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06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车身内壁,安装板上设有上导轨,门框底部设有与上导轨对应的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间滑动连接有左平移车门和右平移车门;上导轨上方设有平行传送带,通过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支撑;第一从动轮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车身内壁;电机通过正反转,驱动第一从动轮带动平行传送带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第一滑轮组带动左平移车门、第三滑轮组带动右平移车门沿上导轨做往复运动,实现车门启闭。解决驱动电机在往复运动时,电源线可能出现缠绕甚至卷进电机与齿条运动副之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动力部分采用带传动,公交车门在运行时平稳、安静、无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公交车门结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
技术介绍
现有公交车中前门及后门通常采用气动或液压驱动向内开启式的摆动门结构,结构较为紧凑。但由于其向内开启的布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车内空间,并且在打开时易夹伤或碰伤人。为了节省车内空间、提高乘客安全性,公交车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89027U的一种电动滑移外开式公交车门,这种电动滑移外开式公交车门虽然解决了传统液压驱动向内开启式的摆动门容易夹伤乘客的问题,但由于其将驱动电机布置在车门上随车门的开闭而往复运动,此时电机的电源线长度不可以固定,在车门开启后即将关闭时,电源线可能出现缠绕甚至卷进电机与齿条运动副之间,造成车门故障,更加严重时在电源线外绝缘皮长期磨损,可能出现乘客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占用车内空间的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解决电源线缠绕甚至卷进电机与齿条运动副之间的情况,使车门的关闭运行更加安全,增加乘客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在门框上方且与车身内壁固定连接,安装板上设有上导轨,上导轨水平设置,门框底部设有与上导轨对应的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间设有左平移车门和右平移车门;左平移车门顶部设有第一滑轮组,第一滑轮组嵌置在上导轨内且与上导轨滑动连接,左平移车门底部设有第二滑轮组,第二换轮组嵌置在下导轨内且与下导轨滑动连接;右平移车门顶部设有第三滑轮组,第三滑轮组嵌置在上导轨内且与上导轨滑动连接,右平移车门底部设有第四滑轮组,第四滑轮组嵌置在下导轨内且与下导轨滑动连接;上导轨上方设有平行传送带,平行传送带沿上导轨方向设置,通过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支撑,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将平行传送带分隔成上层传送带和下层传送带,上层传送带与所述第一滑轮组连接,下层传送带与所述第三滑轮组连接;第一从动轮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车身内壁;电机通过正反转,驱动第一从动轮带动平行传送带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第一滑轮组带动左平移车门、第三滑轮组带动右平移车门沿上导轨做往复运动,实现车门启闭。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安装板上还安装有检测车门开启极限的第一感应开关,以及检测车门关闭极限的第二感应开关,第一感应开关、第二感应开关均与电机连接;当左平移车门或右平移车门滑动至车门开启极限时,第一感应开关控制电机关闭,当左平移车门或右平移车门滑动至车门关闭极限时,第二感应开关控制电机关闭。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电机与第一从动轮采用带传动。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第一从动轮采用卷扬轮。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平行传送带为齿型带。工作原理:电机驱动第一从动轮逆时针方向旋转,上层传送带带动第一滑轮组沿上导轨向左滑动,第一滑轮组带动左平移车门向左开启,下层传送带带动第三滑轮组沿上导轨向右滑动,第三滑轮组带动右平移车门向右滑动,当左平移车门或右平移车门滑动至车门开启极限时,第一感应开关控制电机关闭,车门处于开启状态;相反的,电机驱动第一从动轮顺时针方向旋转,左平移车门、右平移车门反向滑动,当左平移车门或右平移车门滑动至车门关闭极限时,第二感应开关控制电机关闭,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电机安装于车身内壁,由电机带动皮带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滑轮组在上导轨内往复运动,完成车门的开启或关闭,解决驱动电机在往复运动时,电源线可能出现缠绕甚至卷进电机与齿条运动副之间的问题。本技术动力部分采用带传动,传动比恒定,传动准确、平稳,具有缓冲、减振能力、噪声低的优点,公交车门在运行时平稳、安静、无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设置在公交车门框上方且与车身内壁固定连接,安装板1上设有上导轨2,上导轨2水平设置,门框底部设有与上导轨2对应的下导轨3,上导轨2和下导轨3间设有并列设置的左平移车门4和右平移车门5;左平移车门4顶部设有第一滑轮组6,第一滑轮组6嵌置在上导轨2内且与上导轨2滑动连接,左平移车门4底部设有第二滑轮组7,第二换轮组7嵌置在下导轨3内且与下导轨3滑动连接;右平移车门5顶部设有第三滑轮组8,第三滑轮组8嵌置在上导轨2内且与上导轨2滑动连接,右平移车门5底部设有第四滑轮组9,第四滑轮组9嵌置在下导轨3内且与下导轨3滑动连接;上导轨2上方设有平行传送带10,平行传送带10沿上导轨2方向设置,且通过第一从动轮11和第二从动轮12支撑,第一从动轮11和第二从动轮12将平行传送带10分隔成上层传送带13和下层传送带14,上层传送带13与所述第一滑轮组6连接,下层传送带14与所述第三滑轮组8连接;平行传送带10为齿型带;第一从动轮11通过电机15驱动,电机15固定在车身内壁;第一从动轮11优选为卷扬轮,电机15与卷扬轮采用带传动;电机15通过正反转,驱动第一从动轮11带动平行传送带10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第一滑轮组6带动左平移车门4、第三滑轮组8带动右平移车门5沿上导轨2做往复运动,实现车门启闭。为了保证车门启闭准确,还在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检测车门开启极限的第一感应开关16,以及检测车门关闭极限的第二感应开关17,第一感应开关16、第二感应开关17均与电机15连接;当左平移车门4或右平移车门5滑动至车门开启极限时,第一感应开关16控制电机15关闭,当左平移车门4或右平移车门5滑动至车门关闭极限时,第二感应开关17控制电机15关闭。本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使用过程如下:开门时,通过车门开关开启电机15,电机15驱动第一从动轮11逆时针方向旋转,上层传送带13带动第一滑轮组6沿上导轨2向左滑动,第一滑轮组6带动左平移车门4向左开启,下层传送带14带动第三滑轮组8沿上导轨2向右滑动,第三滑轮组8带动右平移车门5向右滑动,当左平移车门4或右平移车门5滑动至车门开启极限时,第一感应开关16控制电机15关闭,车门处于开启状态;相反的,电机15驱动第一从动轮11顺时针方向旋转,左平移车门4、右平移车门5反向滑动,当左平移车门4或右平移车门5滑动至车门关闭极限时,第二感应开关17控制电机15关闭,车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一从动轮11采用卷扬轮,将电机15输出的高速旋转动力转化为车门移动所需的低速直线动力,车门关闭时,不会夹伤乘客。另外,左平移车门4、右平移车门5通过向门两侧平移即可实现车门的启闭,比内摆式车门节省一定空间。本技术将电机15固定在车身上,由电机15带动水平传送带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滑轮组在上导轨2内往复运动,完成车门的开启或关闭,使得电机15不需要随着车门的启闭而移动,电源线长度可以得到固定,解决电源线缠绕甚至卷进电机与齿条运动副之间的情况,使车门的启闭更加安全。本技术动力部分采用带传动,传动比恒定,传动准确、平稳,具有缓冲、减振能力、噪声低的优点,公交车门在运行时平稳、安静、无滑动。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在门框上方且与车身内壁固定连接,安装板上设有上导轨,上导轨水平设置,门框底部设有与上导轨对应的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间设有左平移车门和右平移车门;左平移车门顶部设有第一滑轮组,第一滑轮组嵌置在上导轨内且与上导轨滑动连接,左平移车门底部设有第二滑轮组,第二换轮组嵌置在下导轨内且与下导轨滑动连接;右平移车门顶部设有第三滑轮组,第三滑轮组嵌置在上导轨内且与上导轨滑动连接,右平移车门底部设有第四滑轮组,第四滑轮组嵌置在下导轨内且与下导轨滑动连接;上导轨上方设有平行传送带,平行传送带沿上导轨方向设置,通过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支撑,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将平行传送带分隔成上层传送带和下层传送带,上层传送带与所述第一滑轮组连接,下层传送带与所述第三滑轮组连接;第一从动轮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车身内壁;电机通过正反转,驱动第一从动轮带动平行传送带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第一滑轮组带动左平移车门、第三滑轮组带动右平移车门沿上导轨做往复运动,实现车门启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在门框上方且与车身内壁固定连接,安装板上设有上导轨,上导轨水平设置,门框底部设有与上导轨对应的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间设有左平移车门和右平移车门;左平移车门顶部设有第一滑轮组,第一滑轮组嵌置在上导轨内且与上导轨滑动连接,左平移车门底部设有第二滑轮组,第二换轮组嵌置在下导轨内且与下导轨滑动连接;右平移车门顶部设有第三滑轮组,第三滑轮组嵌置在上导轨内且与上导轨滑动连接,右平移车门底部设有第四滑轮组,第四滑轮组嵌置在下导轨内且与下导轨滑动连接;上导轨上方设有平行传送带,平行传送带沿上导轨方向设置,通过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支撑,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将平行传送带分隔成上层传送带和下层传送带,上层传送带与所述第一滑轮组连接,下层传送带与所述第三滑轮组连接;第一从动轮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云飞郭荣辉宋金龙刘国晴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