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隙消除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62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间隙消除件,该间隙消除件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第一间隙弥合缝和第二间隙弥合缝;第一间隙弥合缝和第二间隙弥合缝分别由间隙消除件的两端开始,沿间隙消除件的轴向开设,且二者在轴向不贯穿间隙消除件,但均在径向贯穿间隙消除件的侧壁,另外,二者在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间隙消除件,可以使孔轴在不通过过盈配合的情况下实现紧配,且能弥补热胀冷缩带来的缝隙,使孔轴之间一直保持在紧固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隙消除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间隙消除件。
技术介绍
在电力连接或者其他机械连接的场合,经常会遇到孔轴配合的情况,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孔、轴紧密配合通常采用过盈配合,然而过盈配合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1、对配合的孔、轴的精度要求高,否则会因过盈量过大以致配合的孔和(或)轴过度变形,甚至开裂,或者因为过盈量太小以致配合的强度弱,从而导致配合结构松脱;2、即使孔轴最初配合适当,在使用过程中孔轴间也很可能产生间隙,而且,一旦产生间隙,间隙便无法消除,导致配合结构易松脱,比如,在热胀冷缩情况下,孔轴若采用热膨胀系数不同材质,很可能产生间隙;即使孔轴采用相同材质,升温或降温时由于孔与轴受热和散热不一样也很可能产生间隙(尤其在电连接场合,孔轴的形状大小不一样,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不一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孔轴配合连接的间隙消除件,旨在无需过硬配合便能实现孔轴之间紧固配合,并避免孔轴配合连接后产生间隙松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间隙消除件,用于孔、轴的紧配连接,所述间隙消除件包括:本体;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本体的通孔;交替设置在所述本体侧壁的第一间隙弥合缝和第二间隙弥合缝;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分别由所述本体的两端开始,并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开设;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轴向均不贯穿所述本体;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径向均贯穿所述本体的侧壁;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不连通;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所述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进一步的,在所述间隙消除件的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的夹角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沿所述轴向至少分为两段,包括:用于接受孔内壁施力形变的第一受力段;用于接受轴外壁施力形变的第二受力段;所述第一受力段和所述第二受力段均能在直径方向和圆周方向收缩或涨开;所述第一受力段与所述第二受力段在受力形变前均不会同时受到孔内壁和轴外壁的施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受力段与所述第二受力段二者中至少有一个的个数大于1,且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受力段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受力段之间或者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受力段位于两个所述内受力段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分为三段,其中,所述第一受力段的个数为1,所述第二受力段的个数为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受力段为圆柱环,两个所述第二受力段均为相同规格的圆锥环;其中,在远离所述圆柱环的方向上,所述圆锥环的横截面半径逐渐缩小。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分为三段,其中,所述第一受力段的个数为2,所述第二受力段的个数为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受力段为圆柱环,两个所述第二受力段均为相同规格的圆锥环;其中,在远离所述圆柱环的方向上,所述圆锥环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增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的长度相等,且均大于间隙消除件长度的一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间隙消除件在与孔、轴装配在一起时,会受力在周向上向间隙弥合缝处收缩(或者向间隙弥合缝两侧撑张),以填充孔轴配合时的间隙,这样便无需利用过盈配合便能实现孔、轴之间的紧配,降低的孔、轴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间隙消除件与孔、轴之间一直弹性接触,那么间隙消除件便可弥补热胀冷缩带来的不良反应,使孔、轴之间一直保持在紧固状态。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间隙消除件采用分段式设置,可以使间隙消除件在与孔轴配合安装中具有更强的间隙消除能力,使孔轴的紧配更加牢固。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间隙消除件采用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状设计或采用两端小中间大的鼓状设计,不仅可以使间隙消除件在与孔、轴配合时受力更平衡,安装更稳定,还可以使用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间隙消除件,以方便与孔、轴的配合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间隙消除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间隙消除件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间隙消除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间隙消除件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三种间隙消除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间隙消除件与孔轴配合安装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间隙消除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以是弹性金属材料,也可以是弹性塑料等,另外,作为优选的,为了生产方便,间隙消除件整体采用同一种材料制成。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间隙消除件,用于孔、轴的紧配连接,该间隙消除件包括:本体1;沿本体1的轴向(即,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本体1的通孔2;交替设置在本体1侧壁的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其中,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分别由本体1的两端开始,并沿着轴向延伸开设;另外,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在轴向均不贯穿本体1;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在径向均贯穿本体1的侧壁,即,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均与通孔2连通;此外,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不连通;但是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在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间隙弥合缝与第二间隙弥合缝不连通”是指,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不能交叉相通,即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结合起来也不能使本体1侧壁形成一在轴向贯穿本体1的开口。“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在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是指,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同时经过了本体1侧壁的某一区域,二者位于该区域内的间隙弥合缝部分便是二者的重叠部分,比如图2所示,当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长度相等,且均大于间隙消除件长度的一半,第一间隙弥合缝3未贯穿松脱环的一端M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未贯穿间隙消除件的一端N之间所的区域便是二者同时经过的区域,二者位于该区域内的间隙弥合缝便是二者的重叠部分,即,图中Mn段间隙弥合缝与mN段间隙弥合缝是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重叠部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间隙消除件整体上呈环状结构,环状的本体1的外壁可以与孔接触,内壁(即通孔2的侧壁)可以与轴接触,由于本体1侧壁设置有第一间隙弥合缝1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所以本体1受力后会在周向上向间隙弥合缝处收缩(或者向间隙弥合缝两侧撑张),可以填补孔轴配合时由于尺寸不同所带来的间隙,从而实现孔轴的紧密配合,这样无需孔轴过盈配合便能实现孔、轴之间的紧配,降低对孔、轴加工精度的要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间隙消除件、孔、轴三者实现紧配后,间隙消除件处于收缩或撑开状态,故间隙消除件便可弥补热胀冷缩带来的不良反应,使三者始终保持紧接触,从而使孔轴配合之间一直保持在紧固状态。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间隙消除件,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个数可以相同,二者的个数可以是1个、2个或者多个;可以理解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间隙消除件,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个数也可以不同,但只要具有交替设置的一个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一个第二间隙弥合缝4,那么整个间隙消除件便会在受力后形变,使孔、轴始终保持在受力状态,进而起到紧固防松脱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所有间隙弥合缝(即第一间隙弥合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隙消除件,用于孔、轴的紧配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消除件包括:本体;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本体的通孔;交替设置在所述本体侧壁的第一间隙弥合缝和第二间隙弥合缝;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分别由所述本体的两端开始,并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开设;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轴向均不贯穿所述本体;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径向均贯穿所述本体的侧壁;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不连通;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所述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隙消除件,用于孔、轴的紧配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消除件包括:本体;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本体的通孔;交替设置在所述本体侧壁的第一间隙弥合缝和第二间隙弥合缝;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分别由所述本体的两端开始,并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开设;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轴向均不贯穿所述本体;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径向均贯穿所述本体的侧壁;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不连通;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所述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消除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间隙消除件的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的夹角相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隙消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平行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消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的长度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消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沿所述轴向至少分为两段,包括:用于接受孔内壁施力形变的第一受力段;用于接受轴外壁施力形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乔合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