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电缆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4633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土壤修复电缆及生产工艺,电缆包括多模光纤、加强芯、导体、绝缘层、加强层和外护套;所述导体为单芯导体,多层分向绞合;所述多模光纤置于导体的最内层中心位置;所述加强芯有三根,每根直径0.1mm,间隔120°均匀设置在导体的最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为单芯结构,导体采用分向束绞分层微紧压结构,在满足导体20℃直流电阻的前提下,缩小了导体外径,且弯曲性能较好,柔软度高,运输方便,便于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的长期工作最高温度200℃,电缆最低使用环境温度‑60℃,电缆最小弯曲半径15倍电缆外径,具有耐高低温、耐苯、氯苯、石油烃类等有机物污染、抗拉、耐磨等特点。

Soil repairing cable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oil remediation cable and a production process, the cable comprises a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a reinforcing core, a conductor, an insulating layer, a reinforcing layer and an outer sheath; the conductor is a single-core conductor, and the multilayer directional stranding; the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is placed at the innermost layer center of the conductor; and the reinforcing core has three, each with a diameter of 0.1 mm and an interval. The 120 degree is evenly arranged on the outermost layer of the conductor. The cable of the invention is a single-core structure, and the conductor adopts a split-beam stranded layered micro-compact structure, which reduces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conductor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DC resistance of the conductor at 20 C, and has good bending performance, high flexibility,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The cable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ce, benzene resistance, chlorobenzene resistance, petroleum hydrocarbon pollution resistance, tensile resistance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壤修复电缆及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领域,特指一种土壤修复电缆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对土壤修复配套用电缆的使用环境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土壤修复电缆是连接电极并且放置在电缆井下的,要求在保证电缆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要求电缆具有耐高低温、耐油、耐苯、耐氯苯、耐石油烃类等有机物腐蚀等性能,对电缆电性能、机械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性能、机械性能好的土壤修复电缆。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土壤修复电缆,包括多模光纤、加强芯、导体、绝缘层、加强层和外护套;所述导体为单芯导体,多层分向绞合;所述多模光纤置于导体的最内层中心位置;所述加强芯有三根,每根直径0.1mm,间隔120°均匀设置在导体的最外层。所述导体为259根丝径为0.76mm的镀锡铜丝,平均分为37股,每股7根,按照1股+6股+12股+18股的结构分层绞合,临内层-临外层-最外层分别按照右-左-右的方式分向绞合。所述导体为符合GB/T3956标准的退火镀锡铜导体,从内至外,临内层绞合节距为临内层外径的19~21倍,临外层绞合节距为临外层外径的17~18倍,最外层绞合节距为最外层外径的15~16倍;绞合后导体的外径不大于15.5mm。所述导体的临内层节距为128~142mm,临外层节距为191~203mm,最外层节距为236~252mm。所述加强芯为航空钢丝绳。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最薄点为1.34mm,平均厚度为1.6mm;由多模光纤、加强芯、导体、绝缘层组成的绝缘线芯外径不大于19.1mm。所述加强层为无碱玻璃纤维丝编织,编织密度不小于97%,编织节距不大于52mm,外径不大于19.5mm;所述外护套最薄点为0.75mm,平均厚度为1.0mm,外径不大于23.0mm。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修复电缆的生产工艺。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壤修复电缆的生产工艺,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电缆结构如前所述;步骤二:在导体最内层中心设置一根测温监视用多模光纤;步骤三:采用蒸汽连续硫化工艺的方式在导体外挤出绝缘层;绝缘层4材料在挤出前加入改性硫化剂进行预硫化,改性硫化剂的配方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5-双乙烷含量:96±1%、3,3,6,6-四甲基-1,2-二羟基环乙烷含量:≤4%、过氧化二叔丁基含量:≤0.5%;步骤四:在绝缘层外编织无碱玻璃纤维丝作为加强层外挤出外护套,外护套最薄点厚度为0.75mm,平均厚度1.0mm;外径不大于23.0mm。所述步骤三中,预硫化4小时,改性硫化剂的添加比例为绝缘层材料重量的10‰~15‰;根据预硫化后绝缘材料的硫变曲线设定连续硫化的蒸汽压力10~15Mpa、线速度10~15m/min;采用120挤橡机生产绝缘层,挤出机身温度控制在0℃~15℃;挤出胶料表观均匀光滑;绝缘层厚度最薄点为1.34mm,平均厚度为1.6mm。所述步骤二中,导体由259根丝径为0.76mm的镀锡铜丝分向、分层绞合而成,先由7根镀锡铜丝束绞成股,成股后按照1股+6股+12股+18股的结构采用分向绞合;最内层节距为128~142mm,临内层节距为191~203mm,外层节距为236~252mm,绞合后导体的外径不大于15.5mm,绞合节距不超过导体每层外径的16倍;所述步骤四中,在绝缘层外采用每锭4股40/4的无碱玻璃丝编织加强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电缆为单芯结构,导体采用分向束绞分层微紧压结构,在满足导体20℃直流电阻的前提下,缩小了导体外径,且弯曲性能较好,柔软度高,运输方便,便于施工。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的长期工作最高温度200℃,电缆最低使用环境温度-60℃,电缆最小弯曲半径15倍电缆外径,具有耐高低温、耐苯、氯苯、石油烃类等有机物污染、抗拉、耐磨等特点。(2)本专利技术导体每层的节距的限制能有效控制外径,确保含氟外护套顺利挤出,避免开裂。(3)本专利技术的电缆采用无碱玻璃纤维丝加强结构,能有效提高硅橡胶绝缘层耐温等级,编织层密度不小于97%,在电缆因使用不当或处于长期过载导致绝缘层老化的情况下,能大大延长电缆的使用时间。(4)本专利技术的电缆通过在导体中加入光纤,在电缆运行过程中能更好的监测电缆工作温度、载流量,并快速反馈到控制系统。(5)本专利技术的电缆绝缘材料在挤出前加入特制的改性硫化剂,根据预硫化后绝缘材料的硫变曲线设定连续硫化的蒸汽压力和线速度,能确保电缆由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生产的电缆通过耐压试验3.5kV/5min不击穿。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多模光纤1、加强芯2、导体3、绝缘层4、加强层5、外护套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土壤修复电缆,包括多模光纤1、加强芯2、导体3、绝缘层4、加强层5和外护套6。其中导体3采用259根丝径为0.76mm的镀锡铜丝,每7根束绞成股,按照1股+6股+12股+18股的结构采用分向绞合;最内中心层加入一根监视测温用多模光纤1,多模光纤1与最内层的1股放在中心直拖,不存在节距,其余最内层节距为128~142mm,临内层节距为191~203mm,最外层节距为236~252mm,绞合后导体的外径不大于15.5mm。绝缘层4最薄点厚度为1.34mm,平均厚度1.6mm,确保了电缆的发热量及电缆的抗击穿性能;采用无碱玻璃纤维丝的加强层5密度不小于97%,编织节距不大于52mm,外径不大于19.5mm,保证了电缆绝缘层保温性能及提高绝缘层耐温等级,延长绝缘层使用寿命;外护套6最薄点0.75mm,平均厚度1.0mm,外径不大于23.0mm。加强芯2采用航空钢丝绳,使电缆在长期高温使用情况下抗拉强度更高;绝缘层4采用高强度高电性能硅胶混合物,具有耐高低温,电性能好等性能;外护套6采用溶脂不大于8的聚全氟乙丙烯,具有耐高低温、耐苯、氯苯、石油烃类等有机物污染、抗拉、耐磨等特点。生产工艺,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电缆结构;步骤二:导体为复合型导体3,最内层中心放置一根测温监视用多模光纤1,与259根丝径为0.76mm的铜丝及3根加强芯分向、分层绞合而成,具体来讲,先由7根束绞成股,成束后按照1股+6股+12股+18股的结构采用分向绞合;最内层节距为128~142mm,临内层节距为191~203mm,外层节距为236~252mm,绞合后导体的外径不大于15.5mm,绞合节距不超过导体每层外径的16倍;步骤三:采用蒸汽连续硫化工艺的方式在导体3外挤出绝缘层4;绝缘层4材料在挤出前加入改性硫化剂进行预硫化,改性硫化剂的配方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5-双乙烷含量:96±1%、3,3,6,6-四甲基-1,2-二羟基环乙烷含量:≤4%、过氧化二叔丁基含量:≤0.5%;进行预硫化4小时,添加比例为绝缘层4材料重量的10‰~15‰;根据预硫化后绝缘材料的硫变曲线设定连续硫化的蒸汽压力10~15Mpa、线速度8~15m/min;采用150挤橡机生产绝缘层4,采用冷挤出方式,挤出机身温度控制在0℃~15℃;挤出胶料表观均匀光滑;绝缘层4厚度最薄点为1.34mm,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土壤修复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模光纤(1)、加强芯(2)、导体(3)、绝缘层(4)、加强层(5)和外护套(6);所述导体(3)为单芯导体,多层分向绞合;所述多模光纤(1)置于导体(3)的最内层中心位置;所述加强芯(2)有三根,每根直径0.1mm,间隔120°均匀设置在导体(3)的最外层。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壤修复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模光纤(1)、加强芯(2)、导体(3)、绝缘层(4)、加强层(5)和外护套(6);所述导体(3)为单芯导体,多层分向绞合;所述多模光纤(1)置于导体(3)的最内层中心位置;所述加强芯(2)有三根,每根直径0.1mm,间隔120°均匀设置在导体(3)的最外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3)为259根丝径为0.76mm的镀锡铜丝,平均分为37股,每股7根,按照1股+6股+12股+18股的结构分层绞合,临内层-临外层-最外层分别按照右-左-右的方式分向绞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修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3)为符合GB/T3956标准的退火镀锡铜导体,从内至外,临内层绞合节距为临内层外径的19~21倍,临外层绞合节距为临外层外径的17~18倍,最外层绞合节距为最外层外径的15~16倍;绞合后导体(3)的外径不大于15.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修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3)的临内层节距为128~142mm,临外层节距为191~203mm,最外层节距为236~25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芯(2)为航空钢丝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的厚度最薄点为1.34mm,平均厚度为1.6mm;由多模光纤(1)、加强芯(2)、导体(3)、绝缘层(4)组成的绝缘线芯外径不大于19.1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5)为无碱玻璃纤维丝编织,编织密度不小于97%,编织节距不大于52mm,外径不大于19.5mm;所述外护套(6)最薄点为0.75mm,平均厚度为1.0mm,外径不大于23.0mm。8.一种土壤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良盛金伟武光慧柴相花张慎学丁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