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70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块体和第一芯体部,块体包括第一安装腔,第一芯体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块体包括进口、第一出口,进口与第一安装腔连通,块体包括第一安装腔底壁,第一安装腔底壁包括第一环形底壁和第二环形底壁,第一环形底壁包括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第一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相对靠近进口,以第一安装腔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一环形底壁自第其起始位置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其末端位置延伸;第二环形底壁包括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第二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相对靠近进口,第二环形底壁自其起始位置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其末端位置延伸。通过第一环形底壁、第二环形底壁的结构设置,使得流体压降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流体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在流体领域中,一般需要使用流体控制装置来实现流路的连通或中断,在流动过程中容易会遇到流阻大、压降较大的情况。因此,在流体控制装置的结构设计上,压降是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其压降较小。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块体和第一芯体部,所述块体包括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芯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块体包括进口、第一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所述块体包括第一安装腔底壁,所述第一安装腔底壁包括第一环形底壁和第二环形底壁,所述第一环形底壁包括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相对靠近所述进口,以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环形底壁自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延伸;所述第二环形底壁包括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相对靠近所述进口,所述第二环形底壁自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延伸。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环形底壁和第二环形底壁,第一环形底壁自其起始位置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其末端位置延伸,第二环形底壁自其起始位置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其末端位置延伸,使得流体自进口进入第一安装腔后通过第一环形底壁、第二环形底壁的引导,运动轨迹清晰,压降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块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的K-K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侧示意图;图6为沿图5中的D-D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4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沿图7中的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沿图7中的S-S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流体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1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15为沿图13中N-N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可用于实现流路的连通和截断。当然,截断包括5%的误差范围。参照图1-图3,图1-图3示意出块体50的结构,块体50包括进口1、第一出口3、流体通道6、第一安装腔5,流体通道连通进口1与第一安装腔5。块体50包括第一安装腔内壁51和环形部52,第一安装腔内壁51为形成第一安装腔5的一部分壁部,环形部52位于第一安装腔5中部位置。环形部52包括贯穿孔521,贯穿孔521与第一安装腔5连通,且贯穿孔521与第一出口3连通。环形部52包括第一顶壁522、环形内壁523和环形外壁524,环形内壁523为形成贯穿孔521的一部分壁部,第一顶壁522、环形外壁524为形成第一安装腔5的一部分壁部,环形外壁524内径小于第一安装腔内壁51,以第一安装腔5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环形外壁524的高度小于第一安装腔内壁51。块体50包括第一安装腔底壁53,以第一安装腔5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一安装腔底壁53的高度低于第一顶壁522。第一安装腔底壁53自环形部52周向外缘位置径向延伸至第一安装腔内壁51。第一安装腔内壁设置有第二阀口64,第二阀口64连通流体通道与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底壁53至少包括第一环形底壁531,第一环形底壁包括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起始位置相对靠近进口,起始位置、末端位置还可以第一末端、第二末端来界定。第一环形底壁531的一个末端位置相对靠近第二阀口64(即相对靠近进口),定义第一环形底壁531邻近第二阀口64的末端为起始位置5311,第一环形底壁531的另一个末端位置相对远离第二阀口64,定义第一环形底壁531远离第二阀口64的末端为末端位置5312,本文中,末端指第一环形底壁末端部。以第一安装腔5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一环形底壁531自其起始位置5311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其末端位置5312延伸。本文中,起始位置、末端位置是指第一环形底壁/第二环形底壁的延伸位置,以其高度方向来界定,起始位置相当于第一环形底壁高度最低处,末端位置为其高度最高处。第一环形底壁延伸遍及第一安装腔底壁面积的1/4至1/2之间,第二环形底壁延伸遍及第一安装腔底壁面积的1/4至1/2之间。如此,使得第一环形底壁在靠近进口位置处呈高度递增第一安装腔底壁面积的1/4-1/2,使得流体有一段逐步上升的轨迹,有助于降低压降。第一安装腔5包括第一中心线54,该第一中心线54平行于第一流体通道6的方向,该第一中心线54将第一安装腔5分隔为第一安装腔子腔55和第二安装腔子腔56,第一安装腔子腔55与第二安装腔子腔56位于第一流体通道6的延伸方向的两侧。第一环形底壁531的大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子腔55。第一安装腔底壁53至少包括第二环形底壁533,第二环形底壁533的一个末端位置相对靠近第二阀口64,定义第二环形底壁533邻近第二阀口64的末端为起始位置5331,第二环形底壁533的另一个末端位置相对远离第二阀口64,定义第二环形底壁533远离第二阀口64的末端为末端位置5332,本文中,末端指第二环形底壁末端部。以第一安装腔5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第二环形底壁533自其起始位置5331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其末端位置5332延伸。第二环形底壁533的大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子腔56。通过第一环形底壁、第二环形底壁的设置,流体经第二阀口进入第一安装腔后,流体沿着第一环形底壁和第二环形底壁运动,在第一安装腔内流体运动规则,不容易因运动混乱(例如打转)而造成压降的增加。所述第一安装腔包括第二中心线57,所述第二中心线57与所述第一中心线54垂直,所述第二中心线57将所述第一安装腔子腔分隔为第一区501和第二区502,所述第一区501相对邻近所述进口,所述第二区502相对背离所述进口,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区502;所述第二中心线57将所述第二安装腔子腔分隔为第三区503和第四区504,所述第三区503相对邻近所述进口,所述第四区504相对背离所述进口,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位于所述第四区504。如此,使得第一环形底壁、第二环形底壁的递增高度可控,流体沿着第一环形底壁、第二环形底壁的运动高度可控,且该高度更有利于压降的降低。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安装腔底壁53包括第一平台部532,第一平台部532与第一环形底壁531的末端位置5312连接,以第一安装腔5的轴向为高度方向,第一平台部532的高度高于第一环形底壁531,第一平台部532的高度低于第一顶壁522。如此,流体经第二阀口进入第一安装腔,然后流体沿着第一环形底壁运动到第一平台部,由于第一平台部的高度高于第一环形底壁,且经过第一环形底壁的过渡,流体再进入贯穿孔,其压降较低。第二环形底壁533的末端位置5332与第一平台部532连接,如此,经第二阀口进入第一安装腔的流体,大部分可以分成两股,一股沿着第一环形底壁,另一股沿着第二环形底壁,然后大部分的流体经第一平台部进入贯穿孔,如此,使得流体在第一安装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流体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块体和第一芯体部,所述块体包括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芯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块体包括进口、第一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所述块体包括第一安装腔底壁,所述第一安装腔底壁包括第一环形底壁和第二环形底壁,所述第一环形底壁包括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相对靠近所述进口,以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环形底壁自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延伸;所述第二环形底壁包括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相对靠近所述进口,所述第二环形底壁自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块体和第一芯体部,所述块体包括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芯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块体包括进口、第一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所述块体包括第一安装腔底壁,所述第一安装腔底壁包括第一环形底壁和第二环形底壁,所述第一环形底壁包括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相对靠近所述进口,以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环形底壁自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延伸;所述第二环形底壁包括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相对靠近所述进口,所述第二环形底壁自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起始位置以高度递增的形式朝着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底壁延伸遍及所述第一安装腔底壁面积的1/4至1/2之间,所述第二环形底壁延伸遍及所述第一安装腔底壁面积的1/4至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底壁至少包括第一平台部,所述第一平台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连接,以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轴向方向为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平台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环形底壁。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包括第一中心线,该第一中心线平行于所述进口的中心线方向,该第一中心线将所述第一安装腔分隔为第一安装腔子腔和第二安装腔子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子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子腔位于所述进口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大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子腔,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大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子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包括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二中心线与所述第一中心线垂直,所述第二中心线将所述第一安装腔子腔分隔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相对邻近所述进口,所述第二区相对背离所述进口,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二中心线将所述第二安装腔子腔分隔为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三区相对邻近所述进口,所述第四区相对背离所述进口,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位于所述第四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与所述第二环形底壁的末端位置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环形底壁与所述第二环形底壁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包括第一顶壁,所述第一芯体部包括第一配合壁,所述第一顶壁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配合壁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顶壁配合设置,所述第一配合壁与所述第一顶壁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安装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