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908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包括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公插头组件包括插头绝缘壳体,和依次设置在插头绝缘壳体的第一中空通道中的公插头、第一绝缘管、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一中空绝缘螺柱;母插口组件包括插口绝缘壳体,和依次设置在插口绝缘壳体的第二中空通道中的母插口、第二绝缘管、第二密封圈、第二中空绝缘螺柱,插口绝缘壳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外侧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插接装置不仅方便插接,而且还可保证了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内导线,以及两者插接位置处的密封,从而达到了高防水要求。

A waterproof high pressure single core plugg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proof high-voltage single-core plugg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public plug assembly and a female plug assembly. The public plug assembly comprises a plug insulation shell and a male plug, a first insulating tube, a first sealing ring and a first hollow insulating stud arranged in the first hollow passage of the plug insulation shell in turn. The socket assembly comprises a socket insulating shell, a master socket, a second insulating pipe, a second sealing ring and a second insulating stud arranged in the second hollow channel of the socket insulating shell in turn, and an outer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socket insulating shell. The plugging device disclosed in the utility model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plugging, but also guarantees the sealing of the conductors in the male plug assembly and the female plug assembly, as well as the insertion positions of the conductors, so as to meet the high waterproof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压电气
,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
技术介绍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至今已成为电工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交、直流输电电压最高,输电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的输电大国。高电压领域一般将1KV-220KV的电压定义为高压;室温干燥条件下,50KV以上的高压就可以击穿2mm空气,这表明人体即使不触摸高压电,无意靠近高压电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日常使用尼龙作为绝缘体。但是尼龙易吸水,会导致击穿电压只有10KV/mm,这意味着没有高防水能力的绝缘体是不能提高用电安全的;并且在50KV以上的高压试验中,为了防止有电压差的电极之间放电,日常中的多芯插接装置不太适用;为了方便检查线路,多芯的插接装置也不适用。目前国内的高压单芯插接装置种类较少,因为插接装置设计不合理,不但导致了整个插接装置体积较大,而且不能达到高防水的效果,还有很多插接装置无法拆卸或拆卸复杂,都导致了单芯插接装置急需新的设计用以满足更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以便在方便插接的前提下达到高防水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包括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公插头组件能够插入母插口组件从而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所述公插头组件包括:插头绝缘壳体,其内部开设有第一中空通道;公插头,其一端为导线连接端,另一端为插头,所述公插头嵌入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且所述插头伸出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第一绝缘管,嵌入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并用于压紧所述公插头;第一中空绝缘螺柱,螺纹紧固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并压紧所述第一绝缘管;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绝缘螺柱与所述第一绝缘管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被挤紧后紧贴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所述母插口组件包括:插口绝缘壳体,其内部开设有第二中空通道;母插口,其一端为导线连接端,另一端为与所述插头适配的插口,所述母插口嵌入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第二绝缘管,嵌入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并用于压紧所述母插口;第二中空绝缘螺柱,螺纹紧固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并压紧所述第二绝缘管;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绝缘螺柱与所述第二绝缘管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被挤紧后紧贴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壁;外侧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插口绝缘壳体的外侧,在完成插接后套入所述插头绝缘壳体内,并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的内壁挤紧。优选地,所述公插头组件中:所述第一绝缘管至少包括两节,任意相邻两节所述第一绝缘管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母插口组件中:所述第二绝缘管至少包括两节,任意相邻两节所述第二绝缘管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公插头组件中:还包括扣设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端部的第一压紧盖,所述第一压紧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对应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压紧盖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母插口组件中:还包括扣紧于所述插口绝缘壳体端部的第二压紧盖,所述第二压紧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对应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压紧盖与所述插口绝缘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垫。优选地,所述插头绝缘壳体的端部与所述插口绝缘壳体的端部对称设置有锥台状凸起,所述第一压紧盖和所述第二压紧盖内设置有与所述锥台状凸起适配的扣合腔。优选地,所述公插头组件中:还包括第一尾部夹紧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密封垫一体成型的第一柔性尾管,所述第一柔性尾管穿出所述第一通孔,其内腔供导线穿过,所述第一尾部夹紧件设置在所述插头绝缘壳体上,其用于将所述第一柔性尾管的侧壁与所述导线压紧;所述母插口组件中:还包括第二尾部夹紧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密封垫一体成型的第二柔性尾管,所述第二柔性尾管穿出所述第二通孔,其内腔供导线穿过,所述第二尾部夹紧件设置在所述插口绝缘壳体上,其用于将所述第二柔性尾管的侧壁与所述导线压紧。优选的,所述第一尾部夹紧件包括:围设在所述第一柔性尾管圆周方向上的第一固定卡口;围设在所述第一柔性尾管圆周方向上,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卡口围合形成完整圆环的第一活动卡口;第一锁紧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一活动卡口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卡口,并使所述第一固定卡口和所述第一活动卡口挤紧所述第一柔性尾管;所述第二尾部夹紧件包括:围设在所述第二柔性尾管圆周方向上的第二固定卡口;围设在所述第二柔性尾管圆周方向上,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卡口围合形成完整圆环的第二活动卡口;第二锁紧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二活动卡口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卡口,并使所述第二固定卡口和所述第二活动卡口挤紧所述第二柔性尾管。优选的,所述插头绝缘壳体外侧以及所述插口绝缘壳体外侧还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插头绝缘壳体伸出有所述插头的一端还设置有防转凸起,所述防转凸起位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插口绝缘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防转凸起嵌入的防转凹槽。优选的,所述插头呈圆柱状,且所述插头由多个扇形柱拼合形成,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扇形柱之间均留有变形缝。优选的,所述公插头组件中:所述插头绝缘壳体的外侧还设置有阳螺纹;所述母插口组件中:所述插口绝缘壳体的外侧还套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阳螺纹适配的阴螺纹。优选的,所述公插头和所述母插口上的导线连接端均为U型焊接口。由于本技术中所公开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为单芯结构,因此支持盲插,公插头中的导线通过第一中空绝缘螺柱、第一绝缘管后与公插头相连,第一密封圈在被第一中空绝缘螺柱和第一绝缘管压紧后可产生形变,形变后的第一密封圈与导线以及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公插头组件中导线的密封;母插口中的导线通过第二中空绝缘螺柱、第二绝缘管后与母插口相连,第二密封圈被第二中空绝缘螺柱和第二绝缘管压紧后可产生形变,形变后的第二密封圈与导线以及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母插口组件中导线的密封,外侧密封圈可以确保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的插接位置处的有效密封。由此可见,本技术中所公开的插接装置不仅方便插接,而且还可保证了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内导线,以及两者插接位置处的密封,从而达到了高防水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公开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插接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公开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插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公插头组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母插口组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公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母插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公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母插口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绝缘管(或第二绝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中空绝缘螺柱(或第二中空绝缘螺柱)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包括公插头(2)组件和母插口(7)组件,公插头(2)组件能够插入母插口(7)组件从而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头(2)组件包括:插头绝缘壳体(1),其内部开设有第一中空通道;公插头(2),其一端为导线连接端,另一端为插头,所述公插头(2)嵌入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且所述插头伸出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第一绝缘管(3),嵌入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并用于压紧所述公插头(2);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螺纹紧固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并压紧所述第一绝缘管(3);第一密封圈(4),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与所述第一绝缘管(3)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4)被挤紧后紧贴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所述母插口(7)组件包括:插口绝缘壳体(6),其内部开设有第二中空通道;母插口(7),其一端为导线连接端,另一端为与所述插头适配的插口,所述母插口(7)嵌入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第二绝缘管(8),嵌入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并用于压紧所述母插口(7);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螺纹紧固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并压紧所述第二绝缘管(8);第二密封圈(9),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与所述第二绝缘管(8)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9)被挤紧后紧贴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壁;外侧密封圈(30),设置在所述插口绝缘壳体(6)的外侧,在完成插接后套入所述插头绝缘壳体(1)内,并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1)的内壁挤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包括公插头(2)组件和母插口(7)组件,公插头(2)组件能够插入母插口(7)组件从而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头(2)组件包括:插头绝缘壳体(1),其内部开设有第一中空通道;公插头(2),其一端为导线连接端,另一端为插头,所述公插头(2)嵌入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且所述插头伸出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第一绝缘管(3),嵌入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并用于压紧所述公插头(2);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螺纹紧固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并压紧所述第一绝缘管(3);第一密封圈(4),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与所述第一绝缘管(3)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4)被挤紧后紧贴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所述母插口(7)组件包括:插口绝缘壳体(6),其内部开设有第二中空通道;母插口(7),其一端为导线连接端,另一端为与所述插头适配的插口,所述母插口(7)嵌入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第二绝缘管(8),嵌入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并用于压紧所述母插口(7);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螺纹紧固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并压紧所述第二绝缘管(8);第二密封圈(9),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与所述第二绝缘管(8)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9)被挤紧后紧贴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壁;外侧密封圈(30),设置在所述插口绝缘壳体(6)的外侧,在完成插接后套入所述插头绝缘壳体(1)内,并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1)的内壁挤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头(2)组件中:所述第一绝缘管(3)至少包括两节,任意相邻两节所述第一绝缘管(3)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4);所述母插口(7)组件中:所述第二绝缘管(8)至少包括两节,任意相邻两节所述第二绝缘管(8)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圈(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头(2)组件中:还包括扣设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1)端部的第一压紧盖(11),所述第一压紧盖(1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对应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压紧盖(11)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垫(12);所述母插口(7)组件中:还包括扣紧于所述插口绝缘壳体(6)端部的第二压紧盖(13),所述第二压紧盖(1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对应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压紧盖(13)与所述插口绝缘壳体(6)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1)的端部与所述插口绝缘壳体(6)的端部对称设置有锥台状凸起,所述第一压紧盖(11)和所述第二压紧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玄霍昆廖晖张帅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