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清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90108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1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清洁系统,包括扫地机器人和用于给扫地机器人充电并能吸取扫地机器人内部的垃圾腔中的垃圾的垃圾桶。由扫地机器人和垃圾桶组成的智能清洁系统,在扫地机器人完成清扫工作后能够自动回到垃圾桶进行充电,并通过垃圾桶搜集扫地机器人中的垃圾,从而避免用户每一次都要手动清理扫地机器人垃圾腔中的垃圾的麻烦,提高使用扫地机器人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清洁系统
本技术涉及智能清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清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扫地机器人,由于需要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顺利行走清扫,所以体积一般都做得比较小。因为体积太大,就容易受障碍物的干扰,导致一些空间较小的区域清扫不了。这种体积较小的机器人,其中的垃圾存储腔就更小了,所以,垃圾存储量十分有限,一般机器人完成一次清扫,用户就需要清理一次垃圾存储腔,十分繁琐和不便,降低了使用扫地机器人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清洁系统,使用户可以较低频次,甚至不用清理扫地机器人的垃圾腔,以此提高使用扫地机器人的便捷性。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清洁系统,包括扫地机器人和用于给扫地机器人充电并能吸取扫地机器人内部的垃圾腔中的垃圾的垃圾桶,其中:所述垃圾桶包括桶主体,所述桶主体包括设置于下部的充电部和位于充电部上方的垃圾收集部;其中,所述充电部包括一个用于容置扫地机器人的容纳腔、设置在容纳腔底部的充电端和设置在容纳腔的侧壁的定位信号装置;所述垃圾收集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电连接的风机、与所述风机连通的底部设有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开闭的控制端口的气固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的与所述气固分离器连通的吸气端口和设置在所述气固分离器下方的收集桶;扫地机器人,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对应的充电部、与所述定位信号装置进行通信的定位部和与所述吸气端口对应的连通机器人内部的垃圾腔的能够控制开闭的垃圾输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收集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用于与扫地机器人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所述外壳的前面板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用于显示扫地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的显示屏,和/或,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用于控制扫地机器人的控制面板。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包括:用于显示扫地机器人剩余电量的显示子模块;和/或,用于显示扫地机器人已清扫面积的比率的清扫状态显示子模块;和/或,用于显示扫地机器人过去清扫的时间的清扫历史显示子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扫地机器人包括与所述通信模块进行通信的通信部,机器人通过所述通信部把工作状态的相关数据发送给所述通信模块。进一步地,所述吸气端口设有用于搅动扫地机器人内部的垃圾腔的垃圾的可转动的毛刷。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前面板为可开关的门板,打开所述门板,可取出所述外壳内部的收集桶。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用于搁置物品的搁物台。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垃圾投放口,所述垃圾投放口通过引导通道连通至所述外壳内部的收集桶。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底壁上设有限位凸台,所述收集桶放置在所述限位凸台围成的限位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扫地机器人和垃圾桶组成的智能清洁系统,在扫地机器人完成清扫工作后能够自动回到垃圾桶进行充电,并通过垃圾桶搜集扫地机器人中的垃圾,从而避免用户每一次都要手动清理扫地机器人垃圾腔中的垃圾的麻烦,提高使用扫地机器人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垃圾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垃圾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垃圾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智能清洁方法的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目前的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某些场合自动进行行走。扫地机器人的机体上设有各种传感器,可检测行走距离、行走角度、机体状态和障碍物等,如碰到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会自行转弯,并依不同的设定,而走不同的路线,有规划地行走。本技术所述的智能清洁系统,包括扫地机器人和用于给扫地机器人充电并能吸取扫地机器人内部的垃圾腔中的垃圾的垃圾桶。其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垃圾桶包括桶主体,所述桶主体包括设置于下部的充电部10和位于充电部10上方的垃圾收集部20,通过这种上下结构的设置,可以提高垃圾桶结构的紧凑性和空间利用率,减小家庭空间的浪费。所述充电部10包括一个用于容置扫地机器人的容纳腔、设置在容纳腔底部的充电端101和设置在容纳腔的侧壁的定位信号装置102。通过设置一个容纳腔,可以较好地隐藏机器人,避免机器人单独停放在地面某个位置所带来的突兀感,保持了家居环境的整体视觉感。所述垃圾收集部20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电连接的风机206、与所述风机206连通的底部设有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开闭的控制端口210的气固分离器205、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的与所述气固分离器连通的吸气端口203和设置在所述气固分离器下方的收集桶208。风机206开始运转时,控制端口210是关闭的,风机206会抽出气固分离器205内部的空气,使得气固分离器205的内部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吸气端口203会产生吸力,将扫地机器人垃圾腔中的垃圾通过吸气管道204吸入气固分离器205内部。垃圾吸取结束后,风机206停止运转,此时,垃圾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在气固分离器205的底部,控制模块再控制所述控制端口210打开,垃圾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入所述气固分离器205下方的收集桶208中。如图4所示,所述扫地机器人包括带有驱动轮40的能够自主行走的机器人机体30,机体30上设有人机交互界面301。机体30内部设置有惯性传感器和主控IC,所述惯性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所述主控IC能够处理相关传感器的参数,并能够输出控制信号到执行部件。驱动轮40上设有用于检测驱动轮的行走距离的里程计(一般是码盘)。所述机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垃圾桶的充电端对应的充电部,与所述垃圾桶的定位信号装置进行通信的定位部和与所述垃圾桶的吸气端口对应的连通机器人内部的垃圾腔的能够控制开闭的垃圾输出口302。扫地机器人开机,按系统设定的方式进行清扫工作,清扫过程中,垃圾输出口始终保持关闭状态。清扫工作完成后,扫地机器人通过定位部搜索所述垃圾桶的定位信号装置102发出的定位信号,该信号可以是UWB定位技术、zigbee定位技术、wifi定位技术或者红外定位技术等技术所产生的定位信号,定位部和定位信号装置则采用相关定位技术所对应的元器件。如果扫地机器人与垃圾桶的距离太远,无法检测到定位信号,则根据机器人在清扫过程中所建立的地图,搜索到达垃圾桶的路径,然后导航至垃圾桶。靠近垃圾桶后,再根据定位信号,找到准确的位置,并导航进入垃圾桶的容纳腔中。进入容纳腔的过程中,扫地机器人的主控IC控制所述垃圾输出口打开,在扫地机器人进入容纳腔后,机器人底部的充电部与所述垃圾桶的充电端101对接,并且,垃圾桶的吸气端口203插入机器人侧壁的垃圾输出口302。垃圾桶的控制模块控制充电部给机器人充电,并且启动风机吸取机器人的垃圾腔中的垃圾。垃圾桶完成垃圾的搜集后,停止风机,但继续保持给机器人充电。当机器人接收到开始清扫工作的指令时,从容纳腔中走出来,并关闭所述垃圾输出口302,然后开始按系统设定的方式进行清扫工作。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垃圾收集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用于与扫地机器人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所述外壳的前面板201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用于显示扫地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的显示屏,和/或,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用于控制扫地机器人的控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扫地机器人和用于给扫地机器人充电并能吸取扫地机器人内部的垃圾腔中的垃圾的垃圾桶,其中:所述垃圾桶包括桶主体,所述桶主体包括设置于下部的充电部和位于充电部上方的垃圾收集部;其中,所述充电部包括一个用于容置扫地机器人的容纳腔、设置在容纳腔底部的充电端和设置在容纳腔的侧壁的定位信号装置;所述垃圾收集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电连接的风机、与所述风机连通的底部设有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开闭的控制端口的气固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的与所述气固分离器连通的吸气端口和设置在所述气固分离器下方的收集桶;扫地机器人,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对应的充电部、与所述定位信号装置进行通信的定位部和与所述吸气端口对应的连通机器人内部的垃圾腔的能够控制开闭的垃圾输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扫地机器人和用于给扫地机器人充电并能吸取扫地机器人内部的垃圾腔中的垃圾的垃圾桶,其中:所述垃圾桶包括桶主体,所述桶主体包括设置于下部的充电部和位于充电部上方的垃圾收集部;其中,所述充电部包括一个用于容置扫地机器人的容纳腔、设置在容纳腔底部的充电端和设置在容纳腔的侧壁的定位信号装置;所述垃圾收集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电连接的风机、与所述风机连通的底部设有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开闭的控制端口的气固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的与所述气固分离器连通的吸气端口和设置在所述气固分离器下方的收集桶;扫地机器人,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对应的充电部、与所述定位信号装置进行通信的定位部和与所述吸气端口对应的连通机器人内部的垃圾腔的能够控制开闭的垃圾输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用于与扫地机器人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所述外壳的前面板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用于显示扫地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的显示屏,和/或,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用于控制扫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刚军许登科黄泰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