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新华专利>正文

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34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包括下壳,下壳内设有驱动槽,驱动槽内安装有第一驱动齿,第一驱动齿与控制软轴上的卡齿卡合装配;第一驱动齿安装在第一轴体上,第一轴体底部与下壳可转动装配、顶部穿过上壳后与保护壳可转动装配;第一轴体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齿;第二驱动齿与第三驱动齿啮合传动,第三驱动齿安装在第二轴体上,第二轴体底部与第二隔环可转动装配,第二轴体顶部与穿出保护盖且与保护盖可转动装配,第二轴体穿出保护盖一端上设有驱动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只需要转动第二轴体较少的圈数就可使第三驱动齿获得较多圈数,从而降低操作者暴露时间,保护其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控制器,特别是涉及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
技术介绍
γ射线探伤机的γ射线通常采用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控制其γ射线,而一般由齿轮和软轴组成,通过齿轮控制软轴对γ射线进行控制。使用γ射线探伤时,由于它的特殊性,所以在探伤过程中对于人员现场逗留时间,以及在使用中对时间都有很高的要求,一句话是越少时间越好。当前我们使用的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都是在传动齿轮上加上摇手柄1:1的由机器或手动二种作为动力使其旋转,举例说明一下:如转动齿轮外径是87毫米,每转动一圈控制软轴就前进了273毫米,它要达到6M长长度就要转动22圈。这就会大大增加操作者的暴露时间,严重影响其健康。因此,申请人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其只需要转动较少的圈数就可使控制软轴至少伸长相同的距离,从而降低操作者暴露时间,保护其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包括下壳,所述的下壳内设有驱动槽,所述的驱动槽内安装有第一驱动齿,所述的第一驱动齿与控制软轴上的卡齿卡合装配;所述的第一驱动齿安装在第一轴体上,所述的第一轴体底部与下壳可转动装配、顶部穿过上壳后与保护壳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轴体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齿;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第三驱动齿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驱动齿安装在第二轴体上,所述的第二轴体底部与第二隔环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二轴体顶部与穿出保护盖且与保护盖可转动装配,第二轴体穿出保护盖一端上设有驱动轴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上壳之间设有第一隔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第三驱动齿之间的传动比至少为1:2,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第一驱动齿的传动比至少为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下壳在与控制软轴出口处设有导管,所述的控制软轴穿过导管的内筒且与之可滑动装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管上设有连接螺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下壳上设有提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软轴的卡齿为在控制软轴轴向上螺旋设置的螺旋齿,两个螺旋齿之间为螺旋配合槽,第一驱动齿的卡齿与螺旋配合槽卡合装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软轴伸出下壳的两端分别装入控制导管中且与之可滑动装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导管,由外至内依次设有:连接层,所述的连接层内设有两根支管,每根支管与一端的控制软轴装配,且结构相同;所述的支管,由外至内依次设有:第一保护层、第一钢丝层、第二保护层、第二钢丝层、第三保护层,所述的第三保护层内部为内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三保护层采用四氟管制作;所述的第二钢丝层、第一钢丝层均采用0.25毫米的不锈钢丝编织成网;所述的第二保护层、第一保护层采用TPU制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且只需要转动第二轴体较少的圈数就可使第三驱动齿获得较多圈数,从而降低操作者暴露时间,保护其健康。2、本技术的控制导管采用多层保护保护层和多层钢丝网,其能够大大提高其耐磨性、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的控制软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的控制导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4,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包括下壳100,所述的下壳100内设有驱动槽101,所述的驱动槽101内安装有第一驱动齿510,所述的第一驱动齿510与控制软轴400上的卡齿410卡合装配;所述的第一驱动齿510安装在第一轴体610上,所述的第一轴体610底部与下壳100可转动装配、顶部穿过上壳120后与保护壳130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轴体610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齿520,所述的第二驱动齿520与上壳之间设有第一隔环710;所述的第二驱动齿520与第三驱动齿530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驱动齿530安装在第二轴体620上,所述的第二轴体620底部与第二隔环720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二轴体620顶部与穿出保护盖且与保护盖可转动装配,第二轴体620穿出保护盖130一端上设有驱动轴体630;所述的第二驱动齿、第三驱动齿设置在保护壳130的内壳体131中。使用时,通过手柄与驱动轴体630配合,然后转动驱动轴体,使得第三驱动齿530驱动第二驱动齿、第一驱动齿转动,第一驱动齿再与控制软轴400上的卡齿配合以驱动控制软轴其中一端伸出,从而实现对γ射线探伤机的控制。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第三驱动齿之间的传动比至少为1:2,这种设计可以使第三驱动齿转动较少的圈数就可驱动第二驱动齿、第三驱动齿转动较大的圈数。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第一驱动齿的传动比至少为1:6,这样可以在第三驱动齿转动较少圈数时,第一驱动齿就可以转动较多圈数。如,第一驱动齿外径是87毫米,每转动一圈控制软轴就前进了273毫米,它要达到6M长长度就要转动22圈,现在加装第三驱动齿和第二驱动齿,第三驱动齿和第二驱动齿的齿比为30:20,就是在原来的转动齿轮上同心加装一个齿数为20齿的第二驱动齿,另外再加装一个30齿的第三驱动齿,动力放在第三驱动齿上,这样一来,同样的6M长度我们只要转动16.2圈就可以达到要求。这就提高了工作效力35%,最主要的是减少了操作人员与γ射线的接触时间,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所述的下壳100在与控制软轴出口处设有导管800,所述的控制软轴穿过导管800的内筒201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的导管800上设有连接螺母300,所述的连接螺母300用于与其它装置装配固定。使用时,通过导管能够保证控制软轴400在与导管装配处始终是直线移动,从而提高其运动精度。所述的下壳100上设有提手110,使用时,可通过提手110将本技术提起,然后转运。参见图3,所述的控制软轴400的卡齿410为在控制软轴轴向上螺旋的螺旋齿,两个螺旋齿之间为螺旋配合槽420,使用时,第一驱动齿的卡齿与螺旋配合槽420卡合装配。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软轴伸出下壳的两端分别装入控制导管200中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的控制导管用于保护软轴,控制软轴是与控制导管配套使用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部件。原来日常工作使用都是采用的是1吋10牙,它的齿距是2.54毫米,现在可采用的1吋8牙的,它的齿距是3.18毫米,所以使用起来可以提高效力25%,并且在爬高上由于它减轻了自身的重量,也可以轻松的超过1吋10牙的高度。也只因为它加宽了齿距,在控制导管中运行时,减少了25%的与控制导管的摩擦,从而又提高了控制导管的使用寿命。参见图4,目前使用的控制导管是采用中间由钢丝压扁而卷成金属软管,再在外面旋包28~32根钢丝,最后再包塑为成品。由于它的使用规格为10M至15M,所以它的缺点是单根独立分开连接在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上,由于它的自身重量比较重,而且又是单根独立的连接,再加上施工场地比较特殊,所以很容易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下壳,所述的下壳内设有驱动槽,所述的驱动槽内安装有第一驱动齿,所述的第一驱动齿与控制软轴上的卡齿卡合装配;所述的第一驱动齿安装在第一轴体上,所述的第一轴体底部与下壳可转动装配、顶部穿过上壳后与保护壳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轴体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齿;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第三驱动齿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驱动齿安装在第二轴体上,所述的第二轴体底部与第二隔环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二轴体顶部与穿出保护盖且与保护盖可转动装配,第二轴体穿出保护盖一端上设有驱动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下壳,所述的下壳内设有驱动槽,所述的驱动槽内安装有第一驱动齿,所述的第一驱动齿与控制软轴上的卡齿卡合装配;所述的第一驱动齿安装在第一轴体上,所述的第一轴体底部与下壳可转动装配、顶部穿过上壳后与保护壳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轴体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齿;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第三驱动齿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驱动齿安装在第二轴体上,所述的第二轴体底部与第二隔环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二轴体顶部与穿出保护盖且与保护盖可转动装配,第二轴体穿出保护盖一端上设有驱动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上壳之间设有第一隔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第三驱动齿之间的传动比至少为1:2,所述的第二驱动齿与第一驱动齿的传动比至少为1: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γ射线齿轮加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下壳在与控制软轴出口处设有导管,所述的控制软轴穿过导管的内筒且与之可滑动装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彭新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