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应急灯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093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应急灯泡,包括:外壳、光学罩子、LED模块,驱动电路以及电池;所述光学罩子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以在所述光学罩子与所述外壳内形成内腔,所述LED模块、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池均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朝向所述光学罩子的第二端;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LED模块的背光侧;所述电池和所述LED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池穿过所述LED模块,所述电池的第一端位于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以使得:所述电池凸出于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电池的温度,延长电池寿命,降低或消除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有效提高了内腔中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应急灯泡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应急灯泡。
技术介绍
照明是利用各种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场所或个别物体的措施。其中,灯泡,可以理解为一种实现照明功能的装置。常见的应急照明装置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简称:LED)应急灯泡。现有相关技术中,LED应急灯泡可包括玻璃罩与灯壳结构,LED、LED的驱动电路及电池可设置于灯壳结构内,LED朝向玻璃罩,以实现出光。然而,LED应急灯泡中,由于电池、LED以及驱动电路集中在一起,会导致电池在LED以及驱动电路的影响下,以较高的温度工作,因此,电池的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LED应急灯泡,以解决电池使用寿命下降,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ED应急灯泡,包括:外壳、光学罩子、LED模块,驱动电路以及电池;所述光学罩子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以在所述光学罩子与所述外壳内形成内腔,所述LED模块、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池均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朝向所述光学罩子的第二端;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LED模块的背光侧;所述电池和所述LED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池穿过所述LED模块,所述电池的第一端位于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以使得:所述电池凸出于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可选的,所述电池凸出所述LED模块出光侧的长度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电池的长度的一半。可选的,所述的LED应急灯泡,还包括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LED模块连接,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池支架固定相对于所述LED模块的位置。可选的,所述电池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与承载底座,所述承载底座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所述电池承载于所述承载底座上,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LED模块连接。可选的,所述电池的外表面中,部分或全部为具有反光作用的表面。可选的,所述的LED应急灯泡,还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池壳体安装于所述电池支架。可选的,所述电池壳体的外表面中,部分或全部为具有反光作用的表面。可选的,所述LED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与LED光源,所述LED光源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电池穿过所述第一电路板。可选的,所述LED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所述LED光源,所述LED光源设置于所述电池周围。可选的,所述电池垂直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设于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或所述外壳。可选的,所述的LED应急灯泡,还包括灯头,所述灯头与所述外壳的第二端连接。本技术提供的LED应急灯泡,通过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LED模块的背光侧,所述电池穿过所述LED模块,以及所述电池的第一端位于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以使得:所述电池凸出于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电池凸出的部分能够与驱动电路,以及LED模块分开,相较于集中设置的电池、驱动电路与LED模块,可以有效降低驱动电路、LED模块对电池温度的影响,从而降低电池的温度,延长电池寿命,降低或消除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本技术还通过电池穿过LED模块,以及电池凸出于所述LED模块出光侧的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内腔中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减小灯泡的尺寸。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结构剖面图一;图5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结构爆炸图一;图6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7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结构剖面图二;图8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结构爆炸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光学罩子;2-外壳;3-灯头;4-LED模块;41-LED光源;42-第一电路板;43-第一高度平面;5-电池;6-电池壳体;7-电池支架;71-支架本体;72-连接部;73-承载底座;8-第二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图1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结构示意图二。所述的LED应急灯泡,包括:外壳2、光学罩子1、LED模块4,驱动电路(图未示)以及电池5;所述光学罩子1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外壳2的第一端连接,以在所述光学罩子1与所述外壳2内形成内腔,所述LED模块4、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池5均设于所述内腔内。光学罩子1,可以理解为LED模块4可利用光学罩子1出光,其可以仅仅只是实现透光,也可以对出光进行光学处理。光学罩子1的第一端可以为图1和图2所示的下端,其可具有开口,光学罩子1的第二端可以为图1和图2所示的上端。光学罩子1和外壳2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匹配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可以为外螺纹与内螺纹,从而使得光学罩子1可通过螺纹拧紧于外壳2;光学罩子1还可以通过制作工艺直接接合于外壳2。外壳2,可以理解为不透光的壳体,其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塑料材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散热性能较佳的材质,以提高整体灯泡的散热性能。图3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一LED应急灯泡的结构剖面图二。请参考图3和图7,所述LED模块4的出光侧朝向所述光学罩子1的第二端;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LED模块4的背光侧;所述电池5和所述LED模块4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LED模块4的出光侧为用于出光的一侧,其可理解为图3和图7所示的上侧,LED模块4背光侧为与出光侧相背的一侧,其可理解为图3和图7所示的下侧。现有相关技术中,灯泡的其他电路部分,包括电池、驱动电路的部分或全部等,均位于背光侧,其仅表示位置关系,而非指这些电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应急灯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光学罩子、LED模块,驱动电路以及电池;所述光学罩子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以在所述光学罩子与所述外壳内形成内腔,所述LED模块、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池均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朝向所述光学罩子的第二端;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LED模块的背光侧;所述电池和所述LED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池穿过所述LED模块,所述电池的第一端位于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以使得:所述电池凸出于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应急灯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光学罩子、LED模块,驱动电路以及电池;所述光学罩子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以在所述光学罩子与所述外壳内形成内腔,所述LED模块、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池均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朝向所述光学罩子的第二端;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LED模块的背光侧;所述电池和所述LED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池穿过所述LED模块,所述电池的第一端位于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以使得:所述电池凸出于所述LED模块的出光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应急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凸出所述LED模块出光侧的长度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电池的长度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应急灯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LED模块连接,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池支架固定相对于所述LED模块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应急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与承载底座,所述承载底座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所述电池承载于所述承载底座上,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LED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叶华葛旭初沈锦祥
申请(专利权)人: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