模具主体1内腔,所述下模具主体1内腔设置有加热棒4,所述加热棒4设置于模具槽3外壁一侧,所述加热棒4顶部设置有通风管5,所述通风管5贯穿模具槽3底壁,且延伸至模具槽3内腔,所述通风管5输入端与加热棒4输出端连接,所述通风管5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源输入口6和冷源输入口7,所述热源输入口6和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具主体(1)和上模具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主体(2)设置于下模具主体(1)顶端,且下模具主体(1)和上模具主体(2)相互匹配,所述下模具主体(1)顶部何在有模具槽(3),所述模具槽(3)底端延伸至下模具主体(1)内腔,所述下模具主体(1)内腔设置有加热棒(4),所述加热棒(4)设置于模具槽(3)外壁一侧,所述加热棒(4)顶部设置有通风管(5),所述通风管(5)贯穿模具槽(3)底壁,且延伸至模具槽(3)内腔,所述通风管(5)输入端与加热棒(4)输出端连接,所述通风管(5)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源输入口(6)和冷源输入口(7),所述热源输入口(6)和冷源输入口(7)均贯穿模具槽(3)侧壁,且延伸至下模具主体(1)外壁一侧,所述模具槽(3)外壁设置有能量传递块(8),所述能量传递块(8)另一端贯穿模具槽(3)内壁,且延伸至加热棒(4)外壁一侧与加热棒(4)相互贴合,所述上模具主体(2)内腔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底部固定设置有温度感应芯片(10),所述温度感应芯片(10)底端贯穿上模具主体(2)底壁,且延伸至上模具主体(2)底端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具主体(1)和上模具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主体(2)设置于下模具主体(1)顶端,且下模具主体(1)和上模具主体(2)相互匹配,所述下模具主体(1)顶部何在有模具槽(3),所述模具槽(3)底端延伸至下模具主体(1)内腔,所述下模具主体(1)内腔设置有加热棒(4),所述加热棒(4)设置于模具槽(3)外壁一侧,所述加热棒(4)顶部设置有通风管(5),所述通风管(5)贯穿模具槽(3)底壁,且延伸至模具槽(3)内腔,所述通风管(5)输入端与加热棒(4)输出端连接,所述通风管(5)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源输入口(6)和冷源输入口(7),所述热源输入口(6)和冷源输入口(7)均贯穿模具槽(3)侧壁,且延伸至下模具主体(1)外壁一侧,所述模具槽(3)外壁设置有能量传递块(8),所述能量传递块(8)另一端贯穿模具槽(3)内壁,且延伸至加热棒(4)外壁一侧与加热棒(4)相互贴合,所述上模具主体(2)内腔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底部固定设置有温度感应芯片(10),所述温度感应芯片(10)底端贯穿上模具主体(2)底壁,且延伸至上模具主体(2)底端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5)输出端设置有冲模排气电磁阀(11),所述冲模排气电磁阀(11)输出端设置于模具槽(3)内腔,所述热源输入口(6)输入端设置有热源输入电磁阀(12),所述冷源输入口(7)输入端设置有冷源输入电磁阀(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4)连接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一端贯穿下模具主体(1)侧壁,且延伸至下模具主体(1)外壁一侧,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冷源输出电磁阀(14),所述冷源输出电磁阀(14)设置于下模具主体(1)外壁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主体(1)外壁一侧设置有单片机(15),所述单片机(15)连接端设置有加热器(16)和空气压缩机(17),所述加热器(16)输出端与热源输入口(6)输入端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17)连接端设置有高压泵,所述高压泵输出端与冷源输入口(7)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9)与单片机(15)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4)内腔设置有过风管道(41),所述加热棒(4)两端均贯穿加热棒(4),且延伸至加热棒(4)两端外壁一侧,所述过风管道(41)内壁环绕设置有绝缘导热层(42),所述绝缘导热层(42)外壁与加热棒(4)内腔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宝詹金珠洪家驹周勇董琪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