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思海专利>正文

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991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其结构包括:可调底座、溜板、丝杆、螺杆固定器、机箱、控制器、固定夹头、刀架、尾座,溜板两测的挡板与丝杆活动连接,且与底部的可调底座相互平行,丝杆设有三个水平固定在螺杆固定器轴心的中心,且间隔距离一致,机箱垂直焊接在可调底座的左侧,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机箱内部电路电连接,固定夹头通过螺栓安设在机箱的右侧表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改进后的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能够通过底座进行拓展,进行不同尺寸的工件的加工,同时占地面积能够缩减,减少机械成本的投入。

Abrasive belt grinding device for horizontal lath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brasive belt grinding device for horizontal lathe, which comprises an adjustable base, a slide plate, a screw rod, a screw fixer, a chassis, a controller, a fixing chuck, a knife holder and a tailstock, and the baffles measured by the slide plate are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rod, and are parallel to the adjustable base at the bottom, and the screw rod is provided with three horizontal solidification.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shaft center of the screw fixer, and the interval distance is the same, the chassis is vertically weld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adjustable base, the controller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ircuit of the chassis through the wire, and the fixing chuck is bolted to the right surface of the chassis. The abrasive belt grinding device can be used to expand the base for different sizes of workpiece processing, while the area can be reduced, reducing the cost of machinery inp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属于磨削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卧式车床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的床身、床脚、油盘等采用整体铸造结构,刚性高,抗震性好,符合高速切削机床的特点,床头箱采用三支承结构,三支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主轴调节方便,回转精度高,精度保持性好,进给箱设有公英制螺纹转换机构,螺纹种类的选择转换方便、可靠,溜板箱内设有锥形离合器安全装置,可防止自动走刀过载后的机件损坏,但现有技术由于现有的卧式车床的机体长度为固定式,为了适应更多的用户,需要生产不同尺寸的机体以满足用户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以改善机体长度为固定式,需要根据需要进行生产不同规格的机器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其结构包括:可调底座、溜板、丝杆、螺杆固定器、机箱、控制器、固定夹头、刀架、尾座,所述溜板两测的挡板与丝杆活动连接,且与底部的可调底座相互平行,所述丝杆设有三个水平固定在螺杆固定器轴心的中心,且间隔距离一致,所述机箱垂直焊接在可调底座的左侧,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机箱内部电路电连接,所述固定夹头通过螺栓安设在机箱的右侧表壁,所述刀架的底部紧贴溜板的顶面并固定在尾座的左侧,所述可调底座设有反馈凸轮、移动电机、感应器、行星齿轮组、转柱、移动杆、指示器,所述反馈凸轮的传动杆与移动电机底部的感应器活动连接,所述移动电机右侧的蜗轮通过链条与行星齿轮组间隙配合,所述行星齿轮组通过右侧的转柱与移动杆机械连接,所述移动杆右侧转杆贯穿指示器底部的输入带轮,所述移动杆水平安设在移动电机的底部,且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反馈凸轮由凸轮底座、旋盘、轴心带轮、凸臂、传动臂、连接滚轮组成,所述凸轮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旋盘轴心的下端,所述旋盘的中心紧贴轴心带轮的后壁,并与凸臂活动连接,所述凸臂通过螺栓固定在传动臂的左侧,所述轴心带轮通过皮带与底部的连接滚轮机械连接,所述传动臂与感应器中心的磁性杆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电机由电机底座、电机、控制盒、联轴器、蜗杆、蜗轮、支架组成,所述电机底座焊接固定在电机外壳的顶部,所述电机底部通过螺钉与控制盒相固定,且转子的轴心与联轴器相互嵌套,所述联轴器通过右侧的蜗杆与底部的蜗轮机械连接,所述蜗轮固定在支架的左侧,且通过链条与行星齿轮组的轴心齿轮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感应器由磁性杆、线圈、线槽、L型支架组成,所述磁性杆水平贯穿线槽的中心,且活动连接,所述线槽的外壁与线圈胶连接,且通过螺钉固定在L型支架之间,所述L型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可调底座内壁的隔板上端。优选的,所述行星齿轮组由轴心齿轮、从动小齿轮、齿圈、链条、固定底座、辅助链轮组成,所述从动小齿轮设有四个均匀固定在轴心齿轮的四轴,且与齿圈的内齿相互啮合,所述链条绕过辅助链轮的外齿与移动电机右侧底部的蜗轮机械连接,所述辅助链轮通过螺栓安设在固定底座左侧轮架的上端,所述齿圈水平固定在转柱的左侧。优选的,所述转柱由弹性传动带、柱体、轴架、连接杆、传动锥轮组成,所述弹性传动带缠绕在柱体的外壁,并与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活动连接,所述柱体垂直固定在轴架的上端,且中心与连接杆机械连接,所述连接杆底部的方形接头嵌套在传动锥轮顶部的方槽内,所述传动锥轮的外齿与移动杆的间歇旋柱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由转接支架、间歇旋柱、二号转杆、移动丝杆、固定旋转块、底座、移动轮组成,所述间歇旋柱的中心通过二号转杆安设在转接支架轴承的左侧,所述移动丝杆安设在二号转杆的左端,且外齿与旋转块的内螺纹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旋转块焊接固定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移动轮安设在固定旋转块的顶部,并与可调底座上端壳体的底部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指示器由固定带轮、定位皮带、指针、检测输入带轮、防护外壳组成,所述固定带轮通过定位皮带与底部的检测输入带轮活动连接,所述指针安装在防护外壳的内壁,胶连接固定在定位皮带的表壁。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当需要对距离较长的工件进行加工的时候,需要将底部的可调底座进行延伸,进而在进行常规长度的加工时,整体机械的占地面积更小,而对于较长工件进行加工的时候也能够更加灵活进行应对,可调底座内部的反馈凸轮在底座进行移动的时候,旋盘会在连接滚轮的作用下进行旋转,而旋转的过程中传动臂连接的磁性杆会在线圈内进行左右移动,在移动的时候线圈内部的势能就会发生改变,进而对电机提供一个电信号反馈进行移动距离的检测,电机经过蜗轮将动力驱动到行星齿轮组,再由转柱带动移动杆进行旋转,移动杆的间歇旋柱与传动锥轮连接,间歇旋柱旋转的时候就会带动移动丝杆进行旋转,丝杆斜向的切力与固定旋转块产生反作用力,进而能够进行左右的移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改进后的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能够通过底座进行拓展,进行不同尺寸的工件的加工,同时占地面积能够缩减,减少机械成本的投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中:可调底座-1、溜板-2、丝杆-3、螺杆固定器-4、机箱-5、控制器-6、固定夹头-7、刀架-8、尾座-9、反馈凸轮-101、移动电机-102、感应器-103、行星齿轮组-104、转柱-105、移动杆-106、指示器-107、凸轮底座-1011、旋盘-1012、轴心带轮-1013、凸臂-1014、传动臂-1015、连接滚轮-1016、电机底座-1021、电机-1022、控制盒-1023、联轴器-1024、蜗杆-1025、蜗轮-1026、支架-1027、磁性杆-1031、线圈-1032、线槽-1033、L型支架-1034、行星齿轮组-104、轴心齿轮-1041、从动小齿轮-1042、齿圈-1043、链条-1044、固定底座-1045、辅助链轮-1046、弹性传动带-1051、柱体-1052、轴架-1053、连接杆-1054、传动锥轮-1055、转接支架-1061、间歇旋柱-1062、二号转杆-1063、移动丝杆-1064、固定旋转块-1065、底座-1066、移动轮-1067、固定带轮-1071、定位皮带-1072、指针-1073、检测输入带轮-1074、防护外壳-107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图1~图4示意性的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磨削装置的结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其结构包括可调底座1、溜板2、丝杆3、螺杆固定器4、机箱5、控制器6、固定夹头7、刀架8、尾座9,所述溜板2两测的挡板与丝杆3活动连接,且与底部的可调底座1相互平行,所述丝杆3设有三个水平固定在螺杆固定器4轴心的中心,且间隔距离一致,所述机箱5垂直焊接在可调底座1的左侧,所述控制器6通过导线与机箱5内部电路电连接,所述固定夹头7通过螺栓安设在机箱5的右侧表壁,所述刀架8的底部紧贴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其结构包括:可调底座(1)、溜板(2)、丝杆(3)、螺杆固定器(4)、机箱(5)、控制器(6)、固定夹头(7)、刀架(8)、尾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板(2)两测的挡板与丝杆(3)活动连接,且与底部的可调底座(1)相互平行,所述丝杆(3)设有三个水平固定在螺杆固定器(4)轴心的中心,且间隔距离一致,所述机箱(5)垂直焊接在可调底座(1)的左侧,所述控制器(6)通过导线与机箱(5)内部电路电连接,所述固定夹头(7)通过螺栓安设在机箱(5)的右侧表壁,所述刀架(8)的底部紧贴溜板(2)的顶面并固定在尾座(9)的左侧;所述可调底座(1)设有反馈凸轮(101)、移动电机(102)、感应器(103)、行星齿轮组(104)、转柱(105)、移动杆(106)、指示器(107),所述反馈凸轮(101)的传动杆与移动电机(102)底部的感应器(103)活动连接,所述移动电机(102)右侧的蜗轮通过链条与行星齿轮组(104)间隙配合,所述行星齿轮组(104)通过右侧的转柱(105)与移动杆(106)机械连接,所述移动杆(106)右侧转杆贯穿指示器(107)底部的输入带轮,所述移动杆(106)水平安设在移动电机(102)的底部,且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其结构包括:可调底座(1)、溜板(2)、丝杆(3)、螺杆固定器(4)、机箱(5)、控制器(6)、固定夹头(7)、刀架(8)、尾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板(2)两测的挡板与丝杆(3)活动连接,且与底部的可调底座(1)相互平行,所述丝杆(3)设有三个水平固定在螺杆固定器(4)轴心的中心,且间隔距离一致,所述机箱(5)垂直焊接在可调底座(1)的左侧,所述控制器(6)通过导线与机箱(5)内部电路电连接,所述固定夹头(7)通过螺栓安设在机箱(5)的右侧表壁,所述刀架(8)的底部紧贴溜板(2)的顶面并固定在尾座(9)的左侧;所述可调底座(1)设有反馈凸轮(101)、移动电机(102)、感应器(103)、行星齿轮组(104)、转柱(105)、移动杆(106)、指示器(107),所述反馈凸轮(101)的传动杆与移动电机(102)底部的感应器(103)活动连接,所述移动电机(102)右侧的蜗轮通过链条与行星齿轮组(104)间隙配合,所述行星齿轮组(104)通过右侧的转柱(105)与移动杆(106)机械连接,所述移动杆(106)右侧转杆贯穿指示器(107)底部的输入带轮,所述移动杆(106)水平安设在移动电机(102)的底部,且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凸轮(101)由凸轮底座(1011)、旋盘(1012)、轴心带轮(1013)、凸臂(1014)、传动臂(1015)、连接滚轮(1016)组成,所述凸轮底座(1011)通过螺栓固定在旋盘(1012)轴心的下端,所述旋盘(1012)的中心紧贴轴心带轮(1013)的后壁,并与凸臂(1014)活动连接,所述凸臂(1014)通过螺栓固定在传动臂(1015)的左侧,所述轴心带轮(1013)通过皮带与底部的连接滚轮(1016)机械连接,所述传动臂(1015)与感应器(103)中心的磁性杆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机(102)由电机底座(1021)、电机(1022)、控制盒(1023)、联轴器(1024)、蜗杆(1025)、蜗轮(1026)、支架(1027)组成,所述电机底座(1021)焊接固定在电机(1022)外壳的顶部,所述电机(1022)底部通过螺钉与控制盒(1023)相固定,且转子的轴心与联轴器(1024)相互嵌套,所述联轴器(1024)通过右侧的蜗杆(1025)与底部的蜗轮(1026)机械连接,所述蜗轮(1026)固定在支架(1027)的左侧,且通过链条与行星齿轮组(104)的轴心齿轮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车床用砂带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103)由磁性杆(1031)、线圈(10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海
申请(专利权)人:陈思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