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3091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受热容器、绕组支架、预热腔和线圈绕组。受热容器内具有加热腔,该加热腔分别与一个容器进水口和一个容器出水口相连通。绕组支架的内侧具有一容置腔,受热容器位于该容置腔内。预热腔设置在绕组支架上并呈筒状或者螺旋状,该预热腔分别与一个预热进水口和一个预热出水口相连通,预热出水口与容器进水口通过连接管相连通。线圈绕组绕设在绕组支架的外侧壁上,预热腔位于受热容器和线圈绕组之间。线圈绕组能够多向散热,从而可提高线圈绕组的散热效率,线圈绕组上的热量可传导至预热腔内的液体,对预热腔内的液体进行预热,充分利用了线圈绕组所产生的热量,减少电能消耗,提高了加热效率。

Instant heating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stantaneous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heating container, a winding support, a preheating chamber and a coil winding. A heating chamber is provided in the heating vessel, which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water inlet of a vessel and a water outlet of a vessel. The inner side of the winding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holding chamber, and the heating container is positioned in the holding cavity. The preheating chamber is arranged on the winding support in the form of a tube or a spiral. The preheating chamber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preheating inlet and a preheating outlet, and the preheating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of the container through a connecting pipe. The coil winding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winding support, and the preheating chamb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heating container and the coil winding. The coil winding can dissipate heat in many directions, which can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oil winding. The heat on the coil winding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liquid in the preheating chamber. The liquid in the preheating chamber can be preheated.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coil winding can be fully utilized to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the heat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加热
,特别是加热液体的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利用感应线圈通电时所产生的磁场作用于金属容器,以便对金属容器内的水等液体进行加热。然而感应线圈在通电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需要及时散发,否则会影响到电磁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其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为了将感应线圈产生的热量散发,有的电磁加热装置在感应线圈与绕组支架之间留有间隙,并引入空气进行冷却散热;也有的电磁加热装置通过增设预热管,将感应线圈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预热管内的液体,从而达到对感应线圈进行降温之目的。但是上述的结构一般只能对感应线圈的单侧进行散热,其散热效果不够理想,且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过于复杂,不便于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可解决线圈散热问题,还可将线圈发出的热量加以充分利用的电磁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受热容器,所述受热容器内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分别与一容器进水口和一容器出水口相连通;绕组支架,所述绕组支架的内侧具有一容置腔,所述受热容器位于所述容置腔内;预热腔,设置在绕组支架上并呈筒状或螺旋状,所述预热腔分别与一预热进水口和一预热出水口相连通,所述预热出水口与容器进水口通过连接管相连通;线圈绕组,绕设在绕组支架的外侧壁上,所述预热腔位于受热容器和线圈绕组之间。优选的,所述预热腔与绕组支架为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受热容器的外侧壁与容置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而使受热容器和绕组支架之间形成一隔温腔。优选的,所述绕组支架包括呈筒状的支架主体、位于支架主体上端的顶盖以及位于支架主体下端的底盖,所述支架主体、顶盖和底盖三者共同围成所述的容置腔。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和底盖上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导流孔。进一步的,所述受热容器的外侧壁与容置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而使受热容器和绕组支架之间形成一隔温腔,所述隔温腔的纵向投影与导流孔的纵向投影两者部分或全部重叠。优选的,所述顶盖和底盖两者中至少有一个与支架主体通过螺钉或者卡扣结构或者螺纹配合结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与支架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顶盖和支架主体两者其一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顶盖和支架主体两者中的另外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插设在第一定位槽内。优选的,所述受热容器呈筒状,所述顶盖和/或底盖上设置有可限制受热容器横移的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纵向延伸的卡筋,所述卡筋的侧壁与受热容器的内侧壁相抵接而可限制受热容器横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线圈绕组内侧的热量可传导至绕组支架以及预热腔内的液体,线圈绕组外侧的热量可传导至外界大气,线圈绕组能够多向散热,从而可提高线圈绕组的散热效率,优化了线圈绕组的散热效果;2、线圈绕组上的热量可传导至预热腔内的液体,对预热腔内的液体进行预热,充分利用了线圈绕组所产生的热量,减少电能消耗,提高了加热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支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受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受热容器1、绕组支架、预热腔3和线圈绕组4。受热容器1内具有加热腔11,该加热腔11分别与一个容器进水口12和一个容器出水口13相连通。绕组支架的内侧具有一容置腔211,受热容器1位于该容置腔211内。预热腔3设置在绕组支架上并呈筒状或者螺旋状,该预热腔3分别与一个预热进水口31和一个预热出水口32相连通,预热出水口32与容器进水口12通过连接管5相连通。线圈绕组4绕设在绕组支架的外侧壁上,预热腔3位于受热容器1和线圈绕组4之间。以加热水为例,冷水从预热进水口31进入预热腔3,线圈绕组4通电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绕组支架传导至预热腔3中的冷水,使预热腔3内的冷水吸热升温,同时对线圈绕组4起到冷却散热的效果,升温后的冷水经由连接管5进入加热腔11,线圈绕组4对受热容器1进行感应加热,使加热腔11内的水升温至预设值,加热后的水经由容器出水口13排出。预热腔3内的水可吸收线圈绕组4内侧的热量,线圈绕组4外侧的热量则可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来散发,线圈绕组4能够多向散热,提高其散热效率,优化散热效果。绕组支架的主体采用非金属材料加工而成,受热容器1则采用金属材料加工而成,以使磁场能够穿过绕组支架到达受热容器1。另外,线圈绕组4在通电时,磁力线在线圈绕组4的内侧较为集中,能够提高受热容器1的升温速度,且能够提高磁场的利用率,进而可提高电能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同时,磁力线在线圈绕组4的外侧较为稀疏,在一定距离外就基本上不会干扰其他设备的运行或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将该电磁加热装置应用于热水器时,还会设置有金属外壳,电磁加热装置位于金属外壳内,金属外壳具有电磁屏蔽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需要额外设置磁条来约束磁场,从而可减少本专利技术的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选的,预热腔3和绕组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即预热腔3直接成型在绕组支架内。通过此结构,能够减少本专利技术的零部件数量,且能够降低预热腔3与线圈绕组4之间的热阻,使线圈绕组4上的热量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传导至预热腔3内的液体,从而提高线圈绕组4的散热效率。另外,预热腔3也可界定在一呈筒状的预热容器内,预热容器安装在绕组支架上,且预热容器紧贴绕组支架。另外,还可在预热容器和绕组支架之间涂覆导热脂。受热容器1的外侧壁与容置腔21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而使受热容器1和绕组支架之间形成一隔温腔212。受热容器1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较高,通过设置隔温腔212可以避免受热容器1的热量通过接触的方式传导至绕组支架和线圈绕组4,因而可减少其对绕组支架和线圈绕组4的影响。另外,还可在隔温腔212内填充隔热材料,以进一步阻隔热量的传递。参照图2、图3和图4,绕组支架包括呈筒状的支架主体21、位于支架主体21上端的顶盖22以及位于支架主体21下端的底盖23,支架主体21、顶盖22和底盖23三者共同围成前述的容置腔211。在顶盖22和底盖23上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导流孔221。当容置腔211内的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流动,避免容置腔211内的空气温度过高,进而可避免容置腔211内的气温过高而对绕组支架和线圈绕组4产生影响。另外,隔温腔212的纵向投影与导流孔221的纵向投影两者部分或者全部重叠,以使隔温腔212内的热空气能够垂直上行而穿过导流孔221,有利于热空气的流动,以使热空气均能够顺利地上行流出,避免出现热空气困气的情况。本专利技术中,底盖23和支架主体21为一体式结构,顶盖22和支架主体21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参照图3和图4,在支架主体2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13,相对应的,在顶盖22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213相适配的第一定位部222,第一定位部222插设在第一定位槽213内,从而可限制顶盖22相对支架主体21横移。当然,还可将第一定位槽213设置在顶盖22上,将第一定位部222设置在支架主体21上。进一步的,在支架主体2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14,相对应的,在顶盖22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部214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受热容器(1),所述受热容器(1)内具有加热腔(11),所述加热腔(11)分别与一容器进水口(12)和一容器出水口(13)相连通;绕组支架,所述绕组支架的内侧具有一容置腔(211),所述受热容器(1)位于所述容置腔(211)内;预热腔(3),设置在绕组支架上并呈筒状或螺旋状,所述预热腔(3)分别与一预热进水口(31)和一预热出水口(32)相连通,所述预热出水口(32)与容器进水口(12)通过连接管(5)相连通;线圈绕组(4),绕设在绕组支架的外侧壁上,所述预热腔(3)位于受热容器(1)和线圈绕组(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受热容器(1),所述受热容器(1)内具有加热腔(11),所述加热腔(11)分别与一容器进水口(12)和一容器出水口(13)相连通;绕组支架,所述绕组支架的内侧具有一容置腔(211),所述受热容器(1)位于所述容置腔(211)内;预热腔(3),设置在绕组支架上并呈筒状或螺旋状,所述预热腔(3)分别与一预热进水口(31)和一预热出水口(32)相连通,所述预热出水口(32)与容器进水口(12)通过连接管(5)相连通;线圈绕组(4),绕设在绕组支架的外侧壁上,所述预热腔(3)位于受热容器(1)和线圈绕组(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腔(3)与绕组支架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容器(1)的外侧壁与容置腔(21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而使受热容器(1)和绕组支架之间形成一隔温腔(2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支架包括呈筒状的支架主体(21)、位于支架主体(21)上端的顶盖(22)以及位于支架主体(21)下端的底盖(23),所述支架主体(21)、顶盖(22)和底盖(23)三者共同围成所述的容置腔(2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一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